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躍動CEO天蓬:未來做電商,你必須認清的3個事實
電商流量紅利見頂,已經被大家研究很久了。
但這里我想說的是,未來純電商概念將會消失。
當電商成為消費行業的基礎設施,該上網的人都上網了,增長放緩,流量見頂。并且,天貓京東這些傳統的電商平臺流量,也正在被其他內容平臺比如小紅書、抖音瓜分流量。
電商的競爭將會越來越回歸零售本身,未來將不再有純電商一說。
回歸零售本質,這時候對商家來說,比的就是成本、效率和體驗。
基于渠道競爭環境及當下經濟環境的變化,我認為未來做電商,想生存,只有三條路:就是要么你做極致性價比,要么做超級品牌,要么做內容。
01
做極致性價比的企業,才能熬過特殊時期
雖然現在說疫情放開了,經濟在復蘇。但實際上,形勢并不明朗。
疫情期間積累的一些弊端,就像一個人生病的后遺癥一樣,會在疫情之后慢慢顯露出來。
老百姓沒錢了,現在提到的消費升級與消費降級現象并存,它很可能不會是一個短期的現象,可能將會持續一段時期。
那么在消費者既追求低價又追求品質的需求下,極致性價比會成為這段特殊時期一個大的趨勢。極致性價比,其實玩的是供應鏈成本優勢。
它需要上下游整合,通過企業經營、供應鏈協同來獲得成本優勢,達成極致性價比,最終獲得比較優勢。
對消費者來說就是,你和別人相比,是不是同樣品質、同樣性能里價格最低的,或者說同等價格里性能最好的。
雷軍給丁磊做臺98英寸電視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在《小米創業思考》里雷軍說,19年10月在烏鎮參加商業大會,晚上和朋友們一起小酌聊天,丁磊在吃飯時候突然問他說:雷總,你能不能幫我做一批超大尺寸的電視機,比如100英寸左右的。
丁磊的需求是一款超大尺寸,放在辦公室里開視頻會議、播放PPT用的電視機。但是市場上這類產品,最便宜也要十幾萬元,實在太貴了。他問雷軍用小米那套性價比模型,能不能把價格做下來,價格能不能做到5萬塊錢以內?
雷軍和小米電視部門總經理打了電話,了解到做超大尺寸電視機已經有了一定的預研基礎。98英寸的尺寸符合要求,BOM成本(元器件成本的累加)怎么壓也還有2萬5左右,有機會把零售價做到5萬以內。
于是這款產品就立項了。
到2022年3月24日,不過5個月的時間,這款Redmi 98英寸超大屏電視發布面世,定價19999元,比原來的成本價還低。而且因為電視體積過于巨大,每臺還要算上2000送貨、安裝服務的成本。
這個定價對小米來說,雷軍認為前期雖然會有虧損,但隨著銷量提升,依然有機會迅速打平成本,并實現盈利。
而對消費者來說,在當時同樣尺寸的巨屏電視均價都在15萬左右的時候,小米做到了兩萬。用戶原本要花15萬解決的問題,你用更具備性價比的產品提供了解決方案,在消費者看,這就是極致性價比。
做極致性價比,它更是一種頂層的、長期的戰略。
它需要商家企業不斷提供高品質、價更優的產品和服務滿足消費者需求,同時建立消費認知,培養目標用戶,這樣才能獲得長足的生存空間和市場份額。
02
做品牌的商家,才能擺脫低價的流量內卷
今年,各大平臺的戰略關鍵詞都在指向價格。不僅京東百億補貼、9塊9包郵上線;淘寶天貓也在新推“五星價格力”體系,還尤其強調搜索推薦流量會向同款低價、全網低價產品傾斜。拿五星價格力評判標準來說,如果你想加星到四星、五星,獲得額外的流量加持和優先展示,你就得降價。
五星價格力體系標準和影響 | ||
價格競爭力最高為5顆星,每個單位對應著商品價格競爭力的不同水位,不同檔位有不同的流量加持/影響,建議低星級的商品通過降價提升星級。 | ||
星級 | 標準 | 權益 |
極致 ★★★★★ | 淘內且淘外 同款低價 | 搜索和推薦的優先展示機會;百億補貼優先參與權;同款低價標簽; |
較好 ★★★★☆ | 淘內或淘外 同款低價 | 搜索和推薦的優先展示機會;有機會獲得同款低價標簽; |
一般 ★★★☆☆ | 淘內同款 價格中等 | 無流量加持和優先展示機會; |
較差 ★★☆☆☆ | 淘內同款 較高價 | 無流量加持和優先展示機會;取消專項資源合作資格,并基于消費者體驗跟隨推薦其他同款商品 |
極差 ★☆☆☆☆ | 淘內同款 高價 | 無流量加持和優先展示機會;取消專項資源合作資格,并基于消費者體驗跟隨推薦其他同款商品 |
平臺流量向低價商品傾斜,一方面目標是吸引低線城市的新用戶,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加快刺激老用戶消費增長。但是很多商家的流量,依賴于平臺規則。
如果你商家不降價,或者說你沒有獲評高星級價格競爭力,就沒辦法獲得流量加持和優先展示。
但是我們會發現,你不可能永遠都跟著去卷價格,因為永遠會有人比你低。
卷價格換來的買家,也不會是你的忠誠粉絲。因為買家可以因為價格光顧你,也可以因為價格離開你。
