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銀行創造“并肩體”,總結960萬平方千米的故事
2022年9月19號,我們從上海出發,抵達青島,和攝制組一起開著機。等光來……
在膠州灣的夜海上,中國民生銀行的品牌片啟航了。連續拍攝5個日夜后,我們搓著手等上線,奈何狀況頻發,本意是在艱難的2022年中段,能給大家一些鼓勵,今日發布,就權當是和大家一起回顧我們走過的一年吧。因為時代里的那些大事有史可記,但大事背后的人,也應該有人來描繪。
2022年關鍵詞——《并肩》
(這條視頻的文本也經歷著因發布時間的變化,在中間不斷更新著自己的命運)
用1幀并肩
總結960萬平方千米的故事
“并肩”的構想,是從收集到的108頁資料開始,我們看見中國民生銀行完全不同于其他金融機構的站位,如果說他們是客戶背后的彈藥庫,那民生的業務模式,更像一起沖鋒陣線的戰友,不是在身后,而是在身旁。
但關于“并肩”,它更是一個脫胎于這個特殊背景的詞匯。
回望2022,疫情下浮沉的生意,熊熊山火中的救援,還有隨著收縮的行業,普通人被收縮的生活…有著堅韌底色、習慣于自己扛起事的中國人民,在疫情的第三年,越來越習慣于并肩同行。
時代情緒從“穩住”變成“并肩”,從自己扛到互相伸出援手。的確,從沒有哪個時刻,我們如此需要有人并肩。這一個具體的動作,卻適配了960萬平方千米的故事,似乎只要隨手拿起一幀2022的畫面,都是我們并肩的影像,這正是并肩的由來。
第一次?
為一個項目創造了一種字體
這個案子里更有趣的是,我們為并肩做了一個更藝術化的表達——并肩字體,將每一個行業的代表字,鏡像翻轉,都能形變成肩字,大家可以試著在腦中讓字翻轉,動起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海報的落版文案“愿每個XXX,都擁有一起同行的肩膀。”同樣的祝福,說給不同的行業聽,卻是我們不同的祝愿。
愿疫情下依舊堅持的他們 能找到需要的肩膀
春天,我們期待依舊能與他們相見
將疫情時難過的一切,笑著寒暄
愿每個流汗的人 都能有人搭把手
等到了“收獲”的時節
灑在960萬平方千米的每一滴汗,都能有回報
愿每一份創造 都有人并肩一起碰撞?
踩在現實的土地,一定能奔赴理想的未來?
愿每個熱愛生活的人 都能找到志趣相合的肩膀
不能一起為這個世界做點大事
那就為我們自己做點可愛的小事也很好
對各行各業的每一份祝福,來自于我們的2022所見、2023所愿。插注個小小彩蛋,“創意工作者”那張的影像,是我司的“臥龍鳳雛”在討論“并肩體”時,被隨手抓拍的。
所以說,這組海報是對這一年具體、真實、鮮活的并肩勞動者們的致敬!在新春將至之際,光榮的勞動者們,請為自己干杯!
除卻工作上同行的伙伴,那些在生活上陪伴我們的人同樣值得被記錄。
愿每一個人 累的時候都有可以依靠的肩膀?
在外面的世界受了傷
回到油鹽醬醋、嬉笑打鬧里去,就能被治愈?
