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營銷真命題嗎?“降本”vs“增效”的企業發展“偽命題”
聚焦人力資源管理熱點話題
降本真的能增效嗎?
COST PROFIT COST PROFIT COST PROFIT
隨著經濟環境下行,眾多企業為求自救,紛紛效仿大廠進行裁員,因此,“將本增效”的話題一下成了企業及HR行業從業者關注的熱點話題。
“降本增效”到底是什么?
“降”本真能“增”效,還是個偽命題?
01
人力“增效”的真正定義
到底是什么?
人力“增效”
簡單來說,就是降低成本,增加效益。降低成本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裁員、降薪、砍項目,這些是降本最常見的做法。
今年的經濟形勢不管是大廠還是中小型企業,都感覺到前所為有的艱難。以騰訊為例,縮減預算、砍掉不適合當下發展的項目和相關人員,就是降本的具體做法。馬化騰說:“很多業務該砍就砍掉,不要留戀。”
最低成本的降本,就是裁員,這也是各大公司慣用方法。但實際情況往往是,一旦遇到公司裁員,公司人員會變得人心惶惶,工作效率也有可能大大降低。
02
降本了真的能增效嗎?
降本
很多公司在遇到危機時會把裁員當成降低成本的方法,但實際上,一旦裁員,整個公司人心惶惶,大家的戰斗力是會下降的,其結果也往往是得不償失。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劉偉光曾對這種現象發表過看法:在企業管理實踐中,有一條公理是增效必然降本,但降本不一定增效。所謂“增效”有兩層內涵,一是增加效率,另一個是增加效能。其中效率是“以正確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則是“做正確的事”。
效能追求時間的節省和路徑的優化,創業企業管理層首先應該思考如何聚焦在“增加效能”、如何優化時間成本、如何降低試錯成本等關鍵“效能因素”。
簡單來說,降本,只能解決資金上的問題,并不能真正的增效,甚至有可能會出現人員恐慌等問題。而通過科學的方法提升公司人員的效能,才能促進營收的增長,從而形成正向的經濟循環,這樣才更有利于企業的長久發展。
在實際工作中,大多數企業容易將“降本”放到“增效”前面,導致把機械地減縮成本當成首要目標,從而忽視增效的根本問題。企業在實際管理中,更應注重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注重在身邊發掘優秀人才。
與其討論“降本增效”,不如想辦法“優本增效”,與其一味的壓低成本,不如用科學的方法提高效能,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從業務、技術、運營等方面著手,共同提升,實現企業整體價值的提高。
降本增效絕不是簡單的一蹴而就的裁員節省成本,企業需從實際出發,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生存之路。
03
如果自己遇到了“降本”,
應該怎么辦?
如何應對?
近幾年,裁員問題已很常見,如果自己遇到了“降本”被裁員應該如何應對?
要知道除了公務員,沒有永遠穩定的工作,與其追求一份穩定工作,不如保持提升自己核心競爭力,時刻保持危機感,并有定期理財的習慣,這樣應對裁員潮時更能從容面對。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部分內容為作者觀點。
● ● THE END ● ●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