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流“布洛芬”:姿勢太多,一片難求
近期,布洛芬是“自下而上”的火了!
有多火?
體現在線下零售端,就是一藥難求,多地貨源緊張,供不應求。線上“布洛芬”搖身一變為廣大網友討論的中心議題之一,類似于#布洛芬進價15賣50、#10片布洛芬售1塊4是什么體驗 等話題,霸占微博多條熱搜。各大短視頻平臺還掀起一波“模仿布洛芬包裝盒封面人物姿勢”的熱潮,#哪個布洛芬姿勢最有效 話題更是達5千萬次播放量。
圖/微博熱搜以及抖音
原本藥店再常見不過的布洛芬,為何迅速爆火?
自12月初起,多地頒布疫情管控放寬的相關政策。12月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指南,以及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常用藥參考表,布洛芬就位列其中,作為能夠有效對抗新冠肺炎病毒引起的發燒問題的藥物,得到官方認可,在藥效上就有了一定的保證,大眾對于布洛芬的信賴度大大提高。
圖/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常用藥參考表》
之后,隨著各地為預防新冠擴散,以及季節性流感加劇,大眾對于布洛芬的需求呈直線式上升。的確,從藥效上來看,布洛芬不止有退燒解熱的效果,同時還具備多部位止疼的作用,確實是治療新冠并發癥的有效藥品之一。
需求的上升,一部分是出于治病,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社交媒體的情緒渲染和傳導,對于藥效的夸大和用藥缺乏具體的認知,最終也形成了一股盲目的囤藥潮,致使需求呈指數級增長。
從供給側來看,市面上布洛芬的種類雖是各式各樣,但藥品本身多是用于退燒和止疼的特殊時期,大部分藥店和醫院也是按照正常的市場節奏鋪貨,面對爆發式的需求量,自然是供不應求。
布洛芬爆火之后,大眾對于它的關注,也不止停留在購買渠道上。
根據百度指數相關數據,“布洛芬”一詞的搜索量自12月起呈爆發式上升,12月16日相關搜索量更是達42萬次。截至12月21日,作為全球重要的解熱鎮痛類原料藥生產企業山東新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盤中報43.98元/股,在12個交易日內7次漲停,區間漲幅高達94.01%,但在22日早盤下降2.40%,迅速跌停。
基于此,本文將圍繞布洛芬研發歷史、國內產業發展現狀、近期熱點事件等方面,拆析布洛芬產業背后的商業邏輯。
「神藥」的誕生:
花了六年研發,七年專利申請成功
布洛芬的發明者斯圖爾特·亞當斯(Stewart Adams),出生于英格蘭東部城市菲爾德鎮的一個農村,父親是火車司機,母親是婦女協會當地分會的主席,這是一個并不富裕的家庭。亞當斯16歲時輟學,然后到當地一個連鎖藥店——“博茲”當學徒,也兼職買藥。一晃三年過去,亞當斯也成為當地的一名藥劑師。
但亞當斯并不甘于止步于賣藥,年輕氣盛的他在與博茲公司的商定下,獲得了公司的資助,來到著名的諾丁漢大學學院深造,學習制藥和醫藥科學相關知識。
1945年,22歲的亞當斯順利取得了學士學位后,回到博茲公司成為了一名科研人員,同時參與青霉素項目的研究,也正是這個原因,征兵辦免除了他的兵役,支持他持續進行藥物研究,同時在1950年,亞當斯攻讀了利茲大學的藥理學博士學位,并且持續在博茲公司工作。
二戰期間,抗生素藥物一度在世界范圍內火熱。其中阿司匹林就在商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抗炎、鎮痛、解熱有著獨特的功效,但它的副作用卻十分明顯,包括對胃腸道刺激性反應、過敏、肝腎損害等。亞當斯所在的博茲公司便成立了一個新項目,主要研發藥效大、副作用小、可以替代阿司匹林的藥物。
從1953年開始,亞當斯博士和幾個助手 進行了長達六年的研究,合成了幾百種化合物,積累了大量資料和數據,但都沒有成功。后來,他們調整思路,轉而研究另外一個名叫苯基丙酸家族的化合物,終于制出一種叫“對異丁基苯異丙酸”的東西,發現它的藥效是阿司匹林的3倍多。
圖/素材源自BBC
1961年11月,亞當斯和幾位助手正式將其取名為“布洛芬”。1962年,公司把布洛芬定名“ibuprofen”,正式申請了專利。根據博茲公司網站介紹,10年來,亞當斯團隊合成了數千種不同的化合物,才研發成功。
十余年的研發只是第一步,新藥是否能批量生產、上市、使用,是有極為嚴苛的考察的。
布洛芬歷經了七年的專利申請之路,終于在1969年取得英國的許可,將其列為風濕性疾病的處方藥。又過了5年,美國才批準以處方藥銷售,并最先由密歇根州卡拉馬祖的普強公司(英語:Upjohn)于同年發售該藥物,產品名稱為“Motrin”,也是布洛芬的另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美林。
在90年代全球銷售額突破10億美元,布洛芬也成為第一款銷售額突破10億的解熱鎮痛類藥物。
仿制藥不是山寨藥
“多姿勢”的布洛芬到底靠不靠譜?
