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稚園茶坊”為例,來聊聊如何打造年輕人喜愛的新中式茶飲
咖啡文化雖然進入中國的時間并不久,卻飛速發(fā)展蔓延。我們經歷了從沖調咖啡、到現磨咖啡,到精品咖啡的快速迭代,尤其在咖啡飲品化趨勢發(fā)展的當下,咖啡口味創(chuàng)新層出不窮,咖啡的工藝、品質也越來越多地引起消費者的了解和探究,同時多樣的咖啡衍生形態(tài)也在逐步將咖啡打入更多元化的飲用場景。
現如今咖啡已然成為都市生活的重要文化組成部分,白領手捧咖啡穿梭于樓宇之間的形象深入人心,星巴克“第三空間”已經與個人商務場景嫁接強關聯(lián),而裝修簡約、音樂悠揚的精品咖啡鋪,也與都市的社交節(jié)奏巧妙融合,成為獨立于餐廳之外的必不可缺的“輕社交”場域。
反觀茶文化,這個在中國綿延千年的原生文化,似乎在當下的年輕人群體中并不太“得寵”。人們?yōu)槠滟N上“陳舊”的標簽,覺得喝茶是老一輩人的愛好,茶館是過于傳統(tǒng)的商務洽談場所。而雖然喜茶、樂樂茶、茶顏悅色為代表的一眾新式茶飲成功打入年輕人群,其產品靈感也大大削弱了正宗中式茶飲的文化基因,茶底甚至只是排在超級水果、奶蓋、芋圓、珍珠、絹豆腐等等之后的“十八線配角”。
所以,中式茶文化在年輕人群體中,還有機會嗎?
相信樂觀主義者一定會提起國潮崛起這個大趨勢,但這恰恰是我們覺得值得警惕的地方,當“國”+“潮”成為已被驗證有效的通路,后晉的品牌往往容易陷入跟風形式的誤區(qū),缺乏對于中國文化真正的“內觀”。
讓我們重新內觀一下茶文化,再來回答上面的問題。如果“陳舊”已經成為年輕人對傳統(tǒng)茶文化的表層認知,我們是否可以從底層的文化屬性上,找到一些與當代年輕人日常生活和內心世界的共鳴之處?沿著這個思路,我們有幸地提煉出來以下五種關于茶的文化屬性,包括社交屬性、康養(yǎng)屬性、人文屬性、審美屬性和可持續(xù)屬性。這里說明下這五種屬性并非窮舉,也不是以學科思路來做的文化梳理,更多是基于現有資料搜尋,以商業(yè)的眼光發(fā)現一些年輕人可能會感興趣的新奇點。
社交屬性
我們常說“以茶會友”,茶的社交屬性,古往今來已經被驗證過了,只是在搜尋的過程中,驚喜地發(fā)現了與我們當代生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古時風雅”。
在明代黃卷所繪的《嬉春圖》里,女子們圍毯而座,一邊奏樂一邊飲茶吃點心,在一旁甚至設有沏茶的桌面。讓人不禁感嘆原來野餐不是西方舶來品,我們的古人就有了野餐的雅趣,甚至儀式感上的講究更甚于我們。
在這張收藏于故宮博物院的《春游晚歸圖》里,我們看到隊尾的仆從挑了一擔飲茶用具,看來飲茶在春游場景里經常出現。
進一步聚焦場景內部,我們可以看到在明代尤求的畫作《園中茗話》里,三人圍坐長談,而角落里的侍童正在一旁沏茶,他們甚至將爐子都搬到了密林深處。古人對于茶在社交場合里的重要性認知可見一斑。
而茶的社交屬性廣受認知的另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民國初期。那個時候“‘喝閑茶’是最便宜最舒適的消遣方式,積極的茶客天還沒亮時就起床出門,摸到常去的茶館坐下,先喝半碗熱茶提神,然后靠在椅子里半夢半醒地瞇到天光大亮,再去街邊買一份早飯,勤快的堂倌甚至會端來熱水供客人洗臉,安逸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在這樣一間茶館里,茶客可以自由自在地做任何事,除了我們熟悉的‘采耳’,還能享受理發(fā)、修腳、抽水煙,隨時可以買到一日三餐和各色零食小吃,而提供這些服務的小商販通常是茶館里的客人,可以說將喝茶、社交、家務、生意全都湊在一碗茶里解決了。”(引用王笛先生,歷史學家,著有《那間街角的茶鋪》),可以說那個時候的茶館仿佛是“城市客廳”的角色,甚至到再后來的抗戰(zhàn)時期,茶館體現了強烈的政治文化,茶館被用作全民動員和戰(zhàn)時宣傳,將民眾的日常生活與國家政治聯(lián)系到史無前例的地步。而后好講不長,茶館被打上“舊社會腐朽文化”的標簽,逐漸淡出了社交的舞臺,甚至是文化的舞臺。