在以上的28張“并肩體”中,你會發現并肩是對過去的回望,也是對未來的期盼。我們看見有人“在銷路的前線,站好最后一班崗”,我們期盼“山河還在,我們會像故人一樣相逢”。
從設計創作的角度看,我們史無前例創造了一種字體“并肩體”。而并肩體的創作過程,我們也想聊聊。
并肩創作“并肩體”:先推翻,再重建
最初確認并肩的概念時,我們的美術CD管坤,就提出了一個視覺化的字形,就是兩個并排的肩字,由此一個大的鏡像字的視覺處理方案有了雛形。
在技術角度,要如何處理不同字的鏡像化設計?最重要的是“將字作為圖像處理”,忘記這個字的固有認知,它們只是一堆橫、豎、撇、勾的圖形的拼合體,然后再形變這些筆畫。
當然構想能實現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漢字的形變容錯率非常高。設計師從中國書法中汲取營養,行書的勾連、魏碑的隸楷之變、枯筆的飛白都可以作為不同筆畫相互偷換的介質,以此巧妙地形變不同的筆畫。
設計是對字形的推翻重建。而文案的創作,則是對自己文案身份的推翻。
文案CD初一,摸索很多文風之后,主張用字質樸,希望筆墨里有粗糲、硬朗的民生質感。在實際撰寫時,作為疫情時代的經歷者,各行各業沉沉浮浮的觀察者,這個國家里的一個普通人,向著電腦屏幕,發出一些喟嘆,說出我們看見的,我們相信的,我們期待的…
在年末這個特殊的時間上線,我們善意希望,這一年所有努力生活的人,在新的一年都能找到同行的肩膀,也想記錄下過去我們并肩的影像,給大家一些慰藉:“你看!那些最難忘的時光,都是我們并肩跨越的”。
戶外投放
留在2022的一些拍攝花絮:
出演貨車司機的老板和一些打工人的身影
數英獎參賽項目說明 - FANREN AD 凡人廣告 上海,創意代理商
【背景與目標】
中國民生銀行作為國內第一家民營銀行,立行26年,要以全新的品牌形象亮相在大眾視野,這是首次上升到品牌高度的宣發,在疫情的時代土壤下,我們需要解決三個問題。
品牌定位:在業務上,民生與其他銀行并無差異化,那么26年的沉淀,將如何凝練成民生銀行獨有的價值觀,找到差異化定位,構建起民生銀行的品牌護城河。
品牌識別:其次,我們需要打造具有溝通力、易于識別和符合品牌氣質的形象認知,甚至是通過視覺化的品牌符號來展現全新的定位和形象。
時代情緒:迎合特殊背景下的時代情緒,讓民生銀行與大眾站在一起,讓大眾對民生產生認同感。
【洞察與策略】
中國有4608家金融機構,因為金融支持者的角色使然,在內部意識和對外輸出上,它們都習慣將自己定位成背后的金融“支持者”。民生銀行的業務類型與各大金融機構并無區別,但在翻閱了141頁資料,47類服務產品,82個真實案例后,我們看見服務上的差異化 ——
他們派遣駐村隊與村民同吃住,助力鄉村振興,無論商海浮沉,始終走在街頭巷尾與小微企業主相伴…本質上品牌站位不同,民生銀行是并肩向前的戰友,而其他金融機構則是背后的支持者。我們決定,打破金融行業以業務做定位的“傳統營銷范本”,塑造首家以“服務過程”做站位的金融機構 ——中國民生銀行始終與千萬客戶并肩,并且,用「并肩」的概念,給予疫情下大眾溫暖的精神力量。
【創意闡述】
在「并肩」的品牌站位下,民生銀行首創并肩藝術字,每一個行業的字鏡像翻轉都成了肩,以視覺表達并肩的品牌站位。
這套并肩體平面中,我們收集一幀幀來自各行各業的民生真實并肩故事,通過細微的角色描摹,和質樸、硬朗、充滿民生質感的文案,反映大時代下個體的困境與堅韌,給疫情困境下,每個并肩努力的人,一絲安慰。
在技術角度,要如何處理不同字的鏡像化設計?設計師從中國書法中汲取營養,“將字作為圖像處理”,忘記這個字的固有認知,它們只是一堆橫、豎、撇、勾的圖形的拼合體,然后再形變這些筆畫。
基于“并肩”站位,創建的視覺化IP符號,讓民生銀行扎根群眾、厚重的品牌氣質,得以在大眾眼前展現。
【結果與影響】
1.并肩站位,讓民生銀行26年“情系民生,服務大眾”的工作方式,有了顆粒化的內容落腳點,在疫情的時代土壤下,與大眾產生情感連接。并肩更成為年度關鍵詞,登陸鳳凰衛視中文臺,被數十家權威媒體報道,引發科技、鄉村振興等權威行業號的發聲,「并肩合影」地鐵端打卡點更有十萬人次參與互動。
2.并肩站位,成為行內2萬員工高度認同的價值觀,更為此推出,《民生時代》并肩主題刊物。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