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讓非遺與大家「千載不難逢」
提到非遺,大家馬上想到的是博物館、是大山深處,是某個秘境,總是千載難逢。這樣的聯想感受,導致大家即使意識到傳承非遺的重要性,也會因陷在快節奏的洪流里,覺得接觸和了解非遺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
其實,已經有一部分非遺人正在通過抖音展示非遺,讓非遺文化與技藝被更多人看到,跨越千里來到我們身邊。
非遺文化,千載「不」難逢
在非遺日這天,抖音想通過更加年輕大眾化的內容來傳播非遺文化,縮短年輕用戶心中對非遺的距離感,讓大家感知到非遺人的匠心手藝,也感知到非遺文化的厚重歷史與智慧。
手藝人會離去、工藝品也會消亡,但生活還在繼續,但前人的思考還在、智慧也歷久彌新,非遺承載的是前人對生活的思考與智慧的結晶。比起沉重地講述一個匠人故事,不如把非遺承載的那些歷久彌新的人生哲思與大家分享,也許才更有共鳴。
一件非遺,一個世界
對每一位手藝人而言,一個非遺的工藝品就是他的一整個世界。
如何在短時間內讓大家明白:「在抖音,非遺并非遙不可及」的信息點,感受非遺人的畢生堅持與手藝,我們構建了一個微觀世界,將非遺與每個人連接起來,用「烏銅走銀」、「雙面繡」、「皮影戲」、「魯班鎖」、還有端午時節的「粽子」,這5個極具地域特色的物件構成非遺世界,一個年輕人與幾位非遺人與非遺物件相逢的故事就這樣娓娓道來:
“有些人,一生都在說一句話。
就是為了遇見你時,講給你聽……
“是手藝,讓文化傳承至今。
是守藝,讓本應千載難逢的再度相逢”
用最樸實無華的文字敘述每個非遺背后的微妙哲學故事,反而更深入人心。
地域非遺
眾所周知,非遺文化是由各個地域的非遺融匯形成。
除了TVC,我們延伸非遺世界的概念,輸出了一系列地域非遺海報,從地域特色非遺切入,讓大家感知到非遺文化的同時也有一份歸屬認同感。
山東濰坊-風箏
江蘇蘇州-蘇繡
湖北武漢-魯班鎖
河南鶴壁-泥咕咕
甘肅蘭州-刻葫蘆
上海-滬劇
云南石屏-烏銅走銀
粽子
延伸TVC的微觀概念,以有強文化認同感的黃河長江流域作為視覺線索,加入各個非遺城市的特色建筑,豐富地域文化厚重感,讓人感到身臨其境。
在抖音,讓更多非遺被看到
非遺日當天,投放開屏Topview,讓大家一打開抖音就可以感受到非遺與其背后的故事。豎版視頻當天投放抖音Topview,有效完播率高于抖音全平臺平均完播率39.8%(數據來自抖音topview官方)。
數英獎參賽項目說明 - Goodidea 贊意,創意代理商
【背景與目標】
【背景】
因為抖音,許多非遺手藝人開啟了直播、短視頻售賣之路,許多原本奄奄一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抖音上因為手藝的展示、匠人情懷的傳遞,讓非遺文化重新進入了短視頻主流視野。
【洞察與策略】
【痛點&洞察】
非遺在大家看來,是不可快速量產、也無法獲取快速收益的東西,在當下信息泡沫時代,非遺對于我們到底有何意義?
傳承非遺的手藝人會離開、非遺物件也會隨著時間年代而消亡,但人的生活還在繼續,非遺前人的思考還在,,每個非遺承載的是前人對生活的思考與智慧的結晶,也給我們后來人的生活留下了盞盞明燈。
比起沉重地講述一個匠人故事,不如把每件非遺承載的那些歷久彌新的人生哲思與大家分享,也許才更有共鳴。
【創意闡述】
【TVC創意】
對每位手藝人而言,一個非遺就是他的一整個世界,我們構建了一個非遺的微觀世界,讓一個年輕人不斷走進「烏銅走銀」、「雙面繡」、「皮影戲」、「魯班鎖」、「粽子」這5個非遺文化的世界里,感知每一種非遺手藝背后承載的智慧與思考。
每位非遺人用最普通、最口語、最樸實無華地講述:每種非遺手藝代表的一種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普世智慧,這樣說出的話也最能打動人心:
“魯班鎖用力要取巧、粽子像生活節奏要松弛有度、雙面繡像人要內外兼修不能徒有其表、皮影戲也像人生第一步都要先學走路……每一種非遺文化背后的哲學思考,不管什么時代都仍然適用”
【平面美術創意】
延續TVC微觀非遺世界的概念,將非遺物件作為主體,以微觀視角將非遺與普羅大眾的世界連接起來,并以黃河長江流域形狀作為視覺線索,點綴對應城市特色建筑豐富地域文化厚重感,讓年輕用戶直接感知到非遺手藝人的匠心與堅持,以及非遺文化所承載的歷史厚重感與智慧,也讓大家在感知非遺文化的同時有一份家鄉歸屬感。
【結果與影響】
豎版視頻當天投放抖音Topview,有效完播率高于抖音全平臺平均完播率39.8%(數據來自抖音topview官方)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