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科技賽道上演 “無間道”!
趣果無間、受苦無間、時無間、命無間、身形無間,即無間道——《地藏菩薩本愿經》。
2023年,運動科技企業們顯然也在上演無間道。其一是資金無間,IT桔子數據顯示,2023年(截止7月16日)包含運動科技企業在內的“大眾健身“賽道僅融資4起,而2022、2021、2020、2019四年融資案例分別為19、26、26、38起,而同時它們大多數企業尚不具備盈利能力,即便是剛上市的Kepp仍保持虧損狀態,資金是困擾行業貫穿始終的問題,此乃資金無間。
其二是增長無間。根據《中國美好生活大調查》數據,2023年中國在運動健身方面愿意增加消費的人群比例達到27.99%,只意味著中國至少有3.9億為運動健身人群,而2021年中國運動健身人群數量3.03億人,計算下來其年平均增速不足15%,但當下運動科技賽道卻是競爭激烈,用戶增長也將長期困擾著每一個運動科技企業,此乃增長無間。
看過電影《無間道》便知道,只有打破邊界才能解脫,運動科技企業們要擺脫無間道也需要不斷打破邊界,方有機會擺脫無間之道。
一、一個殘酷的現實:運動科技企業們不賺錢
電影《無間道》中,劉建明因Mary加入黑社會,后在一步步自保中墮入無間地域。而作為企業,運動科技企業們也因“盈利“從而過度追求用戶、資本、增長……從而一步步陷入無間道中。
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而進行商品生產和交換的經濟組織,企業追求盈利是天經地義之事,但對于運動科技企業們而言,盈利似乎是很遙不可及的夢,反而是虧損才是常事,即便是7月12日已正式登陸港交所的““運動科技第一股——Keep也是如此。
根據Keep招股書得知,Keep是當下中國最大的運動科技企業,2022年Keep的平均月活用戶數據已達3640萬,中國健身人群中77.5%的人了解Keep App(數據來源:灼識咨詢),可即便如此“盈利“也是其老大難問題。
在營收收入上,過去三年Keep總營收實現連續增長,由2020年的11.07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16.19億元,并進一步大幅增長至2022年的22.12億元。不過今年營收或將結束連續增長趨勢,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Keep公司營收僅為4.47億元,如要實現營收正增長,后面9個月則必須要實現17.65億的業績,其難度可想而知。
好在在凈利潤方面,Keep盡管虧損正不斷收窄。數據顯示,從2019年至2022年,Keep分別虧損7.35億元、22.44億元、29.08億元、1.05億元,經調整虧損凈額分別為3.67億元、1.06億元、8.27億元、6.67億元,但仍然陷入虧損的泥沼中。
也正是是由于長期虧損的問題,Keep才會“三過港交所而不入”,甚至在上市當日還出現了破發的局面,以上結果歸根結底都是“盈利“問題所致。
其實這也并不能怪Keep,運動科技盈利問題在國際中也是一個待解的難題。例如美國版Keep——Peloton,其憑借智能運動設備(可聯網的跑步機、動感單車等)以及付費內容訂閱(健身課程等)獲得了Tiger Global等知名風投機構的青睞,累計獲得10億美元左右的融資,并于2019年在納斯達克上市(同年虧損1.96億美元),但即便到了如今,Peloton也處于虧損狀態。
除此之外,通過IT桔子查詢2019-2023年“大眾健康“領域獲得過融資的企業,也能發現這個殘酷的事實——運動科技企業幾乎無人盈利。
在中國科技互聯網發展的這些年中有兩類企業是比較受資本歡迎的,其一是盈利能力強,其二是增長勢頭迅猛,前者資本看重的是其穩定的收益,后者則是看重其未來無線的可能性,所以前些年會聽到“先燒錢占領市場,再考慮盈利的事情“等相似的言論。
但隨著資本投資邏輯的改變(如LP開始對GP提DPI),盈利再次成為企業的首要目標,所以我們看到越來越多運動科技企業開始“不務正業”,走向破圈的“無間道”。
二、打破邊界,不破不立
狄更斯在《雙城記》中曾說:這是最好的時代 這是最壞的時代。對于中國運動科技企業而言,當下既是最好的時代 也是最壞的時代。
最好的時代是指當前中國運動健身賽道增量足夠大。根據最新發布的《2022年中國健身行業數據報告》,2022年我國運動健身市場規模達到2500億元,有望在2026年達到1.5萬億元,這意味著我國運動健身產業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50%以上。
而之所以說這還是最壞的時代,是因為包括Kepp在內的一眾運動科技企業均還未真正打破邊界。以Keep為例, Keep當下的核心業務主要有三塊,其一是品牌運動產品(消費品),其二是會員訂閱及線上付費內容,其三是廣告,三者的占比分別為51.4%、40.4%和8.2%,而Keep當下仍走到了億健、Peloton、FITURE、Mirror等企業的老路上去了。
在智能硬件業務上,老牌運動產品巨頭的億健在2018年投資建設了占地面積達170畝智能制造工廠,專攻家用智能跑步機產品;Peloton也在不斷更新Peloton Bike動感單車和Peloton Tread智能跑步機等硬件產品。而今年三月,Keep發布了首款體感運動主機Keep Station,將AR、AI技術引入其中。從創新方向與形式上來看,行業陷入了內卷的危機中。
而從結果來看,抱著智能硬件與會員訂閱內容兩條大腿的Peloton不僅市值蒸發大半,而且還傳出了賣身的傳聞;而被Lululemon出價5億美元收購的Mirror,同樣也傳出了被甩賣的消息……因此,運動科技企業想要打破虧損魔咒,不陷入為“盈利”的無間道,打破原本業務的邊界勢在必行。
至于怎樣才能打破邊界,這個問題外人無法解答,只能等待運動科技企業們自行作答,切勿陷入因盈利而產生的資金無間、增長無間中,在原本的業務中互相內卷與消耗,尋找到邊界并打破它進入另一個增長空間才是當務之急。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