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普惠陸慧融:麥長青翻唱老歌《水手》
9月5日,幾乎沒在公眾面前唱過歌的香港演員麥長青發歌了。他在微博上發布了《水手》MV,由他個人翻唱。這引來眾粉絲調侃:非凡哥竟然識唱歌。
麥長青翻唱老歌《水手》
“非凡哥”會演戲,還會唱歌。經由他富于感染力的演唱,《水手》這首歌再度令大眾心潮澎湃,備受鼓舞。
深受鼓舞的,不單是聽眾,還有安瑞主創團隊。這段時間,為了歌曲能順利發布,大伙們馬不停蹄,多輪battle腦暴,歌詞輪番改編,總算塵埃落定。這是所有廣告人都經歷過的痛并快樂著。通過項目,我們對小微企業主這個群體也有更深的了解。
圖源:平安普惠陸慧融社區視頻號
疫情下小微的信心缺失
談「貸」色變的公共語境下,如何建立品牌信任感,是安瑞接到平安普惠紓困brief之后第一時間要面對的難題。尤其是,我們面對一群在疫情沖擊下舉步維艱的小微企業主。彼時,他們站在生死存亡的生意關口,業務難以為繼,資金捉襟見肘。
只出不進的生意,做,還是不做?能做多久?這是擺在小微面前的人生大哉問。
資金問題,就像命運手中的一根稻草,時不時探出尖兒引逗,造成虛驚,但它不告訴你,這根稻草,何時會落到早已不堪重負的駝峰上,催逼,壓垮創業者最后的防線。而不同于以往碰到的生意困難,疫情之下,此愁綿綿無絕期。個人努力的作用,很大程度讓位于社會的不確定性。看不見未來,看不見方向,自然沒有信心前進。
圖源:平安普惠陸慧融社區視頻號
小微骨子里的開拓者基因
但別忘了他們是生意人,是創業者,是改革開放幾十年來,造就市場經濟大繁榮的探路先鋒。他們從來都是未知中的先知,無路可走時的開路者。
生意場上的驚濤拍浪,他們領略無數回。他們也曾在“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行業大激蕩前夕,巧妙預判化險為夷。“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更是多數生意人失敗時臥薪嘗膽,絕地反擊的信心來源。誠如索德格朗的詩歌《存在便是勝利》中一句振聾發聵的反問:“我怕什么呢?”
縱觀人類史,波動才是常態。將新冠疫情置于歷史視野下,它便不是歷史的例外,也絕非不可戰勝。更何況,國民背后有一個強有力的國家,在努力為民生續航。“我怕什么呢?”
愈充滿不確定性,愈相信專業掌舵
我們洞察到,創業者身上在疫情沖擊下依然「不變」的部分,即是創業人獨有的那種開拓進取精神和變著招適應環境的本能。
這使得我們相信,在這波疫情下,小微企業主縱然暫時失去信心,但勝利的信心必將回歸。普惠要做的,就是去思考如何在當下起伏不定的環境中,令他們找回久違的自信。
這涉及到一個問題:“人在遇到困難時,更愿意相信什么?”
我們在陌生,艱難的環境里,總會出于本能地從熟悉的事物身上尋找精神慰藉和現實出路。相信穩固,堅韌,不變的事物,相信已有的經驗,相信權威和專業,是身處未知中的本能反應。
圖源:平安普惠陸慧融社區視頻號
那么又催生一個問題:“普惠陸慧融值得相信嗎?”盡管許多國有銀行推出了針對小微企業的扶持政策,但過高的融資門檻,漫長的審核流程,依然讓無數小微企業主“融不起,等不起”。而民間借貸長期以來的行業亂象,又令很多人望而生畏。
貸還是不貸呢,似乎都是一件麻煩事。但錢,總不能不借。生意要做下去,否則信心何來?從這點來看,平安普惠陸慧融立足融資領域多年形成的專業底蘊,以及疫情下針對全行業的紓困力度和融資效率,已經幫助無數創業者度過難關。
患難見真情。對小微來說,能解決當下燃眉之急,便是值得相信的。越是波濤洶涌,越要相信專業掌舵的力量,方能沖破迷陣。有了實際的行動支持,傳播上的「鼓勵」也將更有底氣。
時代的聲音再度回潮,喚醒乘風破浪的勇氣
在無數次討論中,我們都試圖努力去洞察小微真實的感受和情緒,想挖掘更多的痛點,好將品牌傳送至大眾心智。
剛開始,我們一直在廣告思維里打轉,直到突然意識到,我們面對的不是廣告意義上的抽象“受眾”,而是一群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情緒的人。他們遇到困難,為什么就不能像安撫一位朋友那樣,貼心地去安撫他們?
