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至本和且初的小紅書,明白他們為啥會打起來了
半個月前,一場官方下場的品牌互扯頭花事件,掀起了不小的水花。
這波被網友戲稱為“25元商戰”的雙方,是至本與且初。
簡單回顧下事件始末:
先是1月28日,至本用一則“嚴正聲明”拉開戰局,聲明中就某品牌在小紅書對其的“差評偷襲”一一舉證。
至本舉證截圖上隱隱約約的碼,不難看出“且初”倆字
一天后,且初聲明回應,又直指對方“惡意攻擊”。
這碼打的,甚至比至本的還淡……
雙方各執一詞,兩番來回,瓜田里的圍觀群眾興奮起來。
25元一條?雇我!
卷起來,卷起來~
別打啦,別打啦!
總之,為品牌站隊的有,直呼“見識了當代商戰”的更多。
國貨卸妝品類的“小巨頭”,為何打起來了?
其實,至本與且初都是國貨卸妝品類的“小巨頭”,且均靠kol種草起家,就像可口可樂與百事,大家一張桌上吃飯,“打起來”并不奇怪(只是不太看)。
但別看爭到臺面上的是這兩位,其實同賽道真正能稱“TOP”的, 是逐本。據日化智云統計,2022年1-6月,逐本2.0億元+的線上電商銷售額,名列卸妝品類TOP1,至本和且初分類2、3名。
品牌正面交鋒的背后,賽道的擁擠與同質化,是不爭的事實。
就說品牌名稱,逐本、至本、且初,是不是有些傻傻分不清?更別說大家主打產品都走“養膚卸妝”路線了。(PS:沒卷入風波的逐本,主打卸妝油,而后者的明星產品,都是卸妝膏。
淘寶搜索品牌名稱,置頂的都是卸妝產品
吃瓜過程中,小編就看到了不少吃瓜群眾直言:
“我才發現是至本,不是逐本”、“想買至本卸妝膏,買成了逐本”……
所以風波先按下不表,為了讓各位弄清楚誰是誰,小編仔細翻了翻3家的小紅書,順便瞅了眼他們的公眾號、微博。
得出的結論是:逐本、至本、且初,真的不一樣!
也發現,在美妝個護品牌寸土必爭的社交平臺,除了“25元商戰”,大家都有在努力地通過內容,營銷自己的不同。
治愈系·逐本
——東方的、禪意的、嫻靜的生活家
作為曾經買過逐本爆款卸妝油的用戶,小編對它的印象,一直是這樣子的——
但看了逐本近一年的微博、小紅書,明顯感到畫風一變。
這是逐本卸妝油最近的畫風
綠色、漸變、不對稱,很明顯,逐本正通過設計更新去豐富產品包裝的國風特性。同時,也在試圖將自己的產品,植入到某種中式場景、靜謐氛圍之中。
其他產品走的也是同樣的風格
視覺上的變化,追本溯源,是基于逐本對品牌差異性的構建。
這條逐本為自己選的路,是“東方芳療”。
據創始人劉倩菲的解釋,“用植物精油和定制調香賦予產品線不同的護膚及情緒療愈價值。”
沿著這條頗具東方特色的“治愈系”路線,逐本在自媒體上輸出的內容,都不脫離“國風”、“療愈”等關鍵詞。微博上的新品名錄、小紅書上的使用教程,都是如此。
逐本小紅書主頁
同時,逐本還通過尋找品牌相關的近義詞,讓東方芳療,在形、聲、聞、味、觸等方面,與人們更廣泛的生活方式發生關聯。
音樂與旅行的維度,微博、微信視頻號不定時更新的逐本之旅、逐本之聲系列,是代表。
逐本之旅其一
逐本之聲其一
這些視頻或由旅行目的地開場,或以舒緩音樂為背景,搭配賞心悅目的視效畫面,提供一種更具情景化的產品露出方式。
除此之外,微博上一季一期的“護膚歌單”;
公眾號目前收錄了10首原創音樂的“逐本電臺”等,都是逐本以音樂之聲,治愈人心的工具。
在長圖文深度內容見長的公眾號,逐本還以產品為核心,將更多與“東方芳療”相關的故事,逐一道來。
其中,有與keep聯名,推出的運動系故事:
匆忙應付的工作餐加劇著機體的負擔
連日的加班消磨著最后的精氣神
身體和心靈,在無休止的奔忙中慢慢走散
……
療愈自我,從關注身心開始
有與Ubras聯名,書寫的“自在春肌”故事;
往春天里走,與自在同行
讓肌膚自內而外的獲得滋養
這個春天,我們找到了肌膚的答案
有走進林間風云的山居故事;
當你擁堵于城市嘈亂的交通
破曉曙光正穿過宅寂的樹影當你在電梯里看著數字上行
山間清風正嘗試把晨霧喚醒當你滿身疲憊忙于生活,把昨天重復成今天
有人正折下一枝盛夏,在山間煮上一壺清茶
也有空瓶改造、愈舊于新的環保故事……
歲寒隆冬至,物盡有春山
真正的好東西,會治愈我們兩次
愈舊于新,是修復,亦是莫大的治愈
顯然,逐本正通過這些文辭優美、視覺清新的內容,將對皮膚的治愈,延展到對身心乃至對物、對世界的治愈。從而在社交媒體上,幫助品牌把“東方芳療”打造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會生活·至本
——柔軟的、耿直的、體貼的同行者
如果說逐本給人的印象,是嫻靜的東方美人,那至本,可能更像一個會生活的斜杠青年。
而且,和逐本公眾號主推內容化溝通、小紅書主做干貨性輸出的差異化運營策略不同,至本在社交平臺推送的內容有很大的一致性。
