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費下如何進行種草運營(包含抖音/小紅書達人篩選與投放方式)
新零售還沒過去,這幾年又都開始了新消費。不管是新零售還是新消費,都是因為技術的發展,和技術對經營活動所產生的影響而造成的。營銷的最終目的,始終都沒有變,反而越來越清晰,就是更加直接高效的滿足用戶需求,解決社會問題。
新零售是O2O的發展,通過線上線下結合互動的方式來運營。新消費是社交網絡帶動的消費發展,比如社交電商。新消費的典型的方式,就是結合“種草”和私域留存的方式運營,通過大面積的社交種草,帶來品牌的拔草。
不管是花西子,還是三頓半。他們都非常重視新消費的“種草”操作,跑的比較快的品牌,除了產品本身的特點和行業資源以外,幾乎都是通過種草這一套的方式來運營操作。
以至于,后來鐘薛高的董事長林盛說,現在新消費品牌崛起有了統一營銷五板斧:先弄個2萬篇小紅書,再弄8000篇抖音,再弄2000個B站,再在知乎鋪2000篇問答 ,而后搞定李佳琦等頭部主播,順勢在抖音中腰部主播鋪渠道,一套下來一個新品牌基本就有了雛形,然后持續做一些內容的生產和內容的鋪設,基本上大家都知道你的品牌了,林盛總說:鐘薛高剛起來的時候,就兩周鋪5500篇小紅書,就立刻成為年輕人最愛的產品,就叫Z時代消費升級!
那問題來了,幾乎所有品牌都知道這些,為啥卻很少有品牌這么做呢?
原因主要有2個,一個是很難解決內容的問題,另一個是很難解決投放的問題,特別是投放出去之后,到轉化形成的整體正向閉環。
比如說,大部分品牌,種草的主要渠道是在小紅書和抖音。
這里面,就有一個選擇問題。小紅書的種草,需要積累,通過長尾流量帶來轉化。所以,在小紅書里面搜索一個關鍵詞,經常會出現3個月前、半年前,甚至是一年前的內容。
也就是說,小紅書上的熱門內容,尾效益非常明顯,會帶來不斷的持續效果。并且小紅書達人的費用很高,很多品牌在達人投放成本上,和轉化時間上,就等不起了。
而抖音,流量是及時的,但長尾效益不夠,一條內容發布之后,3天之內效果是最好的,7天之后,就很難刷到了。所以做抖音的,達人的內容需要不斷的去投,而且量大還不能間斷 ,一旦投產比沒控制好,就很少有品牌愿意持續的花這個費用了。
還是回到前面說的問題,內容問題上,品牌都是怎么解決的呢?
首先內容不是自己來做的,自己來做內容,很容易形成“王婆賣瓜,自賣自夸”的味道,現在的用戶都很聰明。
所以品牌方,都是通過批量的達人種草來解決,內容是達人出的,品牌方給達人設置相對于的要求,也就是一個完整的Brief,通過Brief要求,達人知道要做什么,有哪些要求,怎么做轉化引導等等,也就是說,內容是很好解決的。
接下來,就是怎么批量找達人建立合作,解決內容投放的問題。這不能靠一個人兩個人來找,因為篩選、溝通、排期、審核、跟蹤等等,會非常的耗時間,所以,注重種草的公司,會有專門的PR部門,專門用來找達人,解決種草問題。
那怎么篩選達人呢?還是主要說抖音和小紅書。
找抖音達人,主要分2種。一種是巨量星圖上的達人,另一種是團購達人的那種。
巨量星圖,就是抖音官方的達人廣告平臺。一般來講,大商家,特別是電商商家,走星圖的更多。當然,開通抖音小店的電商商家,也可以通過巨量百應跟達人進行帶貨合作。走星圖,缺點是貴,優點是可以光明正大的打廣告。
另一個就是團購達人,主要針對的是本地商家。常見的找本地達人的合作方式有2種。
第一種,是通過團購達人的入口進入,進行篩選與達人合作。
第二種,通過競品找達人,與發布過同類目商家的達人,進行合作,因為用戶群體是一樣的。以我們服務過的度假村為例,就可以找發過南京“龍出沒”的達人進行合作,或者消費過“龍出沒”的達人,直接私信合作,這都是最精準的人群。
解決了達人尋找問題,那怎么評判達人質量呢?
