驚蟄,或許是二十四節氣里最熱鬧的節氣了。天上雷聲陣陣,地上蟲聲新透綠窗紗。一直在做節氣的餓了么,想在今年的驚蟄,推薦你勇敢嘗一種食俗,蟲蟲~
可是蟲子那么可怕……誰會吃呢。
驚蟄吃吃蟲,今年不會慫
打開地圖發現,常年在雷雨天氣里的云南,也是對蟲菜接受度最高的地方。在云南的傣族村落里,人們還長久保留著吃蟲的食俗。深挖之后發現,吃蟲是從前的人們,對抗自然的智慧和勇氣。
云南山多,在畜牧業種植業不發達的從前,蟲子就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驚蟄其實是個很麻煩的節氣。從農作物、竹林里醒來的蟲子,會禍害莊稼。人們會在驚蟄前后,把蟲子抓住,和村里人一起把它們炒了吃了。期待著往后的豐收,也寓意了日子從此無災無害了。
其實仔細想想,那就是小時候的我們,也不怕蟲。在城市沒有太多高樓的時候,我們在草坪上抓螞蚱、野蜂,被蟄,然后哭著跑回家,但第二天就忘了疼。還有在學校門口,買幾毛錢一只,但永遠養不到成蝶時刻的蠶蛹。
我們是從什么時候起,怕蟲的呢?或許是從自然越搬越遠的時候開始吧。
于是過完年,餓了么進了山,找到了當地的村民和小朋友,拍下了關于蟲的食俗。也挑戰了蟲子的口味。蟲子的口味,我們都替你嘗過了。
驚蟄蟲蟲挑戰
拋開顏值不談,蜈蚣是我們覺得最好吃的。
在我們一點點變得勇敢的時候,蟲子也悄悄變得不可怕了。
勇敢掃碼,看看蟲蟲
其實在項目開始前,我們還會擔心,要是小朋友不吃怎么辦。
“你行不行啊,膽小鬼。”傣族小女孩一邊一口一個蠶蛹,一邊問我們。拎起蟲子的動作不帶絲毫猶豫,清澈的眼睛藏不住一點鄙視。
好吧。原來在吃蟲這件事上,我們才是沒見過世面的小孩。
那這個驚蟄,餓了么想為你送一盤剛睡醒的蟲蟲。期待之前害怕吃蟲的大朋友們,也可以挑戰一下吃吃蟲。
這個驚蟄,餓了么挖出吃蟲的食俗,從孩子視角講述勇敢的主張,希望冷門的食俗可以在越吃越精致的今天,年輕地傳承下去。放下偏見和恐懼后,時令里的蟲子,其實很好吃。
一直有很多奇奇怪怪美食的餓了么,也會和大家一起,繼續去尋找更多奇奇怪怪的好吃的。把更多沒見過的,沒嘗過的,送到大家身邊。嘗遍千奇百怪,才知道,哪個是我們的最愛。
希望我們永遠都是那個,在山野里抓蟲,好奇又勇敢的小孩。
蟲子才嚇不倒我們呢,我們已經知道蟲子的味道了。
創作人員名單
創意總監:大樹
客戶總監:Hedda
美術創意組長:Rui
資深文案:小綠、昆昆
資深美術指導:cici
數英獎參賽項目說明 - 贊意,創意代理商
【背景與目標】
一直在做二十四節氣營銷的餓了么,希望在驚蟄那天,讓人關注到吃蟲的食俗,通過人物的講述與演繹,把節氣食俗、文化情感與品牌主張縣象化,制造流量、話題與影響力,讓公眾感知到“上餓了么啥都能點”到的信息。
【洞察與策略】
驚蟄是唯一一個以蟲子命名的節氣,在利用好這個特殊的關注點之外,又該如何消除人們對蟲子的恐懼和偏見?深挖之下我們發現,在云南、廣西內的一些地區,文化上依舊保留著吃蟲的食俗。“吃蟲”不是野蠻,那是是在農業不發達的從前人們勇敢智慧的象征。
在溝通手法上,我們發現,其實小時候的我們都是不怕蟲子的。只是隨著我們離自然越來越遠,我們逐漸對蟲子開始大驚小怪起來。
以此希望用「真實的食俗」+「吃蟲的文化」+「童趣的演繹」,去消除對蟲子的偏見。以「新奇體驗」,讓食俗被更多人看見。
【創意闡述】
驚蟄當天,我們去到云南傣族當地,與小朋友一起,從孩子視角去呈現吃蟲,從害怕、到了解、到接受的體驗。也在其中講述和尋找驚蟄與吃蟲的由來和寓意。其實很多東西了解了,就沒那么害怕了。
