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只蒸餃29塊“貴”上天?你千萬別罵“西貝不懂危機公關”啊
“西貝真的上天了!”
3只29元的蒸餃,送西貝上了熱搜。
到底貴不貴?
已成為包括餐飲品牌在內的所有品牌的危機公關“死穴”!
餐飲界的扛把子——西貝也回應了,不僅沒有贏得巴奴火鍋當時的“掌聲”。
反而陷入了“預制菜”的另一個“死穴”呢?
西貝的危機公關到底有無問題哪里出了問題?
大叔簡單聊聊。
1
“西貝真的上天了”
10月28日18點06分,一位不到30個粉絲的小紅書博主,發出了這樣的感嘆,“三個餃子29虧錢,一個餃子十塊錢。”并配了一張西貝的菜單。
菜單顯示,莜面魚魚29元/碗,羊肉湯莜面魚魚55元/鍋,菜炒莜面43元/份,莜面蒸餃28元/3個……
10月31日14點46分,針對小紅書網友發帖“吐槽”,@東方財經 微博發布了采訪西貝某門店工作人員的文案和短視頻。
西貝門店工作人員表示:
蒸餃是韭菜雞蛋蝦仁餡,一只蒸餃重58-61克,“每個蒸餃里應該有兩到三顆蝦仁,最少也有一只蝦仁在里面。蒸餃的價格一直沒改過,因為它成本也在那里,我們用的莜面粉都是有機莜面粉,不是普通的面粉。”
10月31日14點58分,有2500萬微博粉絲的@梨視頻 轉發了@東方財經 的所有內容。
當天,#西貝蒸餃3只29元被吐槽太貴#、#西貝回應3只蒸餃29元#分別登上微博熱搜。其中,#西貝回應3只蒸餃29元#登上微博熱搜第二位,閱讀量1.5億。
去年,“成本高,所以貴”——“雪糕刺客”鐘薛高就是用得這套邏輯,卻也栽倒在了首發在小紅書的“不融化”添加劑輿情上。如今,西貝幾乎遇到了一模一樣的情況,繼續玩砸了。
網絡觀點,幾乎是一邊倒。
通過壹沓科技數據智能產品,也基本驗證了大叔上文提到的本次輿情爆發的路徑,即:
小紅書爆料——地方融媒體號微博“抱團”跟進——微博熱搜——企業回應
大叔在企業里講危機公關案例時,當臺下的相關領導和品牌公關從業者都樂得哈哈大笑時,我總是要馬上潑點冷水:
“你們現在笑呵呵地聽別人的案例,心理肯定在想:這企業的公關真傻逼!但幾乎很少有人把別人的‘教訓’,變成行動,馬上補自己的問題。然后呢,下次就輪到別人笑你們了。”
相信此刻的賈國龍可能就是這樣的心情,“我是餐飲界的一哥啊,網友怎么都在罵我?我明明拿出來3000萬來做‘危機公關’啊,可比巴奴的800萬,多了好多錢呢!”
2
“沒看懂,3000萬我不要了,你便宜點行不行?”
10月31日20點27分,@西貝莜面村 官方微博發了一個消息:西貝“寵粉”,玩真的!
核心傳遞了3個信息:
1、貴是有理由的。莜面蒸餃使用有機面粉,歷經“三生三熟”6道工序,搭配蝦仁、雞蛋和韭菜,在門店現包現蒸。
解讀下,回應了核心之一點,就是“為啥貴”,2個原因:原料貴,人工貴!
2、“不好吃”可以退。始終堅守“好吃”戰略,并承諾:不好吃,不要錢。在2024年拿出3000萬元,用于:好吃承諾!退菜承諾!
解讀下:標題里的“3000萬”是花在明年啊,不是現在,注意。怎么花呢?像是沒說,就8個字,但又像是說了,因為上面有一句“不好吃,不要錢”。粗俗的理解就是,拿出3000萬來,專門承擔消費者以“不好吃”為理由的退菜成本。
3、大家意見記錄了。
網友認為的“你上天了”,“太貴了”……這是最關鍵的問題,也是這次輿情的核心點。西貝在這封聲明里,一個字都沒有回應,只是寫“詳細記錄了大家意見。”
萬萬沒想到,輿情不僅沒有反轉,網友反而被這封聲明更加“激怒”了。
在這條西貝官方微博下面,網友紛紛留言:“有這個工夫不如把菜品的價格降一降,比起17、18年那陣越來越貴”、“ 沒看懂,3000萬我不要了,你便宜點行不行?”