如果你無法做到絕對的總成本領先,去卷價格對絕大多數商家來說,就是死路一條。
但是你沒有流量怎么辦,商家必須得創造新的流量入口,盡可能精準導向自己的店鋪形成指名購買,盡可能培養忠誠粉絲長期復購。
而擺脫價格內卷、流量內卷,創造自己的流量,只有一個出路,就是做品牌。
因為流量和降價促銷不是我們銷售增長的目的。走進消費者心智,走出價格內卷,獲得應有的利潤,才是生意增長的目的。
做品牌,是價格戰、促銷戰、流量戰下,仍然能獲得穩定流量的保證。
在我看來今天電商的消費市場競爭格局就是80%的市場被20%的超級品牌占有,剩下的80%的商家在分那僅有的20%的流量。
所以我們看到電商上各個行業、各個賽道,大部分的商家都在努力地成為那20%的商家,都想成為這個賽道里的超級品牌,他們開始投很多錢去爭搶20%的流量。
這幾年,我們會發現一個很明顯的變化就是,以前印象中,電商企業是特別務實的,只為銷量而付費,所有跟業績無關的都不關注。但是近年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說,愿意花百萬、千萬的費用在品牌建設上,愿意在更長遠的價值打造上花錢。
現在,我們看到那些朝品牌方向走的,或者創立之初還不是品牌就看起來像品牌的企業,做著做著就真的成為了品牌。比如像德佑、花西子、蕉內。它們就是在競爭激烈的賽道中,做電商轉型做品牌成功了,成為品牌,形成了品牌效應,擺脫了行業競爭內卷。
做品牌,其實是在用一種長期經營的思維,去和短期思維、流量思維的商家競爭,所以他們獲取的才會是長期效益。
所以,在當下如果你不做性價比、又不想卷流量卷價格,那么做品牌是一條出路。
03
做內容,普通商家的最后一根稻草
說了這么多,但是其實今天很多商家遇到的問題是什么呢?
做極致性價比,需要通過企業經營、供應鏈協同來獲得優勢,不是超級工廠、你玩不了。
做超級品牌呢,如果不投入資本,你也做不了。打造品牌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在我看來,做品牌是難而正確的事,或者換句話來說,做品牌是長期投入的事情,很多人都做不了,或者不愿意去投入。
那對于普通商家,你能干什么?你還能干什么。
也就是我說的第三點,做內容。去服務“人”,服務個性,服務興趣,創造體驗。
現在很多企業和品牌已經從追求速度、規模,轉變成追求效率和質量。
他們不再一味地砸錢買量換取低轉化的增長,而是開始追求服務忠實用戶。也就是在運營上提升消費者體驗,以忠誠度為重。
圍繞消費者,現在越來越多消費者在小紅書、抖音等平臺種草,也愿意為自己喜歡的達人、內容付費。
以圖文、短視頻、直播為代表的內容營銷,增加了商家與消費者之間的觸點。那么對像天貓這樣的傳統貨架式電商平臺來說,電商或許可以不再局限于一個賣貨平臺,而是可以通過內容承擔更多種草、導購的屬性。
比如,最早在電商做內容的床墊新品牌藍盒子。藍盒子就是通過站外內容種草用戶,引流站內店鋪內容促進轉化成交,讓藍盒子在19年創立、0門店的基礎上,兩年做到類目第一。
比如淘寶天貓引入更多直播達人、內容新客。2022年淘寶直播盛典發布數據也顯示,直播場景為品牌引導沉淀了1.2億新會員,創造了人均購買超20次的高復購率等等。
說得再直接一點,其實像天貓這樣的傳統貨電商,現在是被抖音這樣的興趣電商卷得很厲害,某些品類的增長率甚至被反超。
這是傳統電商平臺的痛點。
所以我們會看到,天貓今年開始大力呼吁商家去做短視頻、做直播。天貓內容種草模型里,也非常強調“內容力”——內容觸達力、內容溝通力、引流種草力、內容帶貨力、內容價值力。
包括我今年也去了天貓很多行業去講課,我會發現我去任何一個行業講課,今年整個天貓行業都在呼吁各個品類里面的商家要去重視直播、重視短視頻,甚至會給大量的支持、扶持給到商家去做這件事情。淘寶未來一年,在內容的占比,也會從之前的10%提升超30%。手淘也將會給到更多流量,給予擅長做短視頻直播等內容、擅長通過內容和消費者溝通的商家。
阿里接下來就是要對抗抖音、小紅書的內卷。
所以如果你以前是做天貓這盤生意,在原本傳統電商里面想要再找到新的增長點,然后你既做不了供應鏈又做不了超級品牌,那或許內容就是你的機會。當然,換句話來說,你就是在抖音、小紅書這些興趣電商渠道里,它們本來就是以內容驅動。
所以說,內容一定是大勢所趨。掌握內容能力一定是未來商家必備的基礎能力,不管是站內還是站外。
對于很多普通商家來說,之前你可能在新的抖音、小紅書這種內容電商起來之后,因為不懂,沒有抓住風口。
那么現在,我認為做內容將會是你不被淘汰的最后一根稻草。
04
綜上所述
所以基于對未來電商競爭格局的判斷,總的來說,我認為做電商有三條路可走:
要么,你就做極致供應鏈,你有成本優勢做極致低價,做性價比。
要么,你做超級品牌。
要么就是,你在內容上有非常強的團隊。如果這三條路你都抓不住的話,你很難從競爭內卷中逃出來。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