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青桔和大學生的二三事:主打一個陪伴!
和年輕人玩到一起,很難嗎?
無數在這條路上想破頭腦最后收效甚微的品牌們紛紛丟開手里的方案發出咆哮:很難啊!比五彩斑斕的黑還要難!
對此,滴滴青桔的回答是:無所謂~反正我們會抄近道!
背景與目標
目前,對于大學生來說,共享單車已經成為大學校園生活的重要元素:它是奔波在有趣生活和繁雜學業之間的“近道”,是架在「宿舍」和「教學樓」、「校園」和「地鐵口」之間的“快速路”。
但共享單車品牌眾多,如何讓大學生從「認識和喜愛」青桔到「首選」青桔并養成用戶粘性?通過品牌的推廣促進商業轉化,是青桔目前亟待達成的目標。
洞察與策略
在尋找年輕的路上,我們找到了一條「近道」,直達年輕人最集中的出沒點——大學校園,這里也有著最多的共享單車「剛需玩家」。而作為移動互聯網原住民的00后,更加能感受到“數字化孤獨”,也更傾向于通過“輕盈”的方式擁有高效陪伴?!按钭游幕钡拇笮衅涞?,說明年輕人正以更加輕松自在的方式擁抱不斷變化的世界。對他們來說,不管是做什么,有了「陪伴」才有了“可進可退”的自由。
「出行剛需」的天然屬性+「需要陪伴」的用戶洞察,第二條「近道」由此梳理完成:滴滴青桔進校園,主打的就是一個「陪伴」。
創意闡述
滴滴青桔的長線「陪伴」之路
如何將共享單車從傳統的「工具」化身成為大學生出行「搭子」,讓車身鋼架和輪胎升華出「陪伴」感?
滴滴青桔的答案是:1點有趣 + 1 點儀式感 = 1直陪伴。通過顏值吸引新用戶,再通過豐富且具備儀式感的線下活動鞏固心智和促進轉化,最后以線上情感溝通維持粘性,將用戶轉化為長期粉絲。從而在大學生人群中構建優選青桔、首選青桔的品牌偏好。
第一步:顏值吸睛,尋求增量
在主打陪伴的路上,青桔瞄準了大學生的「顏值控」屬性,從滴滴青桔單車的外觀入手,開發多元趣味玩法,深入洞察當代大學生熱愛玄學、選擇困難和愛貼標簽等特性,通過車身有趣美觀的物料,在一眾共享單車中脫穎而出。通過對大學生生活的深刻洞察,以日常生活小事為切入點,在不同時期分別推出好運之車、答案之車和對號入座等活動,打造差異化,提升大學生對于青桔的品牌認知和喜愛。
通過高顏值、多趣味、強互動玩法和其自帶的天然社交傳播屬性,輔以小紅書等平臺資源矩陣,長期、持續地建立和大學生的「陪伴」鏈接,為他們提供可靠的「陪伴」感,積極尋求品牌增量,在快樂和分享之中建立品牌心智。
第二步:線下打call,催生轉化
在「顏值經濟」之外,滴滴青桔還將陪伴深入到了線下。在今年的開學季和畢業季,分別深入校園開展「開學季求好運」和「騎青桔 去告別」活動,以線下活動的形式觸達大學生群體,催生生意轉化。
在「開學季求好運」活動中,滴滴青桔洞察當代年輕人熱衷于求好運buff的心態,以快看為重點資源,打造好運、好彩頭系列壁紙,聯動校園舉辦開學季求好運活動,配合微博+小紅書大學生賬號,強勢刷屏各大高校前排流量,同時線下大量增加校園投車,聯動BC兩端在重要節點搶占用戶。
「騎青桔 去告別」則瞄準受疫情影響最大的一屆大學生特殊情感需求,抓緊畢業季對品牌進行情感賦能,定制策劃線下畢業活動,聯合覆蓋多所知名高校打造線下熱門騎行事件,近千名畢業生參與活動,賦予這屆畢業生畢業儀式感。通過將「畢業」和「青桔」進行深度串聯,為單車植入特殊應用場景,提升品牌在大學生群體中的聲量和生意。
第三步:線上慶生,增強粘性
今年十月,青桔滴滴將在端上給大學生「過生日」,在APP上線個性化生日彈窗,以慶生的形式與用戶建立更深的情感連接。滴滴青桔還將為用戶送上“打氣車掛”,將生日的快樂與每個用戶共享,通過小禮品的形式傳遞品牌的溫度與溫情,實現品牌線下消費者到品牌線上忠實粉絲的轉化,增強用戶粘性。
結果與影響
通過青桔的長期「陪伴」策略,活動范圍內學生品牌喜愛度+6pp、品牌認知度+2pp、使用黏性+4pp,提前完成全年校園傳播指標;在活動過程中還一度連占三席微博熱搜;開學季售卡環比增長63% ,實現品效合一的深度種草;深度聯動北大、清華等75所重點高校,引發媒體側自然轉發報道,在眾多知名高校中建立與競品的區隔度,在年輕群體中建立具有差異化的品牌印象……
華南師范
南開大學
清華大學
四川大學
同濟大學
滴滴青桔認為,大學生的清澈眼眸所折射的,是對于未來生活的期待、對于社會和他人的滿心熱忱。青桔希望以同樣清澈的顏色,陪伴他們走向生活、學習、人生的美好彼岸,成為和學生有共同審美喜好、陪伴其發現生活樂趣、感受校園美好的「出行搭子」。載著每一個大學生奔赴快樂,也助力每一顆對未來滿懷期待的心奮發向上。
