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妹子用48張插畫刷新了紐約中國城
作者:鹿一百,來源:知中
原標題:成都女孩為紐約中國城畫了48件插畫,畫里是一個真正的華埠
胡丁玎 DingDing Hu | 插畫師
來自四川成都,現居紐約的插畫師兼設計師。她是一位生活觀察家,色彩愛好者和講故事的人。她擅長描繪場景,角色和物體,并對插畫類產品充滿熱情。曾為Google制作了貼紙,為紐約MOCA制作了唐人街的地圖。她的作品曾在世界各地展出,并獲得了Comic and Cartoon Annual by Society of Illustrators年度銀獎。
來自四川成都的插畫師丁玎格外地熱愛美食,這一點從她的畫里可見一斑。
那些熱狗、披薩、香腸、甜甜圈,在鮮艷色彩的包裹下,仿佛要跳著飛出屏幕。
去年年底,受紐約交通局的邀請,她為紐約的中國城畫了一系列的插畫,一個個輕松風趣的小場景扭轉了許多外國人對于中國城的固有想象。這一次,食物仍然當仁不讓的成為她畫筆下的主角之一。
本期知中Talk開始前,就先來看看她眼中的中國城吧。
2017年10月開始,丁玎的48件作品在紐約曼哈頓的中國城街區作為引導標識。
這套繪畫作品包攬萬象,提醒游客們:唐人街不僅是一個能夠喝到美味珍珠奶茶的地方。
Q1:你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創作并走進插畫行業的?
胡:我從4歲左右就開始畫畫了,但一直以為這只能是我的興趣愛好,愛畫卻沒多想。
在上海交通大學攻讀藝術設計本科期間,我對于廣告設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然而比起用照片創作海報,我總是更傾向于用繪畫的方式來表達我的想法,幾年后發現這正是插畫師的基本素養。
在大三的時候我參加了一次馬里蘭藝術學院的研究所作品集評鑒,原本是把和廣告類似的平面設計系為目標,我卻忍不住給插畫實踐系也發了一份作品集。出乎意料的是,插畫系的系主任對于我的作品集表達了濃厚的興趣。在她的鼓勵下,我對作品集做了更進一步的改善并且提交了申請材料,幾個月后,我幸運地被馬里蘭藝術學院插畫實踐專業錄取。
總結來說我插畫師之路的正式開始,是在大學畢業以后,22歲;第一次正式接到訂單,是在研究所畢業以后,24歲。
Q2:是怎樣的機會促成了你和紐約交通局的合作?插畫里面選用的中國元素都是怎么考慮的呢?
胡:和紐約交通局的合作最初源于他們的夏日街道項目藝術家選拔。交通局的藝術團隊自行挑選了100多位藝術家,經過一系列內部討論篩選,最后5位藝術家發出了比稿邀請。對于選拔過程完全不知情的我,非常幸運地被選中,成為了其中的一位。
歷時一個月的比稿結束后,我接到一個電話通知,團隊認為我并不是夏日街道的最合適人選,我略略感到一些沮喪,然后他們接著告訴我其實有另一個項目他們認為我是不二人選,于是中國城項目的合作正式展開。
我的插畫中并沒有刻意的使用中國元素,表現的內容大都是根據對于中國城的實地考察和網絡資料研究而決定的。
不過我個人非常喜歡中國的傳統漫畫家,比如豐子愷。所以,也許有意無意地,我有在自己的作品里面追求一種悠然閑適的意境和生活中的小確幸,也許這就是我的中國元素。
Q3:為紐約中國城畫插畫,實施過程中最有挑戰的是哪一部分?
胡:最有挑戰的是整個項目給了我很多的自由發揮空間,因此需要自己做很多決定,面臨著很多責任和壓力。除此之外整個項目的具體創作時間只給了兩個月,龐大的工作量也是一個挑戰!
Q4:插畫面世之后,在華人群體里反響如何?