比如,品牌最新一條推送,都是“情人節約會指南”。只是就不同平臺的內容特性,圖文呈現的形式,各有不同。
文末的這段文案,很喜歡:
2月14日這天,怎么能少了約會。
和愛人,有一百種方式互聯腦袋。和自己,也有與我自己玩的愉快。
雖然這么說可能看上去有些檸檬精附體,
但自娛自樂是可以共享的,畢竟時間是你的,
甭管今天是幾月十幾,生活也是你的。祝有情人終成眷屬,也要祝,
一個人充盈不孤獨。
除了常規的產品推新、品牌動態,至本的內容,還很大程度脫離了產品、品牌以及美妝個護的范疇。
它會在情人節,探討如何與自己約會;也在元宵節,探討煙火的消逝;在春節,暢談炫飯心得……
至本還有一項特色內容欄目,【至——本】。邀請用戶和品牌一起,走進弄堂、菜市場和無限春光中,逛社區、做公益,旅行、攝影,感悟生活的不同。
【至——本】第五輯
文案摘錄
弄堂的菜譜和菜品,
在這個濃油赤醬、切磋琢磨的地方誕生、流傳……
走在錯落的胡同,
能感受到難得的寧靜和低矮平房的親切……
當我們身處日新月異的時代,
那些遠去的、特色的變遷的,
往往能讓我們窺探到自己的來時路,
喚起我們的身份認同。
【至——本】第四輯
唱針游走,關于音樂的真實記錄
文案摘錄
底噪喑啞,是黑膠帶來的粗糲質感,
像遠方傳來的摩挲聲,
把人拋進更遠一些的時空里,
也讓我們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慢下來,
找到一個具體的場所休息- -陣。
【至——本】第三輯
在云南的菜市場,提一兜煙火回家
文案摘錄
菜市場里沒有任何宏大敘事
你只用去關心翠綠的大白菜多少錢一斤
不同品種的西紅柿來自哪里。
感受著-種庸俗又鮮活的市井氣,
你可以逃離思想的空中閣樓,
內心的慌張會在一日三餐中落到實地上。
這些內容或許與美妝無關,但都事關品牌理念。
如品牌所言,傳遞“健康的護膚理念”之外,“構建人與人及人與環境互相信任的友好關系”,也是至本的堅持。
小編也觀察到,【至——本】系列,尤其在小紅書上,閱讀和評論都比其他內容多一些。顯然一部分用戶是樂于看到這樣“過腦”的內容的。
這樣的至本,在做產品推廣時,都會更“迂回”一點。
由年輕人關注的話題切入,從解讀“褶皺”,說到“淡化初老”;
從“享受夜晚”,說到“夜間護膚”;
而關于“抗敏”,可以從性格上的靦腆說起;也可以談談人們對人對事的“敏感”……
內容化的方式,既強化了至本產品的場景化標簽,也讓產品溝通顯得格外柔軟。對營銷敏感的年輕人,也更樂意借此感受品牌溫度,明確品牌差異性。
且初·氧氣感
——活潑的、有趣的、可愛的小伙伴
與其他兩個品牌比起來,且初無論是視覺畫風,還是內容文風,都要活潑許多。
比如,有些可愛的海報排版;
且初世界問候日海報
其他節日,也有同款問候
有點美的動態產品海報;
以及,有點擺爛的表情包。
輕松好玩的內容,瞄準的是當下年輕用戶跳脫愛玩的一面。也是力圖創造“愉悅的個護使用感”的且初,想用內容去打開這種共通的情緒。
這點在文案方面也比較明顯。除了介紹產品功能、使用方法的常規內容,且初會用一些social化用詞,以及年輕人能get的話題、熱點、諧音梗。
比如,近半年,且初的公眾號,會有一些標題黨。
出新品,也會蹭蹭熱點。去年10月,且初就將小紅書最最最當紅的戶外運動——飛盤,做成禮盒。
飛盤禮盒的海報和文案同樣很有松弛感
值得一提的,還有它家的IP形象“土豆仔”。在且初的微博、小紅書、公眾號,這個丑萌丑萌的小土豆,出鏡率頗高。
去年4月,且初官宣劉雨昕為品牌代言人。那之后,與代言人的不定時互動,也成為品牌與粉絲群體打好關系的方式。
結語
可以看到,至本、且初與逐本,都在社交媒體上,做著相同的事:內容化運營、場景化標簽,以及品牌擬人化。
區別在于,這中間的內容、場景以及所擬化的人格迥然不同,表達方式也不完全一樣。
逐本偏情境營造,至本重生活化表達、且初走的則是social路線。據此,品牌以社交媒體的畫布,勾勒出自己獨特的品牌形象。
所以說,內容只是表象。這背后,是品牌想要借差異性內容表達,塑造品牌唯一性,借此打破同質化。
翻了他們的社交平臺后,也能發現,雖然大家都是憑“養膚卸妝”產品的爆款效應走到人前,但實現品牌“網紅化”之后,無論是逐本,還是至本、且初,都在擴充產品線,并試圖在產品上,做出格差。
逐本以“國風芳療”為概念,乘著國潮的東風,推出一系列植養護膚及植物香氛產品;至本針對敏感人群打造的舒敏、修護系列,也銷量漸起;而且初則更多地將產品線,向個護方面延伸。
還是那句話,品牌競爭是常態,但相互攻訐,左不過損人不利己。
大家心里都門兒清,用產品和內容,鍛造品牌內核的區隔,才是最重要的事。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