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完這些賣創意的買手店,靈感腦子長出來了
不愛逛街的人,成為不了一個好的買手。
深受消費降級影響的我們,開始愛上在辦公室盤串冥想、在馬路伢子喝酒發瘋.....怎樣讓年輕人心甘情愿地走進店內消費、為設計買單,成為很多專注做線下零售的品牌需要攻克的難關。
“我希望通過自己經營的創意產品,讓以前的客戶看到,按自己想法去做的事情,究竟能不能被年輕人認可。”這樣一種感覺至上的風格,讓badmarket走到了今天,也讓如Tagi、But_lab等與其類似的年輕力廠牌走進我們的視野。
靠造型、腦洞與設計刺激當代青年的消費欲望,在細分圈層固粉,成為我們身上、家里、辦公桌上的「生活透氣層」,這幾家買手店的創意零售真的很有一套。
Tagi:塔皮屋下的靈感雜貨鋪
在不少品牌開辟生活方式類產品線的趨勢之下,諸如手機殼、水杯、收納盒、發夾、背包等常規銷量單品,大多會以聯名周邊、限定款等形式伴隨著當季新品一同售賣。這些看似有點雞肋的小物件,往往也影響著品牌下一季的營銷動向,可以視為一次面向年輕群體的市場調研。
而以靈感信號為設計原點的買書店Tagi,總能設計出比日常多一點慵懶感的生活用品,如信號燈首飾盒、糖葫蘆水杯、雀斑包、發夾掉落的蛋糕等。
信號旋轉收納盒
石頭手機支架
鉛筆支架手機殼
香蕉耳機殼
糖葫蘆水杯
大書包小書
海綿電話線電腦包
漂浮花園紙巾掛袋
發夾掉落生日蛋糕
除了日用品,還有很多創意背包、帽子,以收納袋、帆布袋、菜籃子為原型,加入圓弧狀、編織等設計元素。
網兜斜挎包
方塊蛋餅包
哈兜蛋卷收納包
扭角包
主理人段段給予Tagi這樣的含義:Timely access of gripping imagination,及時通往激動人心的想象。
她不會刻意將產品造型做得非常怪異、深奧,而是以舒適居家、辦公自由、輕松休閑為基石,迎合年輕人懶系健康的生活狀態,進一步打破生活雜物的邊緣屬性,與人建立更多情感依賴。
Badmarket:策展型創意便利店
原創設計,是這類受品類限制的買手店最核心的競爭力。Tagi抓住了我們生活里平衡生活與工作的慵懶心態,另一家Badmarket則是通過邀請本土藝術家入駐、產出,來吸引大量潮流人士聚集,并以策展的形式,為品牌年輕化溝通提供不少創意模版。
/主題:東山燒臘店
地點:上海現所
燒鵝味衛衣
燒鵝&姜蔥襪子
燒臘餐墊
/主題:壞淘氣酒店
地點:廣州東山口門店
專治失眠眼罩
地毯
T恤
/主題:東山大澡堂
地點:北京THE BOX門店
「搓澡」套裝
毛巾
/主題:農貿市場
地點:北京THE BOX門店
T恤
蒼蠅拍
與Tagi不同的是,上面這些商品都是限定款,以強時效性在無形之中減緩著年輕消費者線下購買的決策成本。
無論是與市集結合,還是將門店打造成限定快閃,badmarket旨在通過如澡堂文化、港式早餐飲文化,以及特色酒店等在地性的文化元素,在社交過程中刺激年輕人的消費欲望,同時也為品牌自身輸送更多創意靈感。
而除了在地營銷,badmarket也與Tagi一樣,盛產不少創意生活用品。
火腿豬肉耳機殼
一粒橙子耳機殼
薯片零食手機支架
綠狗矮腳杯
正在燃燒的香薰蠟燭
正在求救的香皂
骷髏招財貓
鏡面保溫手提袋
nothing is control(悲臉)系列
對于全身都是痛點的年輕人來說,把這些性價比高,又有藝術家設計加持的創意商品帶回家,藝術性與潮流感二者中和,與各種生活場景都很百搭,彰顯個性。
But_lab:文案變商品的創意工坊
自稱是一家「文創店」的But_lab,在規模上雖不及前兩者,但一直致力于設計有“脾氣”的職場類情緒商品。
大爺的劍,是職場人的溝通底線(大號)
(小號)
門口,是人間凈土(地墊)
苦命甜心漸變盤串
苦命甜心地毯
七夕垃圾桶搭子(垃圾夾)
海王克星馬甲
職場最強嘴替,人狠話不多。
與其說是在產品上寫文案,不如說是but_lab為產品造了一種情感屬性,穿上或是攜帶著就能營造氛圍、促進聯想、引發共鳴。
正如but_lab名字里的but那樣,這些創意商品就是生活里的一處處轉折,會在不禁意間打開我們的思維,滿足我們精神層面的解壓與疏導。
寫在最后
“如果所有人都去做醫生警察,那誰來開旋轉木馬?”這句話放在創意零售這件事上亦是如此,在電商環境內卷之下,注重ROI的不少頭部品牌,將主要視線放在有影響力、溢價屬性強的單品,以及場景里的營銷活動上,而忽略了那些身份屬性不強、但有情感粘性的“附屬品”。
看過Tagi、Badmarket、but_lab設計的商品,大家也能感受到這些既充滿生活情趣,又能激發靈感的小物件,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線下體驗的熱情。
就像Badmarket這款與Adidas的限定款聯名球鞋上的創意不對等字,一邊是普通話里多了一橫的有,另一邊是廣東話里的冇,而兩者缺的三橫正好就是Adidas標志性的三條橫杠。這樣巧妙融合品牌與在地化的設計思路,為一個百年大牌帶來不少靈氣。
所以,我們需要這樣的創意來豐富正在生活的周遭世界,如旋轉木馬一般,以帶有強烈個性化標志的形式,在我們漸趨同質化的消費語境里,不斷釋放著童真與質樸的快樂。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