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關于B站的爭議里,聽到最多的就是那句——“B站,變了”。
而在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我們也時常會發出這個朋友 “變了”,那個戀人 “變了” 的感嘆。有沒有想過,也許不是他們 “變了”,而是,你可能沒有真正了解透對方?
毋庸置疑,B站在五四發布的《后浪》成為了 2020 年目前為止,最具聲量,討論度最高的廣告片。廣告片以 “前浪” 的視角,來昂揚地表達對 “后浪”(年輕代)的期許和贊揚。然而貌似并非所有人都買賬,以至于 “后浪” 這個詞,在延展入更廣的討論圈層后,被不知不覺賦予了更多涵義。它已經不僅僅是個廣告片的名字,甚至不僅僅是個詞,而是成為了一個話題生長土壤,一個情緒感情載體。
而在五月下旬畢業季時,B站的一支歌曲MV《入海》,似乎是在以另外一種,完全不同于《后浪》的視角和姿態,來詮釋B站對年輕人的關懷。有人又說,相比《后浪》的 “正能量”、“打雞血”,《入海》展現的才是年輕人更真實的現狀:平凡、迷茫。
那么同一個B站,何以兩種面孔?B站到底是不是“變了”?
直到今晚的這支《喜相逢》的出現,似乎才讓我們真正地,完整地看懂了B站。
今年是B站建站11周年,而在今晚19:00,B站舉辦了11周年演講直播,邀請各個嘉賓一起分享他們與B站的故事。
這支由勝加廣告 X 技能冷卻兩個廠牌合作的廣告片《喜相逢》,也在這場直播演講中作為品牌視頻被播放。
這是一個相親局,出場的是一慫蔫老頭和一個咋咋呼呼的漂亮老太太。片子看下來讓人不禁懷疑是不是又是張大鵬導演的作品,因為老頭、老太太分別由趙耀東、李勤勤飾演,方青卓老師也進行了友情客串。這些老戲骨時常出現在張導的片子里,為每個角色都賦予了獨一無二的生命。
故事里,兩人在北京公園湖里劃鴨子船約會,老頭穿著皮涼鞋在費力蹬劃槳,老太太翹著二郎腿在和朋友聊天,并表示,她現在在紐約。
時髦漂亮的老太太顯然瞧不起老頭。湖岸上傳來了薩克斯音樂,老太太更加覺得老頭上不了臺面,沒什么藝術氣息。于是問:你有什么愛好嗎?老頭回答沒有,他還是喜歡學習,平常玩兒嗶哩嗶哩,能學點東西。
“嗶尼嗶尼?嗶滴嗶滴~~滴滴滴滴~~什么噼里啪啦的?……”老太太更不耐煩了。
接過一個電話后,老太太又說:那你沒愛好,總該學點吧。學跳舞吧,不行,你個兒不行;學剪片?估計也不行;學剪頭發吧?但這也需要點藝術細胞啊,不行;剪紙吧,剪紙......
老頭憋屈得有些生氣了,說:剪片算什么呀,我還拍片兒呢,拍大片!
老太太興奮了:你是導演?!說著給老姐妹方老師播去了視頻電話,告訴這位演員姐妹,現在她約會的是位“著名導演”,他馬上要拍大片了,你來演吧。在一個叫什么嗶滴嗶滴上拍。
老太太:找方老師演呀!
老頭:這...已經拍完了。
方老師:哪天播?我學習一下。
老頭: 那就...過兩天唄。
老太太:那就后天看!說起這個什么嗶嗶嗶嗶啊,我就想起小時候那首歌:小螺號,嗶哩哩哩~嘀哩哩哩......
老頭坐立不安地呆在船里,眼神飄向了遠方,此刻他倍感孤獨。
......
這不被理解的窘迫場景,在我們所有人的人生中,都曾經以一個個無解困局的形式出現過。我們年輕時時常遇到,年老時也不能說不會再面臨。
老太太對 “愛好” 的粗淺理解,以及對老頭不以為然的各種評價,似乎也正好投射出之前大眾對玩B站的年輕人的偏見,以及不信任。
鏡頭回到幾天前,老頭在B站找來視頻《兩天學會做大片》,開始了自學和拍攝。
在片中,老頭穿上馬夾,帶上水杯和拍攝裝備,出門開始尋覓各個up主,讓他們為自己的大片貢獻鏡頭。整個過程,老頭精氣神十足,有范兒,腳底生風。
視頻文案
眾所周知,B站,是一個奇妙的APP
這里,是世界上,最有意思的地方
找書上有的,也找書上沒有的
這里,是知識的田野
這里,是興趣的搖籃
這里,不僅有你想做,但做不到的
還有你,連想都不敢想的我們在這里,走進科學,擁抱文化
與藝術共舞,與潮流同行活到老,我學到老
前浪,不能死在,沙灘上!