(圖為成都觀音閣老茶館,現以旅游景點的形式被保留了下來)
康養(yǎng)屬性
如果說咖啡是都市快捷生活的重要組成,那么傳統(tǒng)中國的制茶、飲茶工藝則是站在了慢生活的極致上。我們以宋代著名的“點茶”技藝為例,之前大火的《夢華錄》里女主大秀了一番茶百戲技藝,也讓這個幾近失傳的福建省級非遺技藝重新回歸到大眾的視野。茶百戲可以說是中式的“咖啡拉花”,它的出現甚至更早,運用到的就是宋代的點茶技藝。而根據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對點茶技藝的規(guī)范總結,點茶總共分為七步,稱為七湯法,可見技藝多么繁瑣和精妙。制茶品茶的過程,其實是一種中式的“正念”,使人平心靜氣、怡然自得。
回扣到之前我們做的關于精神康養(yǎng)的分享,其實提及康養(yǎng)這個近些年越來越被年輕人關注的話題,我們總覺得它源自于西方的瑜伽、冥想正念等等,其實內觀我們自己的文化,不難發(fā)現強調寧靜致遠的中式生活哲學,反而能對精神康養(yǎng)做以更為博大精深的詮釋。就以點茶為例,年輕人稍稍從拉花文化中加以遷移,就能很好地解讀茶文化,我們把這樣的文化價值挖掘出來,難道不是一件更加China pride的事嗎?
人文屬性
古代文人將“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定義為生活“四般閑事”, 體現著文人閑雅生活之意趣。一香、一茶,一花,一畫,以閑養(yǎng)心,頤養(yǎng)情志、修身養(yǎng)性,問的不過是一心悠然而已。可見茶在古代文化生活里經常與風雅文藝之事緊密相關,茶自帶文藝氣質,能夠喚醒我們心底之處對于生活的向往與熱愛。
最后【審美屬性】和【可持續(xù)屬性】易于理解,茶文化自帶的國風之美,以及源于自然、純凈健康的特質也很好地迎合了當代的都市生活追求。
將茶文化的屬性與咖啡做對比,不難發(fā)現較大的區(qū)別,并且茶文化所具備的獨特屬性,是有機會與年輕人內在的渴求產生共鳴的。所以當看到市面上有些主打年輕人的新式茶館,其實在走咖啡的路子,我們會覺得十分地可惜。比如大益茶庭推出的冰滴普洱……
茶顏悅色的“小神閑茶館” ,在產品制作上,走的卻是“西式”路線。用咖啡機粹茶,用“手沖咖啡”的手法做手沖茶,用“調酒”的方式做“特調”創(chuàng)意原葉茶……
但也有兩個我們覺得做的很不錯的品牌——Tea’stone和Teasure 煮葉。
Tea’stone致力于開啟一種全新的茶美學生活方式,圍繞茶文化,提供一種兼具東方美學氣質和溫暖生活質感的現代舒適空間。店內十幾米長的茶吧臺,兼顧待客、制茶,同時展現中國茶的千年泡茶文化歷史——從漢唐煮茶到明清紫砂壺、蓋碗泡再到現代萃茶科技。
店內仿中藥“百子柜”設計的茶柜,直觀呈現了店內所有茶葉產品。
產品臻選了108種全品類中國純茶,中西合并,西方酒文化的冰球、綿密氣泡、鹽邊與現萃茶結合,裝入香水瓶、月亮瓶、香檳酒等造型的茶具,增添“飲酒”的趣味;每日一人一席的“炭火煮茶”,傳統(tǒng)儀式感滿滿,備受年輕人追捧。
