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改變營銷行業的五個預測
在ChatGPT風靡全球后,比爾蓋茨驚嘆“這種人工智能技術出現的重大歷史意義,不亞于互聯網和個人電腦的誕生”。
能讓比爾蓋茨如此評價的東西,恐怕已經不多了,這也讓全球陷入了“ChatGPT瘋狂”之中。
幾乎所有科技巨頭都迅速應對這場AI革命,微軟宣布旗下所有產品將全線整合ChatGPT,谷歌宣布將推出名為“Bard”的AI聊天機器人與ChatGPT競爭……在國內,百度也宣布將發布文心一言項目,迅速引發熱議。
OpenAI發布ChatGPT僅4個月,ChatGPT便引發了一浪接一浪的社交討論,結合此前AI畫畫、數字虛擬人、元宇宙的風潮,AIGC(人工智能生產內容)的時代或許正在來臨,ChatGPT這類工具也或許將深遠地影響品牌營銷行業,下面寫一寫我們的看法和預測。
在開始之前,我先提煉一下我們對AIGC及ChatGPT的核心看法和總結,這些也是我們預測的基礎:
1、用戶已經很難識別出AIGC的內容到底是不是由AI創作,也就是說作為創作者,AI和人類的劃分會變得不那么重要,用戶也難以感知AIGC與UGC/PGC的區別;
2、在一定的規則下,AIGC工具的內容創作質量,并不輸于多數專業人士,而其創作效率遠超過人類;
3、ChatGPT這類AI助手工具,很有可能成為未來用戶的重要信息入口,對傳統的搜索引擎、語音助手有很強的替代作用,同時ChatGPT還有更強的互動性、定制化特點;
4、ChatGPT這類AIGC工具的能力基于大數據訓練,具有網絡效應,將以超過摩爾定律的速度進行迭代進化。
下面我們來聊聊,AIGC會如何改變品牌營銷行業。
預測一:
AI助手成為用戶信息第一入口,AIGC營銷將取代搜索引擎營銷
ChatGPT僅僅通過兩個月時間,就已經獲得了全球超1億用戶,這種產品增長速度已經遠超于Tik TOK,這也證明ChatGPT的用戶需求是真實且強烈存在的。
用戶通過ChatGPT可以更加快速高效地獲得信息,并且可以不斷通過與AI的互動進行信息的精準篩選,甚至向AI獲取相關智能建議。
這種智能互動的方式打破了過去搜索引擎產品的信息壟斷,未來也確實可能替代谷歌、bing、百度等搜索引擎,成為用戶信息檢索的第一入口。若ChatGPT成為了用戶第一信息入口,那么對于品牌方而言,便需要借助ChatGPT的智能回復實現用戶觸達,AIGC營銷將變得至關重要。
如何讓ChatGPT檢索到品牌信息對于品牌而言將會是一個重要課題,它背后的原理其實類似于百度SEO、SEM,只不過在ChatGPT的入口中,背后AI神經網絡的算法邏輯,與傳統搜索引擎爬蟲抓取的邏輯完全不同,這便會為整個營銷生態、品牌預算分配上帶來巨大改變。
由于ChatGPT獲取的是用戶主動信息檢索訴求,其流量的變現精準度將會非常高,無論對于品牌還是ChatGPT平臺而言,其商業價值都是巨大的。但留給ChatGPT的問題在于,一旦推進流量變現,如何在商業化和用戶價值中獲得最佳平衡。
預測二:
ChatGPT將重塑網紅生態,大量種草KOL將被無情淘汰
ChatGPT產品看似與KOL生態毫無關系,但ChatGPT與KOL在用戶價值上存在重疊,KOL網紅生態或許將被ChatGPT這類工具重塑。
我們可以把KOL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偏觀點型的KOL,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意見領袖,他們能夠對輿論話題產生推動引導作用;另一類是種草型KOL,為用戶推薦好物產品,對用戶消費決策產生引導作用。前者偏“品”而后者偏“效”,盡管大多數的KOL都或多或少兼具二者功能。
但對于種草類KOL而言,實際上為用戶提供的價值是,消除商品信息不對稱,而這一點恰好可以被ChatGPT所替代。
種草類KOL通過產品試用、測評、成分分析,從而為用戶推薦產品,但ChatGPT能夠通過網絡全網的用戶反饋內容及數據,通過學術文獻去分析產品成分,從而給用戶提供更定制化、更準確的產品推薦,從而實現用戶價值的提升。
我們可以理解為,正是因為用戶無法通過搜索引擎去直接檢索獲得產品選擇方案,才有了種草類KOL的出現,用UGC/PGC內容創作的方式幫助用戶進行產品消費決策建議,種草類KOL也從而成為了連接品牌產品和用戶之間的橋梁,品牌營銷投放的關鍵節點。
但ChatGPT則可能通過AIGC的方式取代種草類KOL的UGC/PGC創作內容,AI產品也便能夠取代種草類KOL,提供靠譜的產品信息篩選服務,并且通過持續的用戶互動,不斷提高產品推薦的精準度,更準確地滿足用戶需求,從而成為連接品牌與用戶的關鍵橋梁。
另外,KOL能夠通過社媒分發實現內容的主動觸達,通過基于關注、社群等關系,實現內容對用戶的私域鏈接觸達,這似乎是AIGC難以實現的。但我們不妨進一步想象,若在ChatGPT這類AI助手工具中添加垂類內容的訂閱服務、個性化內容推送服務,那么ChatGPT便可以通過訂閱推送關系,代替KOL的關注、社群等私域關系。
