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亭如何玩出新鮮感?這6個品牌創意讓人賞心悅目
你有多久沒有讀過一本紙質書籍或一份報紙了?
時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街邊林立的電話亭早已被人遺忘,隨處可見的報刊亭正在慢慢消失,僅僅留下來的一部分報刊亭也將經營重心改成了賣玩具、賣香煙、借充電寶......茍延殘喘地維持著最后一絲生命力。
曾經,作為城市的一道風景線,報刊亭搭建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寶庫”,為人們提供了精神的食糧,成為了一代人的集體記憶。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紙媒的紛紛退潮,也一并帶走了這一重要的城市文化符號。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人通過改造和設計挽救報刊亭,讓它們在新的時代重獲新生。
1、在都市中,碰見「找到報刊亭」
世界在變,時代在變,甚至連城市里的書報亭都在變,但有些東西可以永遠保持不變——比如閱讀。
————野狗DOOGHOOD
“在寬闊的世界,做依然熱愛閱讀的人”。深感城市報刊亭的消失,創意生活方式廠牌「野狗DOOGHOOD」在鄭州發起了一項「找到報刊亭」快閃計劃。4月末,他們租下閑置的保安亭,改造成了一間九平米的報刊亭,打造了一場小而美的快閃展覽。這間報刊亭聯合文化品牌「單讀」,完整呈現了一期單讀出版的作品,從李誕的《候場》,到許知遠的《十三邀》系列圖書,給熱愛閱讀的人留下了一片棲息地。
小紅書@y面的世界
曾經落寞的這個街角,此刻又變得熱鬧起來,廢棄的保安亭,一下子變成了熙熙攘攘的閱讀空間。翻開雜志,觸摸紙質書籍的愉悅涌上心頭,那些逐漸消失的美好,也因為需要,重回我們的生活。
9月底,「找到報刊亭」計劃第一次“離家出走”,流浪到浙江寧波。這一次,報刊亭走進了商場,在寧波鄞州印象城停下腳步。在逛商場的人也能停下匆匆的腳步,認真閱讀,感受濃厚的文化氛圍。鬧中取靜,別有一番滋味。
12月,「找到報刊亭」計劃在成都落地,漂流依然在繼續。
2、在深圳,扎進「書菜」報刊亭
讓買書像買菜一樣日常。
——書菜計劃
蔬菜要吃新鮮的,“書菜”也是。2021年,創意機構「HanDeSome漢的一些」第一次提出「書菜計劃」,今年9月,「書菜計劃」來到深圳,先后在深圳萬象天地、萬象城限時推出了「書菜計劃」報刊亭。牛油果綠的報刊亭鮮嫩欲滴,報亭門口擺放著各式各樣的蔬菜和剛剛出爐的“新鮮日報”,路過的人都忍不住進去一探究竟。
亭外是煙火撫人心,亭內是家書抵萬金。不同的書籍被包裝起來,從兒童讀物到通俗小說,從自然科學到世界名著,都藏在不同蔬菜圖案的封面下,看書全憑緣分,告別選擇困難癥。“蔬菜盲盒”的形式增加了未知感與神秘感,也找回了人們曾經“淘書”的那份樂趣。
“多吃蔬菜多看報,少吃零食多睡覺”。隨手拿起一份“新鮮日報”,周遭的生活變得立體鮮活起來。買菜、看報、讀書,這些事情自然而然有了聯系的觸點,印證了“讓買書如同買菜一樣日常”的理念。
3、新華路上,有家“新華書店”
我們在新華路,開起了新華書店。
——Creado 拾眾廣告 上海
拾眾廣告的樓下,是被稱為「上海第一花園馬路」的新華路,沿途 2.4 公里的路程,矗立著零零散散被閑置的電話亭。閑置,但并不代表無用。帶著對紙質書籍落寞的不甘,9月末,拾眾廣告將這些電話亭改造成了5座快閃書亭,并命名為「新華路書店」。「新華路書店」在外觀上保留了新華書店的紅色印記,一眼見到就有一股熟悉的書卷味道撲面而來。