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主要的判斷方式大致有幾點:播放量、贊評比、近期數據走勢、粉絲畫像、帶貨經驗、近30天獲贊走勢等等。達人的價格,一般也是從這幾個地方來進行評判,一般而言,KOC價格在100元以內/條 ,1000粉以內的素人50元/條,其他費用參考下面表。
博主近期數據走勢,如果是下滑狀態,要慎重考慮合作。平均贊評比正常不得高于100,超過于100的,說明點贊多評論少,而引導轉化主要是在評論,那轉化自然是很低的,甚至還會有刷數據的嫌疑。
還有一些賬號,也是要注意的,比如評論內容太精準的,評論區都是表情包的,評論區賬號風格過于一致的,比如點擊到主頁都只有一條視頻的,評論區頭像太雷同的,IP地址不是本地的,都是需要注意的,大概率有刷評論的嫌疑。
當然,具體情況還要具體看。一般而言,美女賬號的轉化數最好的
比如上面的這個達人,剛發布的內容的時候,評論的內容過于一致,而且評論內容幾乎沒有說跟具體產品和消費有關的。
剛好發布的那幾天又公開了IP地址,也可說,這個賬號剛發布的時候,大概率是刷評論了。但整體數據還不錯,觸發了本地流量推薦(也可能是轉發到本地生活相關的群了),賬號本人還是模特,帶來的轉化也不錯。
而且,大部分達人,都會有相關圈子,都會進相關的群。所以,有的合作起來還不錯的達人,可做成類似于達人任務的形勢,持續種草。
再說小紅書。
小紅書也有跟抖音類似的官方廣告平臺,叫蒲公英。
找小紅書達人,由于價格比較高,且長尾效應明顯,所以要有達人組合策略。一是為了控制成本,二是為了體現不同類型的達人都在推,呈現出火熱的狀態,達人組合策略,就是頭部、中腰部、尾部不同類型達人的組合。
小紅書上也一樣,平均贊藏比、最近的爆款情況、流量是否穩定、評論區是否過于一致等等,都是賬號質量的評判標準。蒲公英上有一個中位數功能,中位數是非常好的參考。
還有就是不通過平臺,進行的私下合作,私下合作基本都是軟植入,或者是合集。一旦小紅書發現這是個廣告,并且還沒有蒲公英報備,平臺就會限制流量。畢竟,平臺也是要掙的,走報備的內容,平臺抽點10%,給平臺掙錢平臺才會給流量。
小紅書上,經常會看到手刨的賬號,這種賬號機構做的會比較多,因為機構需要批量復制,比如下面截圖的這種賬號。一般這種賬號,不做首選。
最重要的是仍然是內容,小紅書上轉化目前最好的方式是,通過干貨+品牌植入的方式來做。
一個好的內容出來后,一定要讓達人授權給品牌方,品牌方把達人的內容進行投放信息流。然后去計算互動成本和給天貓帶的訪客關系。如果互動成本高,訪客少,很有可能是產品植入和引導轉化做的不夠,需要優化。
所以就抖音和小紅書比較,綜合來說。
不管是哪一個平臺,所有的達人,在找的時候,都要具體的看。
最好是選擇那種最近有明顯增長的賬號,并且賬號的粉絲群體,是跟產品的目標消費群體是一樣的。
比如茶飲,要是找達人的話,不一定只找茶飲相關的博主,美妝博主也是可以找的,甚至,美妝博主帶來的轉化,可能比茶飲博主更高。
對于一個公司來說,推廣的預算,往往是有限的,那這個時候該如何選擇推廣平臺呢?
