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思明歌舞劇《隨心而育》,唱出女性催生困擾
原標題:世界避孕日,如果女性的內心會唱歌
聽,那是什么聲音?
中國女性在生育問題上,會受到來自家人/朋友/道德/社會的舊有觀念壓力,導致生育不再是個人選擇,而成為公共事件。
“再不生就晚了”
“有了孩子,夫妻生活才更穩定”
“沒孩子以后誰給你養老啊!!!”
“你們只管生,爸媽幫你帶~”
“沒有孩子的女人不完整”
......(外界的催聲)
催生,已成為當代中國女性的日常困擾。
在外界看來,個人意愿/事業發展/人生選擇,通通都沒有生育重要。孩子,似乎成了幸福的唯一要素。生育是女性的權利,但她們卻生育不由己。
調研后發現:女性不生/暫時不生的背后,是早有人生規劃。對女性來說,成為一個母親很重要,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同樣重要。女性除了媽媽的角色,還是她自己。
“先享受二人世界,晚兩年再要孩子”
“事業正在上升期,先抓住這個機會”
“念完MBA再考慮別的”
“先成為更好的自己,再成為一個好媽媽”
”先把小時候的遺憾彌補了,鋼琴/舞蹈/游泳“
......(內心的歌聲)
但是經常發生的是,她們認真說出內心的聲音,但是被群體圍攻,顯得孤立無援。
熱播綜藝《再見愛人》中,大齡名模佟晨潔經受了婆婆和媽媽輪番催生,但丈夫并不理解,真實地展現了女性被“圍攻”生孩子的場景。
中國女性需要“生育自由”,她們的內心聲音需要被聽見。
什么方式適合傳達女性的內心聲音?
用戲劇化的形式,讓大家感受到女性的催生困擾和內心聲音。
催生的場景多發生于生活對話當中,而女性的心聲卻多被藏在心里,我們將心聲轉化為歌聲,去唱出女性內心的自由,它可以是一首歌,也可以是一部歌劇。
一部能夠展現女性內心追求自由的歌劇,我們想到了《卡門》。
《卡門》故事發生在19世紀,女性被視為男性附屬品。但吉普賽女子卡門,一再抗爭傳統觀念,用一生來追求自由。《卡門》是女性自由的精神象征,而“生育自由”也是當今女性的追求。
通過改編《卡門》,并以“隨心而育”為主題重新編曲和填詞,還原催生場景, 讓女性唱出自己的催生困擾和心聲,希望雙方互相傾聽和理解,打破傳統生育觀念的禁錮,助力女性實現從內心到外界的“生育自由”,改寫催生困境。
同時,考慮到受眾的記憶點,最大程度保留《卡門》的識別性。邀請專業合唱團,延用歌劇演唱形式;在劇情表演上,也用歌舞劇的形式還原催生場景。
怎么讓每一個女性都有帶入感?
用3個女性的故事,描繪出多數女性心聲。
影片想表達的,不局限某個具體女性的故事,而是女性群體的縮影。催生困境是已婚女性的群體遭遇,“隨心而育”也是女性的群體心愿。將女主年齡和人生階段拉開層次,讓每個人生階段的女性都有代入感。
影片的焦點,是3位正處于“生育黃金年齡”的女性。不同人生階段的她們(25/30/35),面臨相同的催生困擾,但經過一番自我斗爭之后,她們選擇遵從自己的內心,堅持了各自的人生方向:
30歲的女主,沒有舍棄事業完全回歸家庭,而是在事業上再搏上一搏,成為團隊新leader。
35歲的女主,沒有著急要二胎,而是考取夢寐以求的學位,重啟人生,和孩子一起再成長。
影片3位女性的故事,是萬千女性故事的縮影。我們周圍有越來越多的女性,正用自己的勇氣和智慧,去化解家庭矛盾,掌握生育節奏,真正實現了“隨心而育”,乃至“人生由我”。
寫在最后
做一個及格的創意case,必須遇上一個優質客戶。
慶幸我們有一個好客戶優思明,一次次和我們一起突破自己,腳踏實地關心著這個世界,也心有月光想要創造一個對女性更友好、更溫暖的世界。
祝愿每一位女性,都有自我掌控的人生。
項目信息

營銷機構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