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mate60系列開售,如何制造了情緒刷屏?
首發:萬能的大叔
原標題:華為是如何制造了昨天的情緒刷屏?
8月29號中午到今天,華為刷屏。
大叔微信社群里,一位群友說:雖然我用著蘋果,卻被華為感動。
微博上不少網友抱怨:第一次如此想花錢但花不出去(因為華為mate60pro搶空)。
某軟件公司創始人說:這部手機不需要評測和比較,它的意義和價值完全超越了產品層面。
胡錫進高呼:美國制裁倒逼出了更加強大的華為!
……
作為品牌公關從業近20年的人,曾經的手機圈人士,沒有見過到這么發旗艦機的。
不開發布會,直接開售,絕口不提最關鍵的賣點(芯片),史無前例!
#華為#、#華為mate60# 沖上熱搜,朋友圈刷屏。
在這場情緒刷屏中,華為其實很克制,但反而是這種“克制”讓公眾更沸騰了。
情緒,在企業的正面傳播或負面輿情的刷屏中,均扮演了重要角色,也被無數案例驗證。
那么問題來了,華為是如何制造了昨天的情緒刷屏?
大叔簡單聊聊。
先說理論,再拆解案例。
2個理論,分別是:情緒腦和情緒公式。
情緒腦,來自《認知覺醒》這本書。
作者提到,人類通過進化有三個腦,分別是:本能腦、情緒腦和理智腦。如果按照進化時間來看呢,如果本能腦是100歲,情緒腦是65歲,而理智腦補滿歲。
本能腦和情緒腦掌管潛意識、生理系統,運行速度極快,至少可以達11000000次/秒,堪比當今世界上運行速度最快的個人計算機;而理智腦的最快運行速度僅為40次/秒,相比起來簡直弱極了,并且理智腦運行時非常耗能。
這就能理解,為什么我們在生活中做的大部分決策往往源于本能和情緒,而非理智,當然就包括情緒傳播和情緒刷屏。
再說“情緒公式”,來自蔡鈺《情緒價值30講》。
情緒=感受+心理反應+肢體語言
蔡鈺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公式:
我們形容尷尬,經常說“尷尬到腳趾摳地”。尷尬本身是我們的身心感受;我們“想要摳條地縫躲進去”,是我們的心理反應,也就是處理這種感受的想法;我們肢體語言就表現為耳朵發紅、真的用腳趾摳出了三室一廳。有時我們說“身體不聽使喚”,指的是在某些情緒里,肢體語言跟心理反應不協調。
按照這個“情緒價值”公式,蔡鈺認為,給產品增加情緒價值的方法論就是要根據等式右邊的三個變量,來提高情緒共鳴。
在這3個變量中,蔡鈺又拆分出3個概念:
1、情緒宣泄和身份認同。(從肢體語言入手)
宣泄情緒,在今天已經成為了消費人群的一大情緒需求。在全民上網的時代里,人們正在加速刪減自己的私人情緒,壓抑自己的個人感受,來換取身份認同。
2、情緒資源。(從感受入手)
人類普遍有需求的情緒基本盤,可以包括這么三種:安全感、新鮮感和價值感。這也是我們在做產品的時候,值得做成產品的情緒基本盤的三類情緒資源。
3、情緒動機。(從心理反應入手)
建議你重點關注動機基本盤,也就是人們普遍擁有,心里最根本的內在目標,共有4種:成長、和解、歸屬和存在。人們的情緒動機,基本上都是想要把不舒服的感受扭轉成舒服的感受。人什么時候會覺得不舒服?一是對自己不滿意的時候,二是跟身邊的人相處不愉快的時候。
在簡單介紹了情緒腦和情緒公式之后,我們再來看華為是如何在這次新品發布中提高情緒共鳴的!這4個情緒的關鍵變量都被用得爐火純青。
一、情緒宣泄
上周到本周,有3個全民熱議的事:
中國好聲音停播、中國股市“1分鐘”,和美國商務部長訪華。
整體來講,公眾的情緒在輿論上很容易被挑動,但在公眾的錢包上并不樂觀,而中美話題是一個很大的情緒宣泄出口。
大叔看到,從昨天開始,一個說法開始流傳:
2011年1月11日,美防長訪華期間殲20首飛,中國成世界上第三個首飛五代隱身戰機的國家。當時,美國防長蓋茨訪在訪華前曾公開說:“中國的殲-20隱身戰機再過10年也無法實現首飛。”
2023年8月29日,美商務部長訪華稱“半導體解禁不在討論范圍”。結果,華為mate60pro突然開售,(可能)搭載國產麒麟5G芯片。
這種跨越時間的傳奇感和故事性,讓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公眾情緒不僅找到了宣泄口,還賦予了使命感。
但華為的特別之處在于:官方絕口不提5G芯片,非常克制,但民間(數碼博主、科技媒體等)卻拼命搖旗吶喊,反而既提升了品牌好感度和事件傳播量,又暫時避開了正面對抗。
但為什么偏偏是昨天(8月29日)突射冷箭呢?
