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漢大窯,繞開競爭對手做營銷
作者:王智遠,來源:王智遠
真的堪稱教科書案例。
為什么?先看一則場景。
每次我去樓下餐廳吃飯,總聽到這種聲音:“老板,來瓶大窯”。我特別不理解,現在年輕人,壓力這么大嗎?大中午就喝上了。
由于外觀太像啤酒,導致我多次對它產生誤解。后來,朋友告訴我,這是飲料,名叫大窯,外觀和啤酒相似,但不含酒精。橙子味道深受大家喜歡,尤其夏天,冰涼的感覺,賊爽。
原來如此,你喝過嗎?
我特意品嘗下,還不錯。不過,我最為感到驚訝的是,這款飲料在2023年上半年,累計銷售額已經高達32億,毛利高達300%,還被人貼上“餐桌C位”等標簽。
這絕對是悶聲發大財的典型案例,我膚淺了。到底做對了什么?深入研究后發現,背后離不開“顛覆式創新定位”,和“差異化市場打法”。
01
什么是顛覆式創新?先講個故事:
你現在是名老板,想做款飲料,調研一圈,發現市場有果蔬、功能、茶類、植物蛋白飲料等品類、甚至分有可樂型、風味固體型等口味,不下20種。
這些產品背后,每家生產商都有自己的一套法則,競爭異常激烈,價格已經低到,不足以新進玩家進入市場,讓你頭疼不已。
該怎么辦?只能選擇創新。
可是,怎么創新?如果只以原材料拼湊,口味組合肯定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所以,要進行深入市場洞察和消費者研究,并跳出產品本身,從包裝定位、營銷傳播、服務體驗等多維度設計,以滿足消費者的獨特體驗。
因此,顛覆式創新(Disruptive Technologies)是破壞性的,并非僅對產品、服務進行簡單改進,而是徹底改變現有市場格局,為消費者創造全新的價值體驗。
別著急,并非廢話。
絕大部分老板都有一個創新夢,心想著,我做一款商品上來就能賣爆市場,可從哪里開始呢?
生產嗎?肯定不是。供給供需已經發生新的變化,還是得從用戶下手。
要從現有市場中挖掘新需求,哪里消費頻次高、場景高,就最容易被挖掘。這也是,讓你在有限生產、推廣資源下快速驗證,避開主流市場,飽和攻擊的一種方法。
剛好也符合克里斯坦森(Clayton M. Christensen)對顛覆性競爭的解釋。
其中小規模、資源少的公司,能夠成功挑戰那些大型企業,因為大公司忙著為要求高、更有利可圖的客戶,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結果就忽略了其他客戶的需求。
小公司敏銳地捕捉到這些市場空白,為被忽視的客戶。提供想要、且價格更為親民的產品,從而在市場上站穩腳跟。
從發展史不難看出,大窯第一個顛覆,是消費場景顛覆。
這方面,一開始,并沒有選擇在競爭激烈的一線城市起步,而是,聚焦在內蒙古這樣的區域市場。
這種策略好處,比較明顯。
用較少的推廣資金,在特定區域集中投放廣告和營銷活動,不僅幫品牌節省大量的成本,還能布局下沉渠道代理商、消費者的雙向認知。
所以,大窯第一個顛覆性創新要素之一,是選對了根據點。可是,盡管非一線城市有很多機會,該從哪里下手呢?
克里斯坦森(Clayton M. Christensen)在創新者的窘境中給出過兩種答案:
其一,通過鎖定現有產品,沒有服務到的顧客群體,產生新的市場;其二,以更便宜、更簡便技術,服務現有產品市場的低端消費者。
顯然,要么產品簡單,要么,價格低廉,創新得具備方便性。如此一來,才能滿足邊緣人群需求,勉強活下來。
二線城市,想把飲料快速送到用戶手里,你會想到超市、網上購物平臺、外賣平臺、專賣店、社區團購,健身房、KTV和酒吧等眾多場景。
不過,對于想快速驗證市場的人來說,都不是最佳選擇。
因為頻次高的超市擠滿巨頭,頻次低的場景,不符合快速驗證,最后他們鎖定了專注于「吃的地方」,C類餐飲終端店。
02
等等。為什么要鎖定C類餐飲終端店?
