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激增3000家!海底撈們,正在翻紅這個過氣賽道…
作者:餐飲老板內參 內參君,來源:餐企老板內參
一、海底撈、鍋圈、文和友...
大牌餐飲開始“露營”
海底撈正式入局“露營餐飲”了。
8月底,海底撈在社交媒體上官宣進軍露營,于上海市松江區新浜荷園開出了第一家“露營火鍋”店。
目前,這家露營火鍋店主打“精致露營+火鍋”的雙重體驗,定價上設置了三檔套餐,分別為雙人AB套餐588元、四人AB套餐958元、四人五星好評套餐1188元,除火鍋外還可以預約垂釣、桌游、戶外K歌等活動。
從海底撈官方圖片以及消費者曬圖來看,露營火鍋店的確是實打實在公園露營地開出了“門店”,而非是在原有門店的基礎上添加“露營風格”。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海底撈露營火鍋店僅支持提前預約的形式。并非是在現場提供餐食服務及火鍋食材,而是在營地附近的海底撈門店先準備好火鍋套餐,再打包配送到營地。
這樣的模式,使得消費體驗評價立馬出現了兩極分化:
有人拔草,“踩雷了。這個就相當于在露營時點了海底撈外送,不如直接自己下單,還便宜。”
有人種草,“非常棒,很適合又懶又愛玩的人,預約后全程一條龍服務,什么都不用管了。”
不止海底撈試水,今年餐飲供應鏈品牌鍋圈食匯在“露營”方面也不斷有動作。
從早前的食材、器具供應,如各類肉串、海鮮、西餐、中式快手餐等,以及配套的燒烤器具、餐具等,不斷上線一站式系列露營餐飲產品;到官宣推出“鍋圈露營店”模式,與全國近400家營地達成合作。
除此之外,文和友此前推出的夜市品牌不超級文和友,也開出了兩家“露營餐廳”,占地面積近萬平,產品服務包含烤肉、夜宵、團建活動、KTV、桌游、露營帳篷影院等。
快餐老牌嘉和一品,也在京郊密云青山幽谷間投資做了200畝的“東方綠洲露營莊園”,除了為企業發布活動、員工團建等用地外,也同時承接各類“露營+餐飲”活動,還被選為熱門綜藝“一起露營吧”和央視直播的拍照地。
二、去年“曇花一現”今年咋翻紅了?
露營的這股風,其實去年就吹進餐飲行業了。
“黑天鵝”事件爆發后,消費者受困于原地,旅游、餐飲等行業線下客流受沖擊,從去年五一前后開始,“露營風”全面崛起,引發了大量餐飲人積極跟風。
烤魚、披薩、烤串、火鍋、奶茶,只要能外帶的餐飲品牌都聯合起來,做起了露營餐。主打一波“消費者不來找我,那我就去找消費者”。
去年五一期間,最早追上“露營餐飲風潮”的品牌是必勝客,以推出露營套餐形式切入,與專業戶外露營品牌聯名,購買指定的露營套餐,就能解鎖相應周邊。
此外,火鍋品牌大龍燚和檸檬茶品牌檸季聯手出動,在“露營餐飲風潮”中加大勢能,讓消費者在戶外場景邊吃火鍋邊喝檸檬茶邊唱歌;烤魚品牌烤匠也上線了“露營版烤魚”外賣;鹵味、預制菜、自熱零售品牌們也接連推出露營相關產品。
剛剛開出“露營火鍋店”的海底撈,去年在這股風潮上也沒閑著,多次試水,不僅在北京&成都兩地推出了戶外燒烤業務,也上線了各類露營餐飲所需的鍋具、烤爐、刷子、瓦斯氣等工具。
不過,盡管幾乎全部的頭部餐飲都在發力“露營”相關的業務,或上套餐或推聯名,但“露營風”并沒有吹多遠。
去年十一過后,隨著天氣轉冷、防控全面解除,“露營熱”開始出現了降溫,不少相關從業者表示,露營地整體流量下滑半數以上,營收近乎折半60%。今年春季,露營市場來到旺季,但數據同比去年仍下滑嚴重,3月,露營行業頭部平臺覓野Camp更是直接宣布將停止服務。
內參君在7月與一位烤肉店老板交流時,其表示自己的弟弟也曾在風口上考慮投入“露營餐飲”,但最終止步于一句反問:“風頭過去了,還能有多少人去露營?”