所以我們預計,隨著ChatGPT這類工具的不斷滲透,大量種草類KOL將會被淘汰退出歷史舞臺,整個內容生態也會隨之進行一波洗牌重整。
預測三:
營銷作業迎來人機時代,千人千面全方位落地實現
機器人的出現取代了大量重復性體力勞動,同時也讓生產作業更加精細化,福特T型車成功背后,便是流水線的精細化分工,并從而衍生了一套生產管理理論,推動了現代管理學的深化發展。
而ChatGPT的出現,或將替代大量重復性的腦力勞動。這顯然會釋放營銷內容創作生產力,尤其是對于電商、投流等目標性單一的內容素材創作形成沖擊,在替代這類基礎性營銷創作者的同時,也提升了營銷產業效率。
同時,營銷內容創作將真正進入人機協作時代,創意人、策劃人、設計師都需要借助AIGC工具來輔助創意內容產出,正如他們如今都需要通過百度等搜索引擎進行信息搜集、素材收集一樣,未來他們可能借助AIGC工具的能力產出創意。
如果對比機器人所帶來的自動化工業生產革命,ChatGPT將會帶來人機協同的服務業(營銷服務)生產革命,并且會使營銷內容創作更加垂直化分工發展,同時由此衍生出新的管理理論、社會議題。因此新的營銷理論、營銷方法論也將會由此誕生。
隨著營銷內容生產力的釋放,以及AI助手信息入口的形成,這也讓讓千人千面的品牌營銷真正得以落地實現。每個用戶的ChatGPT都是其個人信息助理,能夠知曉用戶的產品偏好、審美偏好,這也意味著其將檢索篩選出更具針對性的品牌內容。
預測四:
營銷供應鏈洗牌,媒介重歸中心化生態
前面說到過,ChatGPT可能會對目前的網紅KOL生態產生巨大沖擊,取代大量種草型KOL,若ChatGPT將其能力拓展至電商信息領域,同樣很可能取代網紅主播,或者是與數字虛擬人、元宇宙等技術結合,在很大程度上替代真人主播。
這也就意味著,大量傳統的MCN機構、直播服務機構都將面臨轉型壓力。同時,基于傳統搜索引擎、傳統用戶觸點平臺的營銷服務商也將面臨轉型。
ChatGPT這類AI助理工具若真正能夠大規模使用,那么其大概率會衍生出一套商業化廣告平臺。不難預計,這個平臺也將延展出一個新的龐大的營銷服務商生態。
同時,ChatGPT本身的產品和平臺能力,也將取代大量營銷數據服務公司。例如目前市場上有大量輿情監測、數據洞察公司,它們都可能被ChatGPT自身的產品能力所取代,未來只要詢問ChatGPT,品牌或許就能夠或許自身的輿情動態,并從ChatGPT所抓取的數據中提煉營銷洞察。
由于ChatGPT能夠在大量內容服務上提升用戶體驗,例如用戶既能夠用ChatGPT進行信息搜索,又能夠讓其種草心水產品,這就意味著用戶的信息需求可以重新收歸統一,ChatGPT這類AI助手也將成為一個更加中心化的信息入口。
因此長期來看,媒介生態或許也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ChatGPT將推動整個媒介生態重新回到中心化格局之中。中心化媒介生態在降低信息碎片化帶來的傳播成本損耗后,品牌營銷行業效率也將獲得提升。
預測五:
企業線上營銷降本增效,廣告公司生存空間收縮
相比于大型企業的財力雄厚,中小型企業由于其營銷預算有限、營銷節點較少,通常難以找到優質的廣告公司,因為優秀的廣告公司有經營成本壓力,不會去接金額較小的營銷服務訂單。
對于中小企業老板來說,其主要解決營銷需求的方式,要不是直接招人組建市場部,要不就是找一個微型廣告公司簡單服務,要不是尋找外包、freelancer進行臨時服務。但顯而易見,由于預算和成本的限制,中小企業的營銷能力低于平均水平。
但隨著AIGC工具的普及,中小企業可以通過AIGC工具的創作和建議,將自身的營銷水平提升到一個相對專業的高度上。我們可以將ChatGPT理解為一個相對專業的營銷從業者,中小企業會因為使用ChatGPT而在營銷板塊中實現明顯的降本增效。
這便沖擊了小微型垂直廣告公司以及普通freelancer的合作業務。
一方面從垂直分工趨勢來看,營銷行業越來越細分碎片,也就會催生越來越多靈活的垂直公司、freelancer;另一方面,大量垂直公司、freelancer所提供的營銷服務也可能被AIGC工具取代。抽象來看,AIGC的發展限制了社會分工的顆粒度,營銷行業也不例外。
因此我們認為,廣告公司終將走向“小而美”,freelancer終將走向“個人IP”,AIGC的發展會加速這一過程,從而淘汰掉大量平庸的小廣告公司,也將大量普通的freelancer重新擠回職場或者被迫轉型。
目前來看,ChatGPT、AIGC的大眾化普及依舊還遠,但其超摩爾定律的進化速度讓每個人都不敢小覷,它或許真的如比爾蓋茨所言,將像互聯網、電腦一樣改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我們走進元宇宙世界的一塊重要基石。對于所有品牌和營銷人而言,這既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機遇,亦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