胡:插畫面世以后在華人群體里有很好的反響。
所有的當地華人媒體都對我進行了采訪,也對項目進行了報道。之后知名的設計博客designboom以及旅游博客lonely planet也對我的項目進行了報道。由于這個項目我在生活中新結識了很多優秀的紐約華人。
我在社交媒體上收到了很多新老朋友們在我畫作前面拍攝的照片,這些讓我覺得受寵若驚,也十分感恩,更重要的是我由此也意識到了為華人群體發聲的重要性。
Q5:在你的插畫里,食物相關的題材出現的頻率特別高,食物是帶給你最多創作靈感的東西嗎?對食物有什么特殊情結?
胡:對,我是一個美食愛好者,除了插畫工作之外我生活的主題便是美食。食物帶給我美好的時光, 也給我帶來很多的靈感。
對食物的特殊情結來自于我成長的家鄉四川成都。在一個以美食而聞名的城市長大,對美食的高度熱愛和高標準是會自然而然地建立起來的。其實我很多一起長大的小伙伴都是和我一樣的十足吃貨,我運氣好可以借由插畫表達我的熱愛。
不過對我來說,食物的美好并不僅僅是局限于表面的味覺享受。
對我來說食物更代表著一種文化、一種心情。朋友們因為食物而相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因為食物而拉近距離。食物是一種連接人與人,人與自然的紐帶。我希望能通過插畫和食物這兩者的結合,把更多的人連接到一起!
Q6:那你有什么拿手菜嗎?或者特別推薦的國內or國外的餐廳?
胡:最拿手的就是家常的川菜,但是并沒有特別擅長的豪華大菜,希望能多多向身邊的專業人士不斷學習和進步。
推薦的餐廳真的太多了,分享幾次最近比較開心的體驗吧:最近的旅游有吃到香港的榴蓮班戟和車仔面之家,還有深圳的椰子雞,廣州的早茶,成都的小郡肝串串香,冒椒火辣。回到紐約,有去年獲世界第一的米其林餐廳Eleven Madison Park,當代美術館里面的The Modern,專注做牛肉的韓國烤肉COTE。以及很多其他的。
Q7:你的插畫色彩通常都是明快鮮艷的,對于顏色的運用你有什么偏好和講究嗎?你是怎么用色彩來突出你要表達的信息的?
胡:我對于顏色的選擇一方面是個人的喜好,另一方面是根據項目的需求。
總體來說我的作品色彩都比較鮮艷,這個可能是因為我個人的性格也是比較多樣性和跳躍吧。專業一點來說我其實有我自己的顏色系統,大部分的配色都從這個系統里面提取,所以我的插畫的顏色整體大部分都比較協調統一。
我的作品大部分表現的都是一個積極向上或者幽默風趣的格調,所以說我很少需要考慮比較憂郁的配色。
一般在開始上色之前我會有一個最初的計劃,給予畫面一個對比色的總基調, 然后從這個基調出發,加入同色相不同色溫和明度的輔助顏色來調節畫面的重點和平衡。我對于灰色系運用的很少,畫面相比寫實更貼近于扁平化和數碼圖形化。
Q8:你的插畫風格是怎么逐漸建立起來的?如何定義你插畫的個人風格?
胡:插畫風格是根據個人喜好通過長期練習逐步建立起來的。一定要下定義的話我的插畫風格可能是西方數碼技法與東方傳統漫畫的結合體,風趣幽默的紀實插畫是我追求的表現風格。
我希望傳承傳統文化里面好的元素,但是給予他一個新的外衣,讓年輕人更感興趣。
Q9:受哪個畫家影響最大?最喜歡的插畫師又是誰呢?
胡:我比較喜歡的插畫家有Maira Kalman、Gemma Correll、Chris Ware、豐子愷、蔡志忠等等。
最開始接觸插畫的時候我很喜歡關注各種不同插畫師的繪畫風格,但是近些年來我開始更感興趣于有自己聲音的插畫師,做一位既有形式又有內容的插畫師兼作者是比較理想的狀態。
Q10:未來會嘗試繪畫相關的其他領域嗎?