8月,小紅書旗下主營運動戶外、深耕露營等場景的電商平臺小綠洲也宣布將于10月1日關停。
一面是露營業降溫、洗牌,一面是餐飲業大佬加速布局、融合,去年“曇花一現”的露營風,真能發展成“餐飲+”的融合新賽道嗎?
三、涌現的“露營餐飲店”
單月新增近3000家
賽道或許尚早,但頭部的一舉一動往往牽動著“行業風向”,頭部布局之下,全國各地的餐飲老板們也開始躍躍欲試了。
根據企查查、天眼查等數據大致估算,截至8月31日,今年“露營餐飲”相關企業新增數量超過2.4萬家,其中8月新增數量接近3000家。在海底撈露營火鍋店推出后,“露營餐飲”相關企業一周新增數量接近650家。
社交平臺上,各類“露營餐飲店”、“露營風餐飲店”的探店、打卡帖層出不窮,一時間,仿佛全國各地都在開“露營餐飲店”。
與此同時,相較于去年“露營餐飲”的試水,今年的“露營餐飲”開始出現更加細分、更加多元化的形態出現。
比如從品類上,已經從最早的鹵味、預制菜,以及相對常見的露營火鍋、露營燒烤外,出現了網紅品類的細分融合,如露營圍爐煮/冰茶、露營小酒館、新中式露營等。
此外,“露營餐飲店”們,在戶外卷服務、卷創新,同時間競爭的對手,還有一部分想追上露營風的餐飲店,也開始在室內瘋狂卷場景,從去年的露營風咖啡店,逐漸涌現出露營風火鍋、露營風串串、露營風自助等。
四、“露營+餐飲”
跟,還是不跟?
模式興起,人人都想抓住“新藍海”,但入局“露營餐飲”,仍有幾個問題需要思考及解決:
第一,氣候影響,季節性客流不均衡,營收時段難平衡。
從露營業的角度來看,行業痛點相對明顯,首當其沖的就是季節性影響,客流多集中在四、五月和十月、十一月春秋兩季,同時,刮風下雨、雪天陰天等特殊氣候都有明顯限制。另外,作為相對小眾的“愛好”,露營在國內的風潮尚不算高,盡管結合餐飲模式,仍難以提高擴大消費頻次及消費時段。
第二,配套服務,露營餐飲不等于戶外餐廳。
“露營餐飲”的結合,并不是簡單的把餐廳搬進露營地。吃吃喝喝只是露營餐飲體驗的其中一個環節,重頭戲更在于整體活動體驗,包括但不限于各類附加活動,如移動KTV、垂釣、團建游戲等等。餐飲可能其中最重要的營收來源之一,但絕不應該是唯一。
第三,“露營餐飲”野蠻期,競爭、定價、倉儲、客流、政策......
某種程度上,餐飲跨界露營的結合門檻并不高,入局“露營餐飲”也無非是將場景搬至營地,但經營好“露營餐飲店”真正的難點還在于,如何保證穩定的客流、如何保證餐飲食材新鮮程度與口感、如何定價與交付...要知道,即使是海底撈供應鏈的強大程度,“露營火鍋店”現階段仍采用預約下單、門店配送的形式,在戶外配送和戶外倉儲等方面也有諸多問題還擺在眼前。
小結
行業內卷,細分領域早被搶注,在積極探索新思路、新場景的時機中,露營與餐飲的結合的確是餐企的破局之選,但市場藍海與否,重要在于,想要入局的餐飲老板們需要先想清一個問題:
在“露營餐飲”里,餐飲、露營,到底誰為本?
注:輪值主編|王盼視覺、插圖|張勁影編輯 |權紫君
作者公眾號:餐企老板內參(ID:cylbnc)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