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安×黃磊:這一次,我不是最佳演員
事情是這樣的,我們給眾安保險全新代言人黃磊拍了一支影片,片名叫《最佳演員》,但故事里的最佳演員卻并不是他。
不過在看過腳本之后,客戶同意了,黃磊也同意了。
話不多說,先看片:
《最佳演員》
按照慣例,從Brief開始講起:
眾安保險將于年初官宣全新品牌代言人黃磊,與此同時,也將進一步推動產品與服務的創新,構建家庭保險新生態,讓有溫度的保險走進更多家庭。
因此品牌找到勝加旗下的勝觀團隊,希望在新年節點,用一部劇情短片向用戶傳遞有溫度的品牌形象,以溫情內容和真實洞察打動用戶。
看似是1個Brief,里面藏著2個需要花力氣解決的命題:
第一,在這個中國人最講究吉利喜慶的節日,一個保險品牌,適合講述一個怎樣的品牌觀點?怎么講?
第二,新代言人的首次官宣,如何用好他的標簽特征,才能具備一定的話題性?
溫情,但不刻意煽情
由于行業的特殊性,大多數保險廣告一旦想要走溫情路線,往往都會用力編一個感人的故事,最終走向煽情甚至是苦情。這或許能賺取觀眾的眼淚,但冷靜下來就會發現,并不符合公眾的春節情緒,也和眾安想要傳遞的品牌溫度背道而馳。
好在客戶和我們達成了共識:保持克制的情感表達,避免過度的煽情和表演,多一些真實的共鳴。
所以從一開始,我們就放棄了編個感人故事的想法,而是著力去挖掘春節期間,發生在普通人身上的真實洞察。
要有共鳴,也要有話題
洞察的起點,來自會議室里的一次真實分享:“每年過年回家,我爸媽都會提前把頭發染黑,他們沒說,但我后來其實都知道;還有就是因為子女難得回來,對自己很重要的事他們也會選擇先放一放,年后再處理。”(這些真實的片段,最終也成為了影片的關鍵線索)
聽到這大家坐不住了,因為“愛演”的父母我們實在太熟悉了,幾乎可以說是全國統一:
你問他們過得怎么樣,答案通常都是“挺好的,沒啥事”;
哪怕真遇上點事兒,也會告訴你“小事小事”;你問他們要不要幫忙,統一回答“放心不用”;
你能經常聽見他們說“我不餓”、“這個不重”、“我沒事兒”……
尤其當我們忙碌了一年,回到那個一年回不了幾次的家里,他們就成了春節檔的限定演員,拼命表現出自己最好的狀態,迎接回家的我們。
想到這里,怎么“用好”黃磊老師也有了答案:對我們每個普通人而言,離我們最近也最熟悉的演員,其實并非黃磊這樣的明星,而是愛在我們面前表演沒事的父母。
他們才是我們的「最佳演員」。
從生活中來,再到生活中去
至此,核心創意已基本落成,但距離最終的成片還差點距離…
腳本最初的版本,是一個倔老頭在兒子面前拼命“表演”的故事。但在實際打磨的過程中,那些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不斷出現,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加分。
譬如在和導演、客戶討論人物時,我們聊到親情中擔當最佳演員的并不只有父母,「報喜不報憂」幾乎也是子女的本能。
面對父母的問候,哪怕在吃泡面,我們也會本能地說:吃挺好的。
春運哪有不擠的,可就算只搶到了站票,電話里也還是會說:不擠,還有座兒呢。
因此,我們放棄了一些原本更加戲劇化的表達,而是回歸這個洞察的生活本質。
在最終的成片里,黃磊與父親之間不再是單向的劇情推動,而是在雙向交織的交流和關心中,以更貼近真實生活的狀態,去揭開親情中最小心和溫柔的一面。
這個改動幾乎推翻了我們原本的劇情設定,但也正因為這個改動,品牌觀點的表達才變得更加順理成章,讓觀眾感受到品牌升級與創新科技背后,眾安作為家庭守護者的底層情感。
當兩代人在默契中交換了對彼此的愛:“想為你藏起風雨,更想守護你無懼風雨”——品牌的角色和意義也不言自明。
至于那些生活中藏起風雨的片刻,也被放在了影片的最后。它們或許只是影片的花絮,卻是我們生活的正片。
最后的最后,新的一年,愿大家關心的人都能盡情地享受愛、表達愛,家人皆健康,萬事皆眾安。
數英獎案例展示
創作人員名單
創意總監:陳峰
媒介總監:陳斌
創意組長:劉文
文案:談德祥
美術:韓鵬
Account:曹子悅、周彥池
數英獎參賽項目說明 - 勝觀idAD,創意代理商
【背景與目標】
由于行業的特殊性,大多數保險廣告一旦想要走溫情路線,往往都會用力編一個感人的故事,最終走向煽情甚至是苦情。但這并不符合公眾的春節情緒,也和眾安想要傳遞的品牌溫度背道而馳。我們需要厘清眾安作為一個保險品牌,適合講述一個怎樣的品牌觀點。
其次,作為新品牌代言人的首次官宣,我們希望不是只請黃磊拍一條影片,而是應該將他的價值最大化,用好黃磊的標簽特征,講好專屬于黃磊和眾安保險的品牌故事,讓藝人賦能品牌,讓內容自帶話題性。
本次Campaign的目標是傳遞品牌溫度,提升大眾對品牌的好感度。
官宣品牌代言人黃磊,將代言人特性與品牌巧妙結合,放大代言人價值。
【洞察與策略】
比起黃磊,父母才是我們生活中最熟悉的「最佳演員」。尤其每到春節,父母往往會努力表現出最佳狀態,迎接難得回家的子女。與此同時,子女們也同樣早已習慣了報喜不報憂。因此,我們反向利用黃磊的演員屬性,營造話題反差:這一次的最佳演員原來不是他。聚焦中國式親情中這份雙向奔赴的「演」,挖掘并放大演技背后的那份「愛」。
【創意闡述】
在品牌片中,放棄了保險品牌常見的悲情敘事,回歸春節氣氛,追求真實與真誠,聚焦父母子女“互飆演技”的生活細節,讓眾安成為兩代人表達愛的新方式,傳遞品牌溫度。
在正片之外,也將生活中報喜不報憂的素人片段,放入了結尾的彩蛋,希望能引發更多共鳴,讓每個人都從中看到自己。
【結果與影響】
TVC獲2億+全網播放量,視頻號、抖音等官方賬號下獲得廣泛好評。
在創意的切入上,通過對人群洞察與代言人的深度挖掘,找到了既能放大代言人本身特性,又與大眾人群有著廣泛共鳴的創意角度,讓品牌的傳播自帶話題點。
在故事的表達上,始終保持克制的情感表達,避免過度的煽情和表演,多一些真實的共鳴。從而讓品牌的敘事回歸日常,讓觀眾的感受更為真實。
在內容的呈現上,除了對品牌的故事進行完整的講述,還將普通人生活中與父母“互飆演技”的時刻,制成彩蛋放在影片結尾,讓概念的表達更為豐富。
專業評分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