煮葉,創(chuàng)立于2015年,是致力于發(fā)展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的茶飲品牌。煮,強調狀態(tài),溫度以及飲茶有多重方式;葉,代表茶葉、植物、自然,代表人和茶、人和人、人和事的關系,也代表了空間。
以東方美學下的中國茶體驗為中心,品牌設計師原研哉先生利用“間”的概念貫穿于整體設計中,打造“余白”的空間,賦予喝茶一事更多的想象空間。圍繞著茶,以飲為核心,逐步外延,期望成為影響人們生活方式的茶飲品牌。
位于北京國貿茶飲體驗店煮葉·比屋之飲,店內設有唐煮· 宋點· 明泡體驗區(qū),顧客可以親自體驗一把制茶的技藝?!氨任葜嫛比∶躁懹稹恫杞洝返摹颁钑r浸俗,盛于國朝,兩都并荊俞間,以為比屋之飲?!贝司湔宫F了大唐盛世,“舉國之飲”、“比屋皆飲”的飲茶之勢的繁榮景象。
我們發(fā)現,以上兩個品牌更多是突出了茶文化的社交屬性、審美屬性和可持續(xù)屬性,定義了新中式的茶飲生活美學。如果更多地占位康養(yǎng)和人文屬性上,茶飲空間還能有怎樣的可能?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團隊經歷了一場激烈的腦暴,有了“稚園茶坊”的概念雛形。
【稚園茶坊】
空間定位是打造一個以茶養(yǎng)心的都市療愈空間,借鑒“親生物設計”,在木制茶屋中穿插大量的純天然茶樹,營造綠色、解壓、親近自然的空間環(huán)境,接著圍繞茶樹延展一條九曲回環(huán)的傳送帶作為“流動茶席”,將茶盞以“分茶”的形式傳送到各處茶席,客人可以憑喜好隨意取用(類似于回轉壽司的形式),傳送帶的起始端是一位專業(yè)的制茶師傅,展現傳統(tǒng)正宗的茶道,不提供茶水單,上什么茶全憑師傅的心意,可能與當日的天氣有關、與現場的氣氛有關、與客人的形象和氣質有關等等。
因為有了茶樹的區(qū)隔,傳送帶上的一處處茶席都具有一定程度的私密性,可以約上三兩好友圍席暢聊,也可以一人獨處,除了享用傳送帶上的分茶盞,也可以點單選擇單獨的療愈茶飲,茶水單上的每種茶飲不是以價格作為標記,而是時間,比如10分鐘唐煮茶飲、20分鐘宋點茶飲,這些時間計算的,其實是客人按照文字指引,DIY一份這樣的茶飲所需的時間,相當于是令客人選擇一段“正念冥想”的時長,在獨自制茶的工夫內,客人慢慢沉浸其中,放下手機、清空思維、讓心平靜下來,完成一段身心的療愈與舒緩。
以上主體部分以外,另開辟一塊青年活動空間,打造成為古典琴棋書畫愛好者的聚集地,大家一起品茶聊藝,讓國風之趣在年輕群體中持續(xù)發(fā)揚。
如果你對稚園茶坊還有其它的想象,歡迎評論區(qū)留言,和我們一起腦暴起來吧。
稚園部分案例:
安奈兒 | MAIA ACTIVE | BURTON | 西井WESTWELL | 生和堂 | 嘰里呱啦 | 絲芙蘭Sephora | COLMO | 索康尼Saucony | 星巴克 | 馬蜂窩
稚園的觀點:
品牌需要信仰 | 新消費已經老了?| 如何做訪談大綱 | 品牌策略無派系 | 品牌策略的作用 | 品牌人設 | 品牌年輕化 | 可持續(xù)品牌 | 品牌故事 | 策略人四種常見病 | 品牌角色 | 定位方法:Needscope | 枯山水和大局觀
稚園的回放:
生活方式品牌 | 新商業(yè)時代的品牌策略思維 | 游戲中的品牌策略 | 精神康養(yǎng)的商業(yè)啟示(一) | 精神康養(yǎng)的商業(yè)啟示(二)
稚園的日常:
稚園2021 | 年夜飯 | 迪士尼 | 碧山游 | 幼稚園的春天 | 稚園X計劃 | 小公司的好 | 稚園2018 | 一周年 | 稚園2017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