當一個人失意時,任何理性的言語都顯得蒼白無力,說一千道一萬,不如一句“我在”。我們希望找到一種毋需言語的形式,去傳遞品牌的心意,給予重建自信的勇氣。
很快,“歌聲”便成為我們傳播上的共識。我們希望找到那么一首歌,只需前奏一響,便能引起浪潮式的集體回憶,在這份回憶中,每個人都能找到前行的勇氣。最后,從無數經典歌曲中,我們選擇了《水手》。
圖源:平安普惠陸慧融社區視頻號
1992年,年輕的鄭智化舒服地泡在自家浴缸中,突然福至心靈,靈感爆棚,揮筆寫下了這首歌。時間一晃三十年,這首歌激勵著幾代人,可以說是時代的象征性音符。加之近些年,大眾中興起一陣老歌熱,足以見經典的生命力,那是佇立在奔騰歲月河流中,與我們遙相呼應的精神燈塔。
基于品牌業務考慮,我們也希望借助經典老歌的國民度,幫助平安普惠陸慧融塑造有情懷,有人情味的品牌形象,刷新小微企業主對陸慧融代理人們的認知,形成新的展業名片。
相信普惠陸慧融的代理人們,見證了無數小微企業主奮斗的故事,對他們的經歷更能感同身受。我們希望這首歌,將成為品牌與代理人,代理人與客戶之間的精神橋梁。
如履薄冰——改編要兼顧原曲立意與品牌訴求
敲定了《水手》之后,接下來,是歌詞的改編。如何在不破壞原歌詞意境的前提下,結合小微經歷,凸顯品牌價值,是安瑞團隊改編歌詞的出發點和立足點。
好在《水手》原版歌詞所描繪的精神圖景,似乎是為小微企業主們量身打造。水手與小微,有著高度的精神同一性——挫折,困惑,仍然不改其志;堅韌,自強,終將沖出迷航。
原歌曲里,水手望著潮水翻涌的大海,臉龐被凜冽風沙吹痛,腦中卻不自禁追憶年少,這是精神苦悶時通過內在的溯源,尋找確定性,安定感。而慘烈的現實,具體的困難,迫在眉睫的決策,卻讓小微無暇感傷:
苦澀的沙 吹痛臉龐的感覺
是命運的捉弄 賬單的數字 處處煩心事
現實令人措手不及,前途依然杳渺不定
他們的心情是復雜的:
總是幻想黑暗的盡頭是希望的日出
總是以為深夜的痛哭是暫時的認輸
總是一副茫然失措 無助的樣子
這是小微的寫實,也是平安普惠陸慧融的品牌立足點:面對一群生意有困難的人,我們能快速地為他們做些什么?
總是拿著大家的認可來鼓勵我自己;總是希望聚在一起永遠走下去;總是靠資金到賬的信息才能喘口氣。
情感上,我們希望給予小微前進的信心,但這種信心,也需要行動上去支持。普惠陸慧融希望用每一筆快速到賬的資金,去回應他們的求助,讓小微們在奔波時,偶爾也能喘口氣。
風雨中,這點痛算什么
“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么,擦干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這么一首充滿力量的歌,接下來要找誰唱合適?
我們希望找一個有故事,有經歷,與歌曲本身有共鳴的人去演繹。《水手》這首歌的精神意涵,必須在演唱者的身上成立。畢竟,這不是一首普通的流行樂,歌者的人生經歷,必然激活這首歌的精神能量。
無意中,我們看到一個名字——“麥長青”。廣東的朋友可能對他并不陌生,這是一位非常了不得,演了將近三十年戲的TVB老戲骨。
敬業,勤奮、拼命,演技好...大眾對香港藝人慣有的好印象,在他身上體現得只多不少。他經歷過演藝事業的巔峰,也面臨過無戲可拍的窘境。他經歷了跌宕起伏的人生,但每次都像水手一般闖出困境……
圖源:平安普惠陸慧融社區視頻號
正如我們所見,麥長青先生的港普口音非但沒有“出戲”感,反而為《水手》這首歌注入他真實的情緒共鳴,就像生活中一位真正懂你的朋友,在你落難時輕輕拍拍你的肩膀,無需動人的言語,便可直抵人心。
疫情下缺乏信心的小微,正是需要這樣的精神陪伴以及行動支持;感謝麥長青先生的傾情演繹,感謝多方支持最終讓這首老歌能被廣大受眾聽見。平安普惠陸慧融不單是想做一次讓大眾驚呼“爺青回”的傳播,更重要的是挖掘調動那個時代安撫人心的力量,并借助“歌聲”的穿透力和感染力,去消融和拉近品牌與大眾,代理人與客戶之間的距離。
最終,在同一精神頻率的共振中,我們以理解達成信心,用行動攜手突圍。
項目信息

營銷機構



參與者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