【結果與影響】
全平臺總曝光9.3億+,總互動量200萬。
項目信息

終審評委(金、銀、銅評級全部顯示,無獎評級僅顯示帶評語者)
創意單元-視頻組-短視頻類
-
對餓了么時令campaign已經產生了期待,很喜歡驚蟄用小朋友的視角,一下子將人拉入童年回憶里;概念清晰,和品牌方的結合度也很自然。
-
這個拍的比較好,主要是噱頭實足
-
一次很有洞察的節日營銷,巧妙的將品牌信息植入,也趣味科普了節日的特點和地域文化。
-
給吃蟲子的勇氣打call
-
一個平臺,看見分散的民俗,并且用藝術的方式表現,便是在積淀品牌文化,也是在積淀中國文化。這不是喧嘩炫技的廣告,而是對現實生活美好、優秀的一篇散文詩,一定會有人喜歡的。而這種不急不躁的態度,也值得嘉獎。
-
長見識了!有知識點、有人文點,感覺也能帶貨。
-
餓了么時令官系列確實做的不錯,細節的洞察與優秀的文案表達。
-
概念新鮮有創意,重點還是要從娃娃抓起。
-
角度清奇但品牌結合度高,創意不落俗套。
-
很驚蟄,畫面也很美
-
從非常小的洞察切入,用不一樣的視角講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創意上表現不俗;結合了地域、文化、知識等多項內容,小而美,還能讓觀眾感覺學到了。 但洞察稍微有些牽強,站不住腳。
-
無
-
輕松,把食令做的不在枯燥,沒有假大空,也沒有故意動情,可愛
-
很大膽的創意角度,導演和視覺團隊也執行的很好,沒有引發觀眾的不適,徐徐道來并在結尾注入精神力量,形成了獨特的記憶點
-
雖然我對蟲蟲一直很抗拒,但喜歡吃蟲的消費者應該很喜歡吧
-
片子本身創意跟執行都很不錯,“驚蟄吃蟲”也足夠吸睛,只是跟客戶品牌連接很弱,雖然看得出是客戶的問題,但確實挺遺憾的
-
小時候我們是不怕蟲的,但離自然越來越遠變得大驚小怪。這個洞察很不錯。同時也清晰傳遞“上餓了么啥都能點”的信息。
-
春令有春蟲,春蟲做春菜,春菜品春味。洞察清晰,角度特別,連“奇奇怪怪美味”都能嘗到,春天的更多美味自然不在話下。餓了么作為春天做敏銳的發現者,告訴每個人,春天會準時達,春味也會準時達。
-
在節氣表達中有創新,項目立意勝于執行本身
-
“蟲”作為食材出現,給整條片子帶來了關注點與爆點; 同時,“蟲”是稀缺的存在,它代表平臺“啥都能點”以及“新奇體驗”的獨特定位。
-
以蟲子作為當季美食的切入,和平臺屬性高度吻合,整體的表達也有充足的食欲感,再加一點獵奇心,是個讓人愿意看完的影片。
-
用溫情的故事很好的詮釋了傳統文化
-
童趣、有故事性,但對蟲子恐懼的用戶不太友好
-
角度很新奇,能嚇到不少精致人士
-
驚蟄是文化的標簽,蟲子也好吃
-
將節氣與傳統有機結合,餓了么品牌本身的獵奇屬性與之形成化學反應。
-
我們其實缺少這種有點「奇奇怪怪」,但足夠真實且獨特視角的廣告思路
-
好的創意,切入點關鍵。二十四節氣快被企業節點營銷做廢了,餓了么這次做得很特點,主題吃蟲,人就不慫。挑起了平日吃慣細糧的城里人的好奇心和挑戰欲。如果孩子的旁白能說得不那么廣告(書面)可能會更出彩。
-
切入點很有趣。
-
創意本身需要服務于營銷目的,不太理解餓了么做這個時令營銷是否能和銷售或拉新等營銷目的掛鉤?
-
制作很精致,但缺了點想法。如果要幫到更多人勇于樂于嘗試蟲菜達成商業目的,只靠膚淺的小清新有些力道不夠。
專業評分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