或許是路過的行人被城市更新的這一微小亮點所吸引,有的人把它當網紅打卡點拍照留念,有的人則在這里靜靜地閱讀起來。在5座書亭里,都設置了不同類型主題的分區,每一本喜歡的書都可以自助掃碼帶走。喧鬧的城市里,總有一處是屬于自己的安靜之地,在這一平米的小小空間里,可以短暫的把節奏放慢下來,重新喚起遨游書海的記憶。
剛好入秋的新華路,晚風清徐,投射在樹下的標語隨著樹葉的律動光影斑駁。書亭的暖黃色燈光多了份治愈感和人情味,在某個瞬間讓人感覺到,屬于這座城市的溫度又回來了。
4、在太古里,遇見愛馬仕的一抹橙紅
走過巴塞羅那、新加坡,渡過東京和倫敦......今年11月,愛馬仕來到古蜀成都,以“輕盈的心”為主題,在開闊閑適的太古里廣場設立了限時報刊亭。標志性的“巴黎書報亭”設計風格與太古里的古韻悠長交相輝映,形成了一道亮麗風景線。報亭的主色調是經典的“愛馬仕橙,除此之外搭配了同色系的桌椅、花束等裝飾品,路過的行人都能信步駐足,隨心小憩,度過一段愜意的時光。
陽光、鮮花、咖啡,在自由愜意的氛圍中,人們可以盡情享受午后的美好閱讀時光。最新的《愛馬仕世界》雜志可供隨手翻閱,帶著一顆輕快的心沉浸其中,可以暢游世界,欣賞到來自藝術家、攝影家和作家的作品,感受生活和藝術之美,與靈感、創新不期而遇。
除了沉浸式閱讀,現場還設計了許多新奇的手工體驗,可以在創意工坊折制一枚報刊亭書簽,亦或是請肖像畫家現場畫幅肖像畫,定格此刻的松弛與恬靜。
5、在阿那亞,LV開了中國首家限時報刊亭
今年九月,Louis Vuitton在阿那亞舉辦了2023春夏男裝大秀,秀場之外,一個報刊亭也同樣引起了人們的注目。這是LV在中國開設的首家限時報刊亭,墨綠色的外觀充滿復古味道,里面展售了《路易斯威登游記》系列叢書、《路易斯威:Virgil Abloh》作品集、畫冊、城市指南等等。
小紅書@柴小橘呀
翻開旅游系列書籍,好像跟著書籍進行了一場環球旅行,無論是世界各地的都市,還是荒漠、未知領域,都展現眼前,讓人大飽眼福。每位藝術家都用自己鐘愛的形式,繪畫、水彩、插畫或是卡通、日漫,講述著自己與這個世界的故事,帶給讀者沉浸式的閱讀體驗。
小紅書@sunshine__宸^`
11月,lv又將報刊亭“搬”到上海,在上海西岸藝術中心上演了一場藝術的交流與碰撞。
小紅書@飲料姑姑
6、在上海,玩轉NB「千禧潮報亭」
城市的報刊亭,也在用一種全新的方式重回人們的視野。12月,New Balance在上海TX淮海年輕力中心,打造了New Balance 9060千禧潮報亭。「千禧潮報亭」以90年代的報刊亭、報紙雜志為靈感,在外觀設計上融入了千禧主義的先鋒時尚感,給人以摩登復古的味道。復古電視機、CD、郵筒,這些懷舊的物件一下就撩撥了人們的記憶,仿佛坐上了時光機穿越回了上世紀。
坐在復古長椅上,帶上耳機沉浸在經典的音樂里,或是拿起一份潮流雜志仔細翻閱,感受時尚的變遷與輪回。
寫在最后
在巴黎,報刊亭被視為“巴黎的地標”;在倫敦,報刊亭和教堂、博物館一樣具有傳承價值;在紐約最繁華的大街上,同樣也少不了報刊亭的身影。
留住街頭的一抹書香,也是留住一座城市的回憶。這些點綴在大街小巷的報刊亭,仿佛文化生活的“神經末梢”、社會生活的“情感驛站”,折射出社會的表情,傳遞著城市的溫度。也正因如此,一座城市很難將它摒棄,即使網絡和移動端更加方便快捷,但在每個城市,還有不少人需要甚至喜歡它們。無論是改造,還是重建,都在將逝去的記憶,以一種貼近年輕人心靈的方式再次出現。
參考文章:
《去留之間的城市報刊亭》,廖小清、王鵬程
《報刊亭如何承載城市文脈》,呂曉勛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