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少林寺:人工智能拜師少林,探尋真功夫奧秘
據今1500年歷史的少林寺,迎來有史以來第一位人工智能弟子~
當少林古剎遇上現代高科技人工智能,會碰撞出怎樣的故事?
小度機器人成功拜師少林后,百度AI還將打造少林寺虛擬人形象,用3D肢體關鍵點識別技術,肢體動作捕捉、手指動作捕捉、人臉表情捕捉等技術,生成功夫教學視頻,幫助少林功夫實現文化傳承,發揚光大。
現代社會對人工智能秉持著不同態度,人工智能的應用幫助人們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滿意度,是一種較為積極的存在。當然也有不少人對人工智能感到焦慮,因為電影中的人工智能總是不懷好意,新聞里總刊載著人工智能取代人類工作的諸多輿論等等。
而這次,百度AI通過詼諧幽默的拜師故事,展示了人與人工智能應有的關系,人工智能不止是自動駕駛、大數據運算、人臉識別等等實用助手,也可以是相互促進、共同成長的“良師高徒”,插科打諢、共同進退的“好伙伴”。
就像三寶和小度一樣,一邊相互照應,一邊利用人與人工智能各自的長項,一起在發揚少林文化,傳承人類文明上下功夫。
為探尋科技與人文的洞察,我們踏上尋求真功夫的朝圣之旅
接到百度Brief后,我們異常興奮,這次的主角居然是機器人!為了尋找創意內核,我們立刻背上行囊來到少林寺取經,游覽了藏經閣、千佛殿、錘譜堂等千年古跡,并有幸得到少林寺高僧延個法師的指點,聆聽晨鐘暮鼓、三教九流、燒火棍僧等典故的講解。綿綿細雨后的巍峨少林古剎特別適合沉思,最后我們悟了:
當高科技遇上活歷史,人工智能在人類文化傳承的方面下功夫是很有意義的。
少林功夫內核“禪與武”講究天天刻苦修行,百度AI不斷在科技領域下苦功夫研究。真功夫的奧秘——“天天下功夫,方見真功夫”。
拿出看家功夫,創作人與機器人的“少林寺外傳”故事
接下來,我們把內核投射到小度和三寶身上,構建一個大眾能夠理解共鳴的故事。
如何創作一個現代科技和少林千年文化融合的故事?如何講好人與人工智能共生的關系?
其實不管是三寶,還是AI機器人小度,都在用自己不同的方式在傳承著少林文化。
小度三寶的性格差異:淘氣和乖巧之間的沖突,構建了故事的主線:一場尋真功夫的旅途。在師傅的指點下,他們互相促進成長的橋段豐滿了人物弧光,輔助了內核的解讀。而他倆各自的長項特點——一文一武,為我們的故事提供了創意呈現:小度機器人幫三寶作弊背詩,三寶利用小度機器人偷懶等等。
片中我們致敬了《旋風小子》《少林足球》《超能陸戰隊》的一些橋段,大家發現了嗎?
三寶墨鏡帥照
在深化故事內核上,我們把關鍵劇情地點都設置在千年文化地標上,如“天下第一祖庭”,“見真功夫”的牌匾下。晨鐘暮鼓的開篇隱喻,千佛殿里的四十八個練功坑等等,用少林本身歷史的沉淀去升華故事,是一個巧妙的“偷懶”方法,畢竟以古喻今的手法在藝術創作中永不過時。
“新十八羅漢”照
四方團隊齊聚少林,執行片場各顯功夫神通
終于到了拍攝日,百度團隊、有氧團隊、制片團隊等“武林高手”齊聚少林,如何協調好四方團隊,就是我們探尋真功夫之旅最終考驗了。
好在大家各顯神通,尤其是在照料兩位小朋友上:三寶和小度上下足了功夫。
在導演的提議下,我們嚴格執行了零食獎勵戰術,時刻保持了三寶的專注度。首次拍攝AI機器人也沒有難倒我們,可以出版一本《機器人拍攝指南與心得》了。在整個拍攝中,三寶不負眾望讓大家驚喜連連,演技爆炸,小小年紀就有功夫巨星那味了。
感謝佛祖保佑,感謝四方團隊的“功夫秘籍”,在2天內我們成功完成了拍攝,也算是古剎里的一個小奇跡吧。
最后奉上全體江湖俠客在少林的合照!
我們江湖再見!
