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40億打造的南京佛頂宮,美到震撼!
首發:日本設計小站
原標題:建筑界的“氪金玩家”!花了40億打造的南京佛頂山,美到讓人窒息!網友:已經無法用語言來形容了!
真·氪金玩家——日站君
最近,南京的一座佛教寺廟火了!僅憑幾張照片,就在某音上收獲了71.7萬點贊。
很多網友看到建筑照片的第一反應是:震撼!震撼!還是震撼!
還有網友表示:我怎么不知道,南京還有這個地方?
正月里,大家是不是都去寺廟祈求新年好運了?
今天日站君就來給大家隆重介紹一下,這座斥資40億人民幣建造,創下多個“世界紀錄”的佛教頂級建筑——牛首山佛頂宮!
要不說,真正的“氪金玩家”,往往都有顆樸實無華、又虔誠的真心呢?
一、 佛教圣地,卻憑借建筑“出圈”?
說到南京牛首山,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名山,也是佛教牛頭禪宗的發祥地。
今天咱們說到的佛頂宮,就是牛首山的標志性建筑。
這座耗資了40億人民幣打造的佛教建筑,在細節上堪稱完美,就連墻壁雕刻,都值得琢磨一整天!
因為建筑的“外殼”布滿金色的芒刺,很多人又稱它為“金榴蓮”。
為什么會“砸”這么多錢在這座建筑上呢?因為這里是世界唯一的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安奉地!
佛頂宮的外觀,分為大穹頂和小穹頂兩個部分。寓意外供養和內供養。整體看上去,大穹頂就像一件袈裟,覆蓋在小穹頂上。
對了!這件“袈裟”還創造了一個世界紀錄——鏤空的鋁合金大穹頂,跨度220米,屬于世界最寬鋁合金穹頂。
小穹頂下面是蓮花寶座造型,由象征佛陀無量智慧的56座飛天菩提門,和象征吉祥如意的56根云門如意柱組成。
上面是摩尼寶珠造型,形成"蓮花托珍寶"景象。
建筑內部,以佛祖頂骨舍利供奉為主題,分為地上三層、地下六層。分別對應原始佛陀、古典佛教、當代人間佛教三個佛教時期。
來,讓我們“進宮”瞧瞧~
“地上宮”以禪文化為主題,設計了佛出生的禪境花園、成道的禪境花園和中間的蓮花劇場,表現佛祖一生的故事。
全銅鑄造的釋迦牟尼臥像,全長7.5米,表面是仿漢白玉材質,還可以360度旋轉!
地上宮頂部圖案,以佛陀涅盤時的娑羅樹杈為原型。并運用了全覆蓋透光膜和燈光,會隨著時間的變化,營造出晨曦、午陽、晚霞和夜月,4種境界!
坐電梯,下到四五層,就到了千佛殿。千佛殿最惹人注目的,就是這座高21.8米的舍利大塔。
據說,每逢重大節日,佛頂骨舍利會從最底層的藏宮請到舍利大塔,供市民瞻禮。
舍利塔的造型,源于敦煌莫高窟中的倒立須彌山形中心柱,象征清凈莊嚴的華藏世界。
千佛殿的布局,以華藏世界的五方五佛為原型,將佛教密宗金剛界曼荼羅第四供養會的故事,立體的雕刻了出來!
這讓日站君想到了高迪的圣家族大教堂,也是將圣經故事,雕刻到墻上,讓不識字的人,也能“讀懂”故事!
舍利大塔通體為青銅鑄胎鍛造,使用了青銅、鎏金、掐絲琺瑯、雕塑、鏨刻等數十種傳統工藝,是世界上高度最大、工藝最復雜的大塔。由掐絲琺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金林,聯合多位工藝美術大師歷時7個月打造。
除了建筑,內部還有許多頂級的藝術珍品,包括200多幅經文、楹聯,110幅大幅面藝術作品,以及大量精致的木雕、石雕、銅雕、漆畫等。這些都是由全國100多位工藝美術大師、專家、學者、非遺傳承人攜手創作。
不得不說,這完全是一個大型佛教藝術和文化的博物館~
二、世界級文化建筑,竟然是礦坑的華麗變身?
你能想象嗎?這個超豪華的建筑,在3年前,還是一個直徑200余米、深60多米的大礦坑!
當時,坑內雨水深達30多米,底部沉積了20多米厚的淤泥層。動工前光是抽水,清淤就花了4個月!
為了讓地處“礦坑”的建筑,滿足采光和通風,佛頂宮內東側設計了一個超36米的下沉式庭院空間,從而解決了采光通風難題。
因為建造在不穩定的山體上,整個建筑設計成了一個橢球形,保持和周邊山林間距的同時,建筑主體由礦坑底部來支撐。
為了固定山體,在兩側護坡打下500多根防滑樁,并用長達150公里的錨索固定住了山體。
建造過程中,更是運用到了高空散裝、吊裝、整體滑移技術等極其復雜的技術操作,曲面整體滑移技術更是在全世界首次采用。
整個建筑,光施工就歷時3年、高峰時每天5000名工人同時作業。這才有了這座從60多米的礦坑中“長出”的豪華建筑!
整個建造過程,就堪稱是一個“宗教式”的奇跡有沒有!
三、建筑文化的瑰寶,值得一看
當然,對于這座耗資了40億的超豪華佛教建筑,有網友提出了不同意見,認為不值得。
某網友:40億!……可以做多少善事?
另一方面,也有網友覺得非常合理。
南京佛頂寺,將建筑、文化、科技、藝術、佛教等完美融合,堪稱當代建筑藝術的新景觀,可以說,是一處教科書般的佛教文化藝術殿堂。
不知道你怎么看呢?無論是不是佛教信徒,都可以去瞻仰一下這座藝術文化的瑰寶~
圖片素材:小紅書抖音
部分圖片素材來源于網絡
作者公眾號:日本設計小站(ID:japandesign)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