創作人員名單
陳楠、徐賽賽、黃千芊、張益愷、陳欣、李響、張亞州、胡一哲
數英獎參賽項目說明 - 滴滴青桔,品牌/廣告主
【背景與目標】
目前,對于大學生來說,共享單車已經成為大學校園生活的重要元素:它是奔波在有趣生活和繁雜學業之間的“近道”,是架在「宿舍」和「教學樓」、「校園」和「地鐵口」之間的“快速路”。
但共享單車品牌眾多,如何讓大學生從「認識和喜愛」青桔到「首選」青桔并養成用戶粘性?通過品牌的推廣促進商業轉化,是青桔目前亟待達成的目標。
【洞察與策略】
在尋找年輕的路上,我們找到了一條「近道」,直達年輕人最集中的出沒點——大學校園,這里也有著最多的共享單車「剛需玩家」。而作為移動互聯網原住民的00后,更加能感受到“數字化孤獨”,也更傾向于通過“輕盈”的方式擁有高效陪伴。“搭子文化”的大行其道,說明年輕人正以更加輕松自在的方式擁抱不斷變化的世界。對他們來說,不管是做什么,有了「陪伴」才有了“可進可退”的自由。
「出行剛需」的天然屬性+「需要陪伴」的用戶洞察,第二條「近道」由此梳理完成:滴滴青桔進校園,主打的就是一個「陪伴」。
【創意闡述】
滴滴青桔的長線「陪伴」之路:
如何將共享單車從傳統的「工具」化身成為大學生出行「搭子」,讓車身鋼架和輪胎升華出「陪伴」感?
滴滴青桔的答案是:1點有趣 + 1 點儀式感 = 1直陪伴。通過顏值吸引新用戶,再通過豐富且具備儀式感的線下活動鞏固心智和促進轉化,最后以線上情感溝通維持粘性,將用戶轉化為長期粉絲。從而在大學生人群中構建優選青桔、首選青桔的品牌偏好。
第一步:顏值吸睛,尋求增量
在主打陪伴的路上,青桔瞄準了大學生的「顏值控」屬性,從滴滴青桔單車的外觀入手,開發多元趣味玩法,深入洞察當代大學生熱愛玄學、選擇困難和愛貼標簽等特性,通過車身有趣美觀的物料,在一眾共享單車中脫穎而出。通過對大學生生活的深刻洞察,以日常生活小事為切入點,在不同時期分別推出好運之車、答案之車和對號入座等活動,打造差異化,提升大學生對于青桔的品牌認知和喜愛。
通過高顏值、多趣味、強互動玩法和其自帶的天然社交傳播屬性,輔以小紅書等平臺資源矩陣,長期、持續地建立和大學生的「陪伴」鏈接,為他們提供可靠的「陪伴」感,積極尋求品牌增量,在快樂和分享之中建立品牌心智。
第二步:線下打call,催生轉化
在「顏值經濟」之外,滴滴青桔還將陪伴深入到了線下。在今年的開學季和畢業季,分別深入校園開展「開學季求好運」和「騎青桔 去告別」活動,以線下活動的形式觸達大學生群體,催生生意轉化。
在「開學季求好運」活動中,滴滴青桔洞察當代年輕人熱衷于求好運buff的心態,以快看為重點資源,打造好運、好彩頭系列壁紙,聯動校園舉辦開學季求好運活動,配合微博+小紅書大學生賬號,強勢刷屏各大高校前排流量,同時線下大量增加校園投車,聯動BC兩端在重要節點搶占用戶。
「騎青桔 去告別」則瞄準受疫情影響最大的一屆大學生特殊情感需求,抓緊畢業季對品牌進行情感賦能,定制策劃線下畢業活動,聯合覆蓋多所知名高校打造線下熱門騎行事件,近千名畢業生參與活動,賦予這屆畢業生畢業儀式感。通過將「畢業」和「青桔」進行深度串聯,為單車植入特殊應用場景,提升品牌在大學生群體中的聲量和生意。
第三步:線上慶生,增強粘性
今年十月,青桔滴滴將在端上給大學生「過生日」,在APP上線個性化生日彈窗,以慶生的形式與用戶建立更深的情感連接。滴滴青桔還將為用戶送上“打氣車掛”,將生日的快樂與每個用戶共享,通過小禮品的形式傳遞品牌的溫度與溫情,實現品牌線下消費者到品牌線上忠實粉絲的轉化,增強用戶粘性。
【結果與影響】
通過青桔的長期「陪伴」策略,活動范圍內學生品牌喜愛度+6pp、品牌認知度+2pp、使用黏性+4pp,提前完成全年校園傳播指標;在活動過程中還一度連占三席微博熱搜;開學季售卡環比增長63% ,實現品效合一的深度種草;深度聯動北大、清華等75所重點高校,引發媒體側自然轉發報道,在眾多知名高校中建立與競品的區隔度,在年輕群體中建立具有差異化的品牌印象……
大學生的清澈眼眸所折射的,是對于未來生活的期待、對于社會和他人的滿心熱忱。青桔希望以同樣清澈的顏色,陪伴他們走向生活、學習、人生的美好彼岸,成為和學生有共同審美喜好、陪伴其發現生活樂趣、感受校園美好的「出行搭子」。載著每一個大學生奔赴快樂,也助力每一顆對未來滿懷期待的心奮發向上。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