胡:當然。我之所以喜歡插畫,是因為它是藝術和商業的完美結合。
我自己本身對兩者都很有興趣, 所以任何形式的結合如果有合適的機會我都會嘗試。近些年來的新嘗試就包括了設計自己的插畫產品以及幫助科研項目做插畫設計,都非常新鮮和有趣,期待以后有更多的插畫應用領域和機會。
Q11:你的HuisHungry系列已經做成了卡片、胸章在販售,未來還會做其他類型的產品嗎?
胡:會的。目前有開始進行貼紙和其他衍生品的試驗和創作,也希望繼續完善這個IP,讓這個系列逐漸有更高的辨識度。以后希望可以更多地向生活用品和書籍方向發展。
「Hu is Hungry」胸章系列
Q12:作為一名插畫師,最希望自己的作品出現在哪里?
胡:我對于各種插畫媒介都很感興趣。
比如我幾年前的一個偶然的機會,被選中給Google的聊天軟件做了一系列貼紙,就是一個自己完全沒有想到做了卻很開心的項目。還有過一次給TED演講做動畫人物設定的機會,客戶是一位致力于虛擬實境的攝影師,覺得自己也許沒有做特別大的貢獻, 但是在設計的過程中對于這個領域學習到了很多。確實有個特別的小夢想,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在家鄉成都舉辦藝術作品或者藝術裝置展覽。也希望通過這個平臺把這個聲音發出去!
胡丁玎給Google的聊天軟件做的一系列貼紙
Q13:你的家鄉在哪兒?家鄉對你的成長有起到哪些影響嗎?
胡:我的家鄉在四川成都。家鄉對我的最大影響大概就是自由閑適的生活態度了!
前不久帶了一位美國朋友去成都游玩,他有一個發現讓我也覺得很意外,他說這里的人看到飯菜上桌了以后臉上都會露出微笑。我說別的地方沒有嗎,他說并沒有如此一致呢。還有外地的朋友曾經跟我說,你們成都人在公園里都走的好慢,完全不著急的。我想作為天府之國的居民,成都人也許天生就對生活有一份細致講究又淡定從容的態度吧,我也希望無論走到哪,都能保持這種心態。
另外成都還有很多優秀的當代藝術家 ,我兒時的一位啟蒙老師便是他們中的一員。我小時候在少年宮上的繪畫課充滿了各種樂趣。老師會給我們講很多神話故事,教給我們各種天馬行空的繪畫技法,并且經常組織我們到處游山玩水實地寫生,從那里我萌發了對繪畫的濃厚興趣,以及在早年就養成了獨立思維的好習慣。
位于紐約曼哈頓唐人街的紅色信息亭上胡丁玎的插畫作品「唐人街之道」(Gateways to Chinatown)
Q14:因為什么原因去到了紐約?和你的家鄉相比,紐約的魅力在哪里?紐約又對你的創作起到了哪些影響呢?
胡:對紐約一直就很向往,可能也是直覺,畢業以后毫不猶豫的就搬來了。至今也沒有想過要去美國的其他城市生活。
和我的家鄉相比,紐約最大的優勢就是更寬的視野和多元文化。在紐約我有機會認識了很多優秀的藝術家,見識了很多優秀的展覽,也得到了很多工作機會。
與此同時紐約也給了我很大的同僚壓力,很有效的促進我繼續地前進和努力。
紐約的另一個作用是也讓我更清楚的看到了自己從哪里來,生長環境對我造就了什么屬性,讓我從另一個角度更深刻的認識了自己的家鄉,也更熱愛自己的家鄉。
Q15:亞裔的身份在國外做插畫,有帶來什么優勢或者劣勢嗎?
胡:在美國這樣的文化大國,關于種族的偏見和歧視在所難免。
在插畫行業,卻不乏很多優秀的同僚們。每個種族都有自己的優勢,比如很多亞裔都擅長烹飪,繪畫和數學。
要說亞裔的劣勢的話,大概是整體來說性格沒有其他種族那么開朗外向,不夠擅長表達和推銷自己。
不過這些優劣勢都是相對的,揚長避短和堅持不懈的努力才是成功的關鍵。
經授權轉載至數英,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作者公眾號:知中(ID: ZHICHINA2017)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