選擇哪一個推廣平臺,也是基于有什么樣的需要。比如本地商家,特別需要短期內就有流量,所以一般而言,他們更偏向抖音。
而電商的商家,都是需要長期帶來流量的(短期內的流量可以通過站內獲取),所以他們更加偏向小紅書,而且小紅書的博主價格也更高。2-3W粉絲的,有時候報價就能達到好幾千,雖然看起來好像價格挺高的,但這個費用相比于投到直通車上,已經是非常低了。
而且,一旦選擇這種操作了,就不要停。博主的投放,跟廣告的投放都是一樣的,講究細水長流,要有一定預算和節奏來操作。
比如說,有的品牌重點投放3個月內容,3個月之內有效果,但是3個月一過,基本上就不會有啥效果了。 而那個時候,投放的預算,也被用的差不多了。
如果長尾流量起不來,就全浪費了,如果長尾流量起來了,那更不應該停了。
孟子說,為無本,七八月之間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如果沒有持續,就像那七八月的雨,一下起來,嘩啦啦的,大小溝渠都滿了,但是不一會兒就干了。
投放也是這樣,要每個月都有博主來發,而且每個月還都能上一次熱門,不斷的積累下來,就很容易起來。
那這個時候,再來思考一個問題。
假如做本地服務的,你的品牌的前期規劃已經好了,后端服務也能承載,更多的工作需要在推廣上,假如一個月有3W的線上推廣預算,那這個費用該怎么使用呢?
3W的預算,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我想,可以做個拆分。
線上主要的人群來源為抖音、小紅書、美團點評。美團點評本身通過推廣能帶來的流量不多,話題熱度也難做,所以主要的費用還是投在抖音和小紅書,但美團點評的基礎優化還是要做的。
3W的預算,其中2W給抖音,1W給小紅書。抖音1.5W用來找達人合作,5K用來投放信息流。小紅書上,5K用來找達人,5K用來投放信息流。
1.5W來找達人,其中30W-50W粉的達人找2位,預計價格在2K/位左右,10-30W粉的達人找5位左右,估計價格在1K/人左右,剩下的,找1W-10W粉達人,價格控制在500/人。這樣預計穩定高質量抖音達人20人/月,再匹配一些純傭達人基礎熱度正常都能起來。小紅書上,抖音達人能同步的,談同步,獨立小紅書平臺的達人,按照要求做爆款潛質內容,然后通過信息流來放流量,基本上也能起來。
當有了一定的熱度之后,開啟活動運營,做升單轉化。活動運營是新媒體種草傳播,成本最低的方式。
比如說蜜雪冰城,去年做了一個活動,在蜜雪冰城的門店跳舞,就可以獲得一杯免費奶茶。這個時候,蜜雪冰城的推廣成本就太低了,蜜雪冰城產生一篇小紅書內容只要8塊錢,其他品牌需要500多,在推廣成本上,蜜雪冰城就已經遠遠的領先了。后來,書亦燒仙草也模仿做了類似的活動,但熱度比較小。
種草、拔草的新消費運營方式,大致就是這樣。回顧到經營本身,還是個運營推廣和流量成本問題。
不管是種草的方式,還是其他的推廣方式。最根本的,還是品牌本身的核心優勢,品牌本身能不能帶動流量的問題,品牌才是最好的流量池。
比如洽洽小黃袋,上了貨架,在整個貨架上,包裝就解決了獲取流量問題;千島湖,這個名字和很多島那張圖,就是最大的流量回收站,千島湖也是改名成功的景區(原名新安江水庫,后改名成千島湖)。
新消費的運營方式,只是流量的助推器,如果產品/品牌本身有問題,達人也不愿意去種草,種草了也會被罵,并且掉粉。作為商家,不管是用哪種的運營推廣方式,都要把產品/品牌的核心競爭力給打造好,客戶買的是物超所值。品牌帶來的持續流量,才是最有效的用戶資產和品牌資產。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