創作人員名單
邵偉、郭亮、葛達、張家榮、張括、王者、李年諒、張紹杰、石佳悅
數英獎參賽項目說明 - 有氧 YOYA,創意代理商
【背景與目標】
百度作為國內最早布局人工智能的科技互聯網公司,它的技術始終都處于行業領先地位。但是提到百度,C端用戶對其AI 科技的感知度依舊較低。AI技術理解門檻相對較高,底層技術離用戶生活較遠,這導致百度與用戶之間存在較大的距離感。
百度需要打破大眾對技術公司“僅專注于AI技術、高冷科技品牌”的刻板印象并把其旗下最新AI技術成果成果展示給用戶。不同于普通科技產品的簡單介紹,如何通過創新的方式去建立百度AI的大眾認知,以及AI技術應有怎樣的創新應用是本次項目的挑戰。
此次營銷活動中,百度以小度機器人為可感知、可視的技術載體,制造創意沖突,引起大眾關注的同時,建立小度機器人討人喜歡的性格,拉近與用戶之間的距離,提升品牌好感度。
【洞察與策略】
隨著AI技術的不斷發展,其技術已經滲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
但因為是新興產物,大眾對于AI往往認識的不夠全面,且因為社會輿論,甚至會有相對消極的反饋。
在行業層面,科技賦能營銷已是行業大趨勢,百家言論都稱”5G、智能硬件、云計算、傳感網絡”作為自家代名詞,真正可以落地屈指可數。而從營銷的層面來看,我們要接觸的廣泛大眾人群,對于人工智能缺乏切身體驗;對大眾來說,人工智能代表著高科技、晦澀難懂,距離生活還有一段距離,同時也是缺乏一定的關注度,如何讓他們對人工智能技術感興趣是難點。
如果能夠通過新穎且大眾認可的形式,與千年文化的少林寺深度跨界合作,傳遞百度AI自身人文情懷的,有機會能讓人感受到科技的溫暖與人性化的話,可以有效改變人們對于AI的現有認知。
【創意闡述】
既然要在AI未來更多的可能性多下功夫, 不妨在“功夫”這個詞作些文章。
從“功夫“切入,因為科技和功夫有一種奇妙的對立感,傳統功夫蘊含著我們的過去,人工智能照見我們的未來。
百度十年技術投入、下功夫精進的AI技術是一種功夫,少林寺“禪與武”講究天天刻苦修行是一種功夫。
這兩種功夫內涵不同、價值不同,但其指向的精神內核如出一轍:都蘊含著中國人所信仰的“數十年如一日”“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可貴品質——“天天下功夫,方見真功夫”。
所以百度AI跳出常規科技產品宣傳方式,創新性地選擇和少林寺進行跨界合作,在助力少林寺功夫文化的傳承上下功夫。
通過拍攝一部“少林寺外傳”性質的故事片,用大眾共鳴的方式來講一個機器人拜師少林的,連接傳統與現代、兼容文化與科技的故事,展現百度AI這些年技術力的功夫和探索未來可能性所下的功夫,從而在人們心中構建一個友好可愛,有人情味的AI形象,從而完成預期目標。
【結果與影響】
傳播層面:小度拜師少林全網視頻總播放量: 3500萬+;微博話題閱讀1520萬,數英、新片場、創意黑榜等賬號免費發布,獲新片場、廣告百貨、數英收錄推薦;百度各產品線形成密集高覆蓋傳播,曝光破億+;少林寺千萬級KOL輸出短視頻,播放量1700w+
品牌層面:樹立了百度“以科技關懷人文”的品牌形象。不止是提高了百度Ai的的認知度和品牌美譽度,更重要的是向社會展示了未來人與人工智能應有的關系,人工智能不止是自動駕駛、大數據運算、人臉識別等等實用助手,也可以是相互促進、共同成長的“良師高徒”。
終審評委(金、銀、銅評級全部顯示,無獎評級僅顯示帶評語者)
營銷單元-跨界營銷類
-
我不得不說,一開始會覺得這個創意太坑爹了吧,但是看完視頻不禁覺得很妙,功夫這個隱喻也用的很好,甚至把AI科技和國潮聯系起來,最重要的是還不是偽國潮,是我們都很好奇的少林寺文化。點贊
-
極致的科技碰撞極致的傳統,創意呈現出的沖突和融合也很好地詮釋出科技與生活之間到底以什么樣的關系來相處。故事有內核,呈現也有趣。
-
少林武功和科技ai 這鮮明的反差 已經造就了期待感與畫面感 加之故事情節的巧妙設計讓人移不開眼 真 功夫!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