來到“后天”,約定看“大片”的日子。
在老頭激昂的臺詞誦讀表演下,老太太不理解地大氣不敢喘一下。
B站 APP 下好了,老頭剛要給老太太點開,這時湖岸上的薩克斯老頭又引起了老太太的注意,還用眼神送來個秋波。
老太太拿過手機,再次借機買菜,準備溜了。走之前,指了指視頻封面上的張召忠,說:誒,這不是播軍事那小伙子嗎?還是那么帥,我挺喜歡的。
......
老頭最后說:今天有兩件喜事,第一件,她和老李成了好朋友;第二件,我的視頻上了B站首頁。
一個老頭,一個不理解她的老太太,一個自學拍廣告片的故事,一個各自安好的結局。
你們應該好好看看B站, 像我一樣
從這個片子里,相信大家能體會到很多原來對B站的 “不甚了解”,而這一次,我們似乎更加透徹地讀懂了B站。
立足流行文化平臺 ,爭取整個社會的“泛年輕群體”
在各大品牌都把營銷策略定為抓住年輕人,要和年輕人玩在一起,討好式地搞潮玩文化,語境融合時,“年輕” 這個詞似乎被妖魔化和狹隘化了。
視頻中的老頭明顯不是年輕人,但我們從他身上看到了屬于年輕人的那種蓬勃,那種生氣,其實在很多生理年齡很年輕的年輕人身上,反而看不到這種東西。就像那句話所說:“有的人25歲就死了,80歲才埋”。所以到底年不年輕,其實看心態。
所以在B站,我們看到67歲的局座,看到騰格爾老師,看到羅翔老師,這些在生理年齡和專業知識類型跟年輕、潮流、流行似乎不搭界的人,在B站如此受歡迎,甚至很多就是在B站才火起來的。
農鄉大爺醬說他“”早就上B站了”
年輕是一種狀態,并非局限在生理年齡。我們在B站與年輕人在一起,準確地說,應該是和所有年輕的品質在一起。
從小眾形態生長到普世責任,B站呼喚新老融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二次元發家,一群年輕人用一腔熱愛和情懷組成了這個充滿理解和愛的社區。大家用彈幕和天南地北的朋友們分享愛好解構文化,圈地自萌其樂融融,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
后來慢慢發現,不僅有好看的動漫,快樂的鬼畜,B站出現了很多學習視頻,很多人開始在上面自學各種感興趣的技能。
而B站的學習視頻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B站文化很能結構知識,你真的能僅僅通過視頻,從零學習一項技能,up主們的用心和專業能讓大家少走很多彎路和消化一些不必要去啃的陳舊理論。
B站語境和氛圍下,能更容易地搭建起各圈層文化的溝通橋梁。
所以再到后來,B站開始出現很多你想到想不到的各種東西,不斷擴大內容領域。很多你以為一輩子都不會接觸不會感興趣的知識,在B站,我們意外又快樂地相逢。比如軍事博主張召忠讓我們接觸到了好像只有爸爸輩才感興趣的有軍事知識講座,幽默風趣的刑法老師羅翔為我們實現了全民普法,每天在鏡子面前給自己磕頭的半佛老師讓我們對財經知識感起了興趣......
