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主品牌之殤:雇主與員工之間的“職場恩怨”
“職場恩怨”何時了?
每次提到雇主與員工之間的關系,都是個尖銳的話題。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老板想要花最少的錢,辦更多的事,而打工人在這惡劣的求職環境里面對不公的待遇,是委曲求全,還是還自己一個自由?
格力不裁員,兩年卻減少2600名員工
{ 01 }
“格力再困難,寧可降薪也不裁員”是格力在各大廠紛紛裁員時公然的表態。但就是這樣信誓旦旦對外宣稱不裁員的格力,2年內卻默默減少了2600名員工。同時,格力在2021年相較于2019年,員工總數減少近7000人的事實也被爆出。
點擊查看現象評述
互聯網是有記憶的,董明珠曾對格力員工承諾過:“無論任何困難的情況下絕不裁員。如果我們非常困難,寧可降一點工資也不裁員,讓每一個人都能有一個最簡單最可靠的保障。”對于董明珠的言論,網友們褒貶不一,有些網友甚至認為董明珠的話不能全信,嘴上說著不裁員,實際在南京的分部已經優化了很多人。
還有網友表示,雖然承諾不裁員,但這種降薪是否是一種“變相勸退”?如果用低于市場價薪資來倒逼員工主動辭職,更是節省了一筆賠償費用,董明珠此舉是否合理?更有網友給董明珠取名“語言大師”的稱號,來調侃她愛立人設發言的這種行為。
一個企業想要樹立正面的形象可能需要數十年之久,可是把名聲毀掉,只需幾個負面新聞的熱搜。
大廠裁員,中小企業遭殃
{ 02 }
幾乎每次大廠裁員,都會有一群不嫌事大的人等著看熱鬧,其實殊不知,大廠裁員,中小企業也會跟著遭殃。那些拿了滿意賠償的中高層,帶著“大廠光管”來到中小企業空降管理崗位,企業老板趁機“低價抄底”,美其名曰升級人才,那些在公司本本分分,辛勤耕耘的中高層來說,危機感劇增。
35歲大好年紀就要被裁員?
就在5月中旬,“小米裁員”登上了熱搜。前有網友爆料稱,“小米正式宣布裁掉武漢第二總部90%的35歲以上員工。”后又稱此事為謠言,其實無論是否謠言,35歲及以上被辭,已成為一種現象級事件。
不僅僅是小米,35歲裁員的大廠比比皆是。企業一邊在裁員“35歲大齡員工”,一邊在瘋狂招聘年輕大學生,并且企業的神奇操作遠不止這些,還出現高薪校招,薪資倒掛的情況,讓有學歷有經驗、兢兢業業的老員工心寒至極。
35歲的年紀,放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成熟穩重有經驗,年富力強的工作者,怎么到了我們這代就要被優化了呢?究其根本,還是人太多。
今年畢業生1158萬,又創人數新高。“北京碩博畢業生人數首超本科生”,“河南教育廳計劃動態清零青年失業問題,確保畢業生順利就業”、“畢業生齊齊扎堆考公,北大清華畢業去街道辦事處上班”等這些魔幻的事情都出現在今年畢業季,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答案無疑是:人多肉少,太卷了。進私企怕被壓榨、怕被無理由裁員,加上近年來國內外經濟下行,招聘崗位數量縮水,求職者困難,企業更加困難。
但越是這樣的環境,越引人深思,一個人的能力是否只看年紀?企業大批裁員35歲以上員工的舉動,是否也在無形削弱企業百般努力塑造的形象?同時也在有形地讓在職打工人不再有奮進的動力,從而有了躺平的想法,對企業的信任度也隨之下降。
那些沒工作的人都去哪了?
{ 03 }
對于上有老下有小的70、80后來說,被裁員的壓力不亞于“天塌下來”,所以在裁員和被迫降薪中,也會忍氣吞聲的選擇降薪。不得已的情況下,跑滴滴、送餐、擺路邊攤的高管也大有人在。
可對于95、00后的Z時代年輕人來說,一份薪水不多、工作量多很多的工作,有與沒有,區別不大。這種境況也催生出一種新型職業——全職兒女,在家中承擔保姆以及陪聊的角色,主打一個陪伴。父母支付他們四五千的工資也足夠全職兒女的日常開銷,甚至除去上班點外賣、租房等開銷后,比上班能存下的錢要更多。對父母而言,退休后最想要的就是陪伴,拿出一部分退休工資資助兒女也無可厚非。
在《00后群體就業選擇偏好調研報告》中提到,00后更看重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對假期充足度、加班程度、通勤距離都格外關注。溫州人力資源網則更是詳細地將00后們不同的職場觀念總結成了三個特性:拒絕無腦服從、拒絕無腦社交、拒絕無效加班。對比來看,00后似乎比我們更懂得如何生活,而不是單純的活著。
特斯拉的形象與員工福利
{ 04 }
馬斯克前幾日來上海超級工廠時,現場沒有紅毯、沒有鮮花、沒有排場的事情,引起了小范圍轟動。如果你觀察仔細會發現,特斯拉的電車也很少打廣告,馬斯克似乎更注重產品質量多于廣告營銷。
一個企業形象如何,看他們員工的反饋最真實。特斯拉工作人員透露,一名一線普通工人,每月基本工資5K+,其他收入有獎金、津貼、加班費等,1年17薪,平均下來月收入接近1萬元。此外還有7%的五險一金,5%的住房公積金,免費工作餐,免費班車,全家免費商業保險等等。特斯拉內部工作人員表示:“吃飯在公司,住房有公租房,各項保障都齊全,現在連父母看病都報銷了。”
當然我們不奢望所有企業都能像把員工福利做到和特斯拉一樣,但在某些方面確實值得國內企業多多學習,不要因為一時的利益,損毀企業“百年形象”。畢竟企業對員工多一些人情味,才能讓員工更加新任自家企業。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配圖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 THE END ——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