近期,業內傳言“一天消耗4億片布洛芬不是難事”。布洛芬一搶而空的同時,大家在買藥時也關注到多種姿勢封面,更有網友將多個品牌不同的布洛芬放在一起比較:什么姿勢的布洛芬效果好?
同是布洛芬,卻有五花八門的牌子和名稱,反觀近期同樣爆火“連花清瘟”只需要認準一個品牌的包裝,布洛芬也被不少網友扒出來背后各式各樣的原因,其中被冠以“仿制藥”的一點,引發了褒貶不一的評價。
仿制藥究竟是什么?
仿制藥是與原研藥具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劑型、給藥途徑和治療作用的藥品。根據公開數據,世界上將有150種以上總價值達340多億美元的專利藥品保護期到期。到期以后,其他國家和制藥廠即可生產仿制藥。仿制藥在臨床上與原研藥可以相互替代,十分有利于節約社會的醫藥費用。
事實上,在布洛芬的20年醫藥專利保護期結束后,全球就開始大量復制和生產。70年代末,中國山東新華制藥廠和西南合成制藥廠兩家企業開始逐步試產布洛芬。隨后獲得布洛芬生產批文的企業逐漸增多,根據國家藥監局官網數據,目前國內拿到布洛芬批文的企業超過500多家,涉及多家A股上市公司。
諸如新華制藥、華北制藥等上市企業都在生產布洛芬片,在長時間的發展中,布洛芬生產成本低廉,并且生產進入壁壘并不高,由此引發的產品競爭激烈。不少藥企借助品牌推廣,設計獨特的藥品包裝。根據檢索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信息發現,截至目前,布洛芬藥品的包裝外觀設計專利多達56條。
所以說,仿制藥并不等同于山寨藥,相反正規的仿制藥,是得到了政策的支持和市場趨勢的助攻。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報告,中國仿制藥市場在過去十年發展迅猛,仿制藥規模近8000億元,有近5000家藥企,已有的藥品批準文號總數高達18.9萬個,仿制藥在處方量中占比達95%,預計到2022年中國仿制藥市場規模將達8019億元。
市場上多種類的布洛芬產品,都是得到了正規機構認可。但另一個問題又有了——不同名稱、不同姿勢的布洛芬的藥效會有差異嗎?
當然,這就回歸到醫學最本質的要點之一,即“對癥下藥”。
據中國藥科大學國家執業藥師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康震教授介紹:“包裝盒圖案動作雖然不同,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即都是處于運動狀態的動作,而且重點肌肉部位都用‘點’或‘星’等標識進行了標注。不同‘布洛芬’作用不同,緩釋膠囊強項在鎮痛,不是退燒。”
針對不同癥狀、部位,自然是需要不一樣的產品和用量。在瘋狂的囤藥潮下,大家不僅需要理性思考家庭自身的消耗量,進行合理適量購買,同時也需要謹遵醫囑和官方用藥說明書,結合具體的癥狀正確用藥。
小藥片,投射出醫藥、商業與社會的持衡
商業演變規律之下,一粒藥品,為何能在百年間卷起層層風波?
回顧上個世紀布洛芬的研發史,一粒小小的藥片,的確折射出百年間商業與社會責任、醫藥價值與產業發展,這幾者之間變動的關聯與持衡。
藥學是由扎扎實實的科學原理支撐起來的,布洛芬用了六年的研發時間才誕生,花了七年時間審核才申請到專利。精益求精的科學實驗、嚴苛的機構檢驗背后,是專業人士對于藥品功效與安全性的負責。
回歸布洛芬的作用原理,是通過抑制合成前列腺素的酶,也就是環氧化酶的產生,以此減少前列腺素的產生和釋放,從而達到止痛的目的。
需求端旺盛的當下,推動原料工廠和制藥企業短時間內擴大生產,不少網友直呼“布洛芬囤藥的盡頭是下水道”,試想布洛芬熱度退去后,巨量的產品進入市場,又需要多久才能消耗完?
在原料藥產能方面,據華金證券研報統計,頭部企業中,僅新華制藥、亨迪藥業兩家公司的年產能分別能達到8000噸、3500噸。同時根據國內 2021 年的布洛芬需求量在 1724 噸,面對國內人口需求,國內供給能力是非常充足的。
而要完成短時間迅速擴張,其限制因素依舊存在。一方面,部分獲得生產批文的企業,客觀上需按照國家相關規則,對布洛芬緩控釋制劑生產批量,做屬于重大變更的申請,注冊申請需提供3-6個月的穩定性研究資料并上報;另一方面,防控雖已逐步放寬,但短時間內制造業的勞動力大批量回歸崗位,以及新生產的藥品鋪貨到全國,對于復工和物流效率都有著較高的要求。
面對市場本身充足的布洛芬出產量,填補短期供需空缺企業要擴大多少的生產呢?后期熱潮退去,需求迅速收縮又該怎么解決呢?從供應端來看,加工生產和零售端都有可能在未來,面臨承擔一定的積貨風險。但從需求端來看,一藥難求,短期大眾對布洛芬指數級增長的需求也迫在眉睫。
內容作者:趙甜甜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