C類餐飲終端店特征明顯,門店小,個體經營、非連鎖、品牌化的餐飲場所。
這些場所,沒有大規模品牌推廣費用,與高端A類和中端B類餐飲店比,C類餐飲更注重本地化、實惠,通常也比較親民。
這種店基本是小型快餐、小吃、地道家常菜、街邊燉品店,正因為規模小、缺乏品牌形象,整體影響比較弱。
小老板主打一個“賺點小錢”。
從該角度看,一款新飲品入店,如果比其他同款毛利高,那老板就有很大可能性被接納。并且,要是飲品能結合當地飲食習慣,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這就成了雙贏的局面。
如此一來,就能實現,快速觸及用戶,又能緊貼日常需求,實現飲料與食物的完美結合。
所以,大窯第二個創新點,關鍵并非產品多炫,而是滿足消費者、代理商的雙向實際需求。
怎么找到這些實際需求呢?
C類餐飲終端店,大部分位于居民區或商業區,客流穩定、需求明確,顧客是本地居民、附近的上班族。
這些顧客,追求的不僅是解決飯點問題,更加看重實惠、快捷、且能確保,飽足的用餐體驗。于是,食物的分量、口感與價格成為決策的核心要素。
推出的飲料要口感豐富,量大,確保顧客飲后感到滿足;價格也物超所值,讓顧客覺得每一分錢都花得值。
不過,僅僅滿足消費者還不夠。
為確保產品能夠迅速地推廣和銷售,大窯選擇與眾多代理商進行合作,其中,餐飲老板成為他們的首選合作對象。
這是因為,餐飲老板能從零售中獲得良好的利潤,他們便更有動力將產品推薦給客戶。一旦產品賣得好,老板通過口碑,將為大窯在當地形成有力的推廣渠道。
這種“人群戰略”,剛好創造一個雙贏局面。
03
為什么大窯要用啤酒瓶包裝?
其背后的策略是「異類組合」,這是一個將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或思維方式進行碰撞,從而創造出新的市場機會的策略。
換種說法,通過變換產品形態,讓它擺脫固有的市場定位,創造出全新的機會。
采用這種策略,有兩大目的:
首先,目標是創造差異性。通過使用啤酒瓶,這種與傳統碳酸飲料迥異的包裝,給消費者一種,全新且與眾不同的感覺。
其次,繞過市場中的強勢對手。
在碳酸飲料市場,可口可樂、百事已經深根人心,形成堅固的品牌陣地。要想在這樣的環境中找到機會,就需要對傳統零售批發模式進行重定義。
傳統的零售批發模式自上而下的。先有市代,再到省代,接著是渠道,最后才是終端。
這樣一來,利潤大部分被中間商拿去,品牌想要從這種模式中走通,變得極為困難。
所以,使用啤酒瓶和加大容量的方式,不僅滿足消費者對于量多且物有所值的期望,也加強產品的吸引力。
不信你看:?
以前飲料市場,錨定性嚴重,中規中矩,大部分300ml容量,統一塑料瓶包裝,缺乏真正創新。大窯策略,是突破這種均質化,創造出獨特的品牌印象。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策略,對于新興的氣泡水市場可能難以復制。
氣泡水在消費者心中,仍然是一個相對新鮮的品類,尚未真正成為大眾的日常消費習慣。
當人們想到氣泡水,往往會聯想到某種特定體驗、場合。這也解釋了,為什么氣泡水滲透到更廣泛的市場時,會遇到更多的障礙。
說白了,它本身缺少扎根二線的基因,加上新品類,自然很難下沉,這是很難用廣告打透的。
明白這些,你也就能理解,大窯為什么可以幾十年時間發展如此強勁。
這是“農村包圍城市”的市場策略。
也就說,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對手強大時,不要硬碰硬,要避開鋒芒,依托根據地發展力量,再實現包圍之勢。
蜜雪冰城、正新雞排是典型案例。
他們沒有,在一開始就進入一線城市與大品牌正面競爭,而是選擇在二三線城市、鄉鎮甚至農村地區開始,依靠其特色產品、優惠的價格策略迅速占領市場,為自己積累了大量的忠實消費者。
穩定地占領基礎市場后,再逐步向一線城市進軍,這時,已經擁有了足夠的資本、品牌影響力。
04?