二、身份認同
不少媒體對于華為mate60昨天中午突然線上開售,是非常懵逼的,因為在昨天下午,超過500位媒體正在上海靜安體育中心參加OPPO Find N3 Flip的盛大發布會。
一般情況下,手機品牌之間會有一個默契,即:錯開時間開發布會。
據說,昨天下午,一部分媒體在參加完OPPO發布會,就被華為終端的公關“接走”,緊急開了一個媒體溝通會,具體聊的內容,貌似是保密的。
突然性背后到底是因為什么?大叔認為,應該既有關鍵因素,又有綜合因素。如果說關鍵因素沒有準確消息,也沒辦法公開說了,但綜合因素可以說說,那就是阻擊蘋果15。
蘋果在今天(8月30日)凌晨終于官宣,將在9月13日凌晨1點,發布“好奇心”蘋果15,但其實配置都基本全曝光了。而華為mate60在昨天直接開賣,如雷軍所說:高端之戰,必須要戰!(當然,小米的機會嘛……)
大叔看到,有數碼博主的總結很到位:
蘋果:好奇的心,請留給9月13日。
華為:激動的心,早留給8月29日了。
在如今換機已是存量市場搏殺的時代,華為mate60和蘋果15必有一戰,你到底會買誰呢?
這背后的潛臺詞是:你到底是支持國產呢?還是支持國產呢?
從目前的鋪貨情況來看,華為mate60肯定不如蘋果15,但華為先發,就等于告訴消費者:馬上就有了啊,你先等等我,給原本想要換機或者沖著蘋果15去的消費者,一個“持幣觀望”的理由。
據說,華為終端可能分別在9月12日和29日會有兩場發布會,先發汽車,再發手機,但鑒于目前這種突發性事件,誰知道會不會在9月12日就和蘋果“硬剛”呢?或者選擇晚一點有更好的市場策略?反正已經開賣了,大叔覺得都有可能吧。
激發中國消費者的這種“身份認同”,尤其是在在中國市場,華為已經是運用自如,甚至是如火純青的地步。尤其是當“余大嘴”變成了“余大苦情”,孟晚舟身披紅色回國,而任正非卻說自己家人也用蘋果……
華為這種“品牌不綁架消費者,但消費者非要自己綁架自己”的水平,實在是無人出其右吶。
“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的比亞迪,都甘拜下風。
那華為到底給公眾提供了哪些情緒資源呢?
三、情緒資源
被美“封鎖”了1000多天之后,華為終于“輕舟已過萬重山”。
“輕舟已過萬重山”這句話,從昨天至今,被網友廣泛提及。
這句話來自哪里呢?其實來自8月4日的華為鴻蒙發布會上,余承東說的。
??現在來看,這句話所宣泄的情緒,有3層意思:第一層是產品層面,鴻蒙取得了較大進步;第二層是領導人層面,李白這句詩的“舟”與孟晚舟的“舟”;第三層則是國家層面,核心被卡的半導體技術終于實現了突破。
在情緒資源方面,華為也分別滿足了公眾的安全感、新鮮感和價值感:
華為從來沒有讓國人失望過,這是品牌在持續輸出的“安全感”;“新鮮感”則是華為突然發布華為mate60,最關鍵可能是5G國產芯片,這事很新穎,到底什么原因?大家愿意討論和傳播;價值感就更不用說了,請具體回看上文提到的第三層意思和情緒宣泄。
四、情緒動機
成長、和解,歸屬、存在,這4種情緒動機,對華為來說,也符合過去3年多,其自身的發展以及與外界的關系,尤其是成長與和解。有點像“英雄的故事線”一樣,即:
從一個普通人,成長為一個厲害的人,然后遭遇了重大失敗和挫折,再從中走出來戰勝困難,最終成為英雄。大叔覺得吧,孟晚舟事件既是此事的關鍵點,也是情緒的關鍵點。
在剛被美國制裁后,其實華為一度很“硬”,鴻蒙系統和麒麟芯片當時發布的時候,一度被國人和媒體都認為,美國根本制裁不了華為,但后來大家漸漸發現,還是卡了脖子。
公眾情緒被點燃之后,期望太高了,結果就是:華為在手機市場敗退,其品牌力嫁接到汽車上,并沒有實現當年在手機界的橫掃之勢。
因此,華為這次刻意在芯片上的低調,并不是主動制造神秘感,相反,大叔認為是在主動降低公眾的預期。
大叔看到,目前的幾種說法都對芯片的描述不利,比如:5G芯片可能不是5nm,性能可能也不如高通,可能是存貨,也可能是國產代工,即便是國產代工,可能還有不良率等問題……???
綜上,當我們從外圍觀察華為的這波操作之后,可能的結論是:華為制造的這波情緒=感受(突然但中華有為)+心理反應(對5G芯片降低預期)+肢體語言(打臉老美+不買蘋果買華為)。
最后,這波情緒刷屏,其他企業能借鑒呢?和比亞迪“在一起”的答案類似,很難,因為你需要經歷整個完整的“英雄故事線”,形成一種巨大的反差感。
作者公眾號:萬能的大叔(ID:wannengdedashu)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5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