為什么西貝都拿出3000萬了,網友還不買賬呢?因為,西貝的危機公關,陷入了“企業視角”。
怎么解釋呢?
消費者認為你貴,你其實是想解釋“成本貴”,但西貝可能又覺得,這么直接解釋很無力(況且門店店員也已經解釋過了),憤怒的公眾情緒不會接受,但西貝又不敢馬上決策降價,因為這才是針對“貴”最有效的動作,或者學花西子送眉筆也行。
西貝估計也看了巴奴、老鄉雞和潔柔的危機公關案例,知道了“多巴胺式危機公關”手段,可以轉“危”為“機”。怎么做呢?
西貝先是把“成本高”這個理由,悄悄地塞到回應聲明中。但顯然不夠啊,肯定要加碼,可以讓消費者看完之后,釋放多巴胺的那種。
怎么辦呢?企業必須“出血”,給予用戶超越期待的承諾,因此,西貝的相關決策層大筆一揮,“拿出3000萬”總行了吧,這個數字遠遠超過巴奴的“800萬賠款”和潔柔的“虧損上千萬照樣發貨”了吧。
但西貝刻意忽視了最關鍵的一點,這3000萬并沒有用在解決“貴”這個核心問題上,而是在試圖用“好吃所以貴”這樣的文字游戲來轉移視線。
我們再假設一下消費者的視角,做個拆解。
看完西貝的一頓猛操作,消費者的理解可能是:
1、我如果覺得不好吃,西貝不收我的錢。
但“不好吃”的標準,無人界定,所以,西貝要多增加3000萬投入來解決無法界定情況下的退款。
2、但我如果覺得西貝還是很好吃的,但就是貴呢。
那就是我吃不起咯……
至于西貝想傳遞的“貴是為了好吃”,憤怒的公眾,哪能繞過這個腦筋急轉彎嘛……
不僅如此,西貝這個“文字游戲”還暗藏玄機,通過這么一套說辭,它還把消費者成功架在了“道德制高點”上,因為:如果你是一個正直的消費者,你是不可能故意撒謊,說西貝這道菜不好吃,其實你是為了“省錢”!
你看看,我去吃一頓西貝,還要遭受靈魂和道德的拷問……
大叔經常說,危機公關需要三個視角,分別是:企業、媒體和公眾,但面對公眾情緒的時候,企業往往最缺乏的就是公眾視角。
但西貝真的是不懂消費者和公眾情緒嗎?其實不是,至少在疫情期間他“很會”。
3
“賈國龍:這個時候漲價,不對”
時間撥回到2020年4月。
彼時,海底撈因漲價6%登上微博熱搜,有消費者曬出賬單,稱“7塊錢一碗的米飯,1塊5一片的土豆片,50塊一盤的小酥肉”讓人大跌眼鏡,直呼“過分了啊”。
幾乎同一時間,也有消費者提到,西貝莜面村也存在漲價情況。
4月10日,海底撈在微博發表聲明致歉,稱“此次漲價是公司管理層的錯誤決策”,自即日起所有門店菜品價格恢復到2020年1月26日停業前的標準。
4月11日,西貝董事長賈國龍發微博致歉,稱“這個時候漲價,不對”,價格回調至2020年1月26日停業前。
由于博主只顯示半年內的微博,在賈國龍的微博,現在已經無法再看到這條信息。
再繼續往前推2個月,賈國龍通過媒體第一個發聲,稱“西貝有2萬名員工,400多家店面,每月光是工資就要發1.6億,賬上現金流支撐不過3個月”。
這番“哭窮”迅速給他帶來了金融支持,才得以活下來,此前“不差錢”的賈老板一直堅持的“永遠不上市”也終于松口。
2020年2月到4月期間,先是“哭窮”,又在漲價之后“主動宣布恢復原價”,西貝和賈國龍是非常懂得響應和利用公眾情緒的,并因此收獲了資本的支持和消費者的青睞。
時間來到2023年。
賈國龍在給員工的新年賀詞中,特別提到,西貝計劃在2026年完成IPO上市。他在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
“因為過往3年疫情影響導致西貝的營收數據不好看,我們想用2023年至2025年的報表。”
2023年,就是西貝籌劃“2026年完成上市”的第一年,為了今年的報表好看,賈老板在“上市”和“不漲價”之間,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所以,你千萬別罵,西貝不懂危機公關啊,人家可是“戰功”赫赫,它也一定想竭力避開“貴”和“預制菜”這兩個公眾情緒的“死穴”。
難道,只能二選一嗎?這個問題留給你。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