不過,除選對“根據點、找到下沉場景、深度洞察用戶、代理消費者雙訴求”,三個創新要素外,我認為還有一條是“跨界融合的創新”。
提起跨界,會想到什么?
Nike與Apple Watch的聯名、瑞幸茅臺等合作。這些算傳統文化與現代方式的融合,打破人們對兩者,所在領域固有的認知,給用戶創造出新消費體驗。
大家做東西,都喜歡做有限的游戲。
比如:
做餐飲的,開店后,會看同行做了哪些菜系,自己也做,比對方低;做飲料的就看同行,它做茶品類,你也做。久而久之,大家就陷入內卷狀態。
大窯的眼光不同。如果你打開大窯官網,會看到他們公司介紹下面,有一行大字是“做中國餐飲飲品引領品牌”。
也就說,它覺得單一”飲料“,這一成熟的市場爭奪份額,沒什么意思,它想拿飲料,和餐飲組合,成為該領域創新開拓者。
這些動機也間接性表明,飲料品牌也意識到,單純飲料市場繼續增長很難,想要找到新增長點,就必須和其他行業搭配,從而制造出新藍海。
所以,這是它第四個創新點,綁定行業,綁定場景,即“深層次跨界融合”,我個人認為,是新趨勢。
為什么?
首先,很多行業發展現在碰到了瓶頸。以前那套老方法,像是“照貓畫虎”,現在行不通了。
新市場機會越來越少,不只因為太多的對手,還因為消費者變挑了,需求和習慣都在變;簡單地開店、搞廣告這些老套路不行了,企業得想點新招搶市場。
其次,品牌現在更難堅持下去了。現在信息太多,消費者每天都被各種廣告、活動包圍,這讓一個品牌想在消費者心里留下深刻印象越來越難。
想要讓消費者長時間記得品牌,不僅要推新鮮東西,還要確保任何一個動作不會白搭,如何保持品牌已有的活力,就必須滲透到其他行業,場景中。
比如說:
人們在不同場景下,對于飲料選擇是多變的。
開車,累了困了,很多人知道東鵬特飲、紅牛。你去加油時,你會發現,這些品牌跟加油站的合作很密切,甚至,有的站點都成了它的代理商。
我健完身,會選擇蛋白飲料、或電解質水補充能量,相反,可樂、雪碧則不在我的視線內。
這些都足以說明,不同的場景和情境,都可能導致消費者做出不同的飲品選擇。
現在簡單地與特定場所、活動合作,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真正融合需要更深入,需要錨定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和情感,直接綁定到他們的日常生活場景中。
所以我認為,大窯”深層次跨界融合“具備一定長遠眼光。
好了,聚焦下沉市場做根據地、根據餐飲終端,找到消費人群、用啤酒包裝替代傳統飲料錨定效應、用大迂回戰術繞開巨頭,發展代理,從而農村包圍城市。
這5點分享給你。
值得一提的是,大窯公司在進行新城市拓展時,從已有的核心市場出發,逐步向周邊地區拓展。這種結硬寨的方法,也進一步增加,核心市場的規模、基礎用戶群。
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提高市場的擴張速度,還可以降低進入新市場的成本。
總結而言:
少一個動作,都很難成功。
至于大窯的組合創新,是否可復制,在我看來,招式可以學習,但真正的成功關鍵在于用戶洞察,對市場敏銳上。
作者公眾號:王智遠(ID:Z201440)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5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