大家發自內心地感嘆B站真是個神奇的網站。
而當B站用戶達到1.3億時,B站確實早已不是原來的B站了,它已經成為一個惠及更廣度人群的一個更全面、專業的興趣愛好學習交流平臺。
從小眾的存在形態里,慢慢生長,長出、創造出的其實是普世道理和情懷。此后,B站想要在更主流的對話語境里,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
B站呼吁所有有學習欲望,有探索需求的人都來這里一起奔涌碰撞,創造可能,不管你是18歲,還是80歲。正如這支廣告片里文案所說的那樣:如果說,有一種靈丹妙藥,可以永葆青春,那只能是學習。朋友們徜徉在知識的海洋,相逢在嗶哩嗶哩,我滿心歡喜,做什么,都可以。
從《后浪》、《入海》, 到《喜相逢》
思緒不禁回到之前的《后浪》、《入海》,發現B站不僅一直在啟發我們去找答案,也在默默地創造出可能,讓我們去相信,希望我們去傳承。同時,它呼吁我們所有人一起,攜手共進,創造新故事。
從偏見中來,到主流中去
大家以前對B站是不了解的,有偏見,認為就是小屁孩瞎玩。但真正了解和深入的人知道,大家根植于熱愛,玩出了水平,玩出了專業,分享成了知識,受惠給了更多人。如《后浪》中何冰老師所說:將熱愛變成事業。
我們不得不承認,世界終究是年輕人的。B站的年輕代,用一己之力,堅持自我,用不同于以往任何時代的,更具穿透力的文化語境,不斷滲透進更廣大的圈層,直至中文互聯網流行文化的各個角落。在這螺旋擴張和上升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它更是極具包容性的,也正如《后浪》中何冰老師所說:和而不同,美美與共。
B站數據顯示,2019年B站學習類UP主數量同比增長151%,學習視頻播放量同比增長274%。泛知識學習類內容的觀看用戶數則突破5000萬,相當于2019年高考人數的5倍。所以,永遠不要低估這一代年輕人的學習欲。
《后浪》是主流話語權的交接,是代際間的真誠對話。而對于這代年輕人即將引領的時代,前浪們滿懷感激,他們夢寐以求的時代出現了,這實在令人欣喜,“我們奔涌在同一條河流”,“前浪不能死在沙灘上”“活到老學到老”,是前一輩人的對年輕代的期許,以及對所有人包括自己的展望。
這股年輕的力量,將在更主流的環境里,積聚起更多不分年齡,不分階層,不分領域的泛年輕人群,一起創造出前輩們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的未來。
搭建溝通橋梁,我們一起創造新故事
年輕人是希望的創造者,但也是弱小無助的,他們還沒有那么多的話語權和資源,他們被風催著出發,“關于未來,還有太多疑問沒有回答”。B站表示這一切都是被看在眼里的,我們和年輕人是站在一起的,鼓勵大家躍入人海,做一朵奔涌的浪花。有些問題,也許還不需要回答,因為古老的規訓無法沖破歷史的重復,而我們,也許值得更好的答案。
豐厚肥沃的土壤是一切收獲的保障,我們看到 B 站,在不斷地包容著不同的人和文化,以及價值觀。而 B 站將繼續以其強大的文化氛圍,在更主流的文化領域了,共生出更多價值,惠及更廣人群,肩負更沉重的擔當。
拋開那些舊劇本,我們一起創造新故事。
數英獎案例展示
數英獎參賽項目說明 —— SG 勝加 ,創意代理商
【背景與目標】
繼《后浪》成功輔助B站主流化進入大眾視野,《入海》站在核心用戶角度引發情感共鳴,在品牌成立十一周年之際,B站需要清楚地告訴主流圈層其多元、包容的品牌定位,從而提升用戶增長、拓展更大市場、尋求商業擴張。【洞察與策略】
“眾所周知,B站是一個學習網站。”是一句早在B站用戶間廣泛流傳的梗,映射了B站已經成為一個能惠及更廣度人群的,全面專業的興趣愛好學習交流平臺,這是用戶需求賦予它的真實轉變,也是B站接納更多內容,成為主流文化平臺的必然。【創意闡述】
這是一部包含戲中戲情節的風格化喜劇故事影片,以頗具反差感的老年視角切入,借由拍攝B站廣告片串聯起平臺各圈層的代表人物,展現了無論男女老幼,無論愛好大眾或者小眾,都能在這里歡喜地相逢,因為“你感興趣的視頻都在B站”。【結果與影響】
嗶哩嗶哩日排行全站第二,首周視頻播放量3000萬+,微博話題曝光量2.5億+。
項目信息
終審評委(金、銀、銅評級全部顯示,無獎評級僅顯示帶評語者)
創意單元-視頻組-短片類
-
Perfectly executed spot. With the right humour tones and great acting. And great way to communicat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B站to learning. You can 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
-
B站三部曲今年在行業內引發了一些探討,其爭論的中心點在于是否影響了年輕人。但是B站這次的案例作為一次品牌升級案例來說,已經成功了讓B站邁出了原有的圈層。《喜相逢》讓所有人對于“B站是一個學習的網站”定位更加明確,這足以證明這是一次成功的品牌升級創意。于此同時,短片工藝也保持了很高的水準。
-
短片創意很棒,用一對老年人的故事呈現了B站真正的破圈。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