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里的中式早餐新提案與小機會
不知不覺,咖啡,好像已經逐漸替代掉了我們的奶茶和飲料消費的一大部分。
畢竟,和咖啡比,其它飲料都是慢速充電。
而在疫情時代,精神內耗和焦慮讓本不充裕的電量,一下就虛了30%。
尤其在周一的上午,要見同事,見老板,開周會,開啟一周的卷??刹荒茏尰锇閭兛闯鰜恚蛲砦乙驗椴蝗探Y束周末的快樂,熬夜到3點。
不知道早咖午茶的趨勢,是不是也有這種原因?上午咖啡快充,中午緩口氣,換茶慢充,不傷機還養身。
作為年輕人快充指定產品的咖啡,從趨勢和人口紅利來看,是為數不多能在未來2年內呈現上漲趨勢的品類,也大概率會是繼氣泡飲料、奶茶、烘焙、低度酒后,最卷的品類。
當下的情況是,在1線和新1線城市,單從咖啡本身下手已經比較難做出差異化了。
一些品牌開始瞄準咖啡配餐,還有一些是看到了目前除瑞幸、Manner之外,性價比咖啡品牌還有份額的機會。
那么,咖啡+早餐,以及“10-20元的高性價比”咖啡里,有新機會么?
上周我有目的性的去了4個咖啡品牌,被其中1家割了韭菜,感覺可能有一些夾縫中的小機會,和大家聊聊。
01
3家咖啡品牌的早餐提案
M Stand、ollie nollie store house、和府撈面旗下Pick me。
這里的早餐主要是指中式早餐,故事的起因是這樣的:
上海封城結束后的8月份,和贏來資本的朋友一起聚餐。
她說早上經常有個苦惱,就是要在兩家店買早餐,一家咖啡店,另一家中式早餐店。早餐店泛指煎餅、油條、包子、生煎燒麥等傳統小吃。
她很難找到一家能同時買到兩類產品的店。
幾乎所有有餐的咖啡店,配的都是面包、三明治、輕食沙拉等西餐。唯一能方便滿足需求的,就是全家了,但…全家的咖啡不能和Manner比,早餐也沒有巴比饅頭親民好吃。
確實,如果有一家店能同時買到不錯的中式早餐和咖啡,價格合理,我也愿意試試。
從那時起我開始留心,直到最近看到了M stand的早餐活動。
1.M Stand的中式咸咖幌子
11月6日,M Stand“咖啡早餐”的標題從我的微信里冒了出來。
這四個漢字雖然在說搭配,但總感覺它好像也在說“咖啡新風口”、“連鎖咖啡品牌入局早餐賽道”這樣的論調。
看到¥9.9,我下單了,絲毫沒有注意到后面的“6折券,套餐券包”。
當時還挺納悶,畢竟M Stand的價格體系遠高于此,事實證明只是我眼拙了。
一個周二的早上,我特意騎車到M Stand,期待著今天的元氣從這份早餐咖啡開始。
而讓我認清事實的是:
折后47.7元的早餐。
我支付的¥9.9,只是6折券包,實際用券后的消費金額是:37.8,再加上買6折券的9.9,確實有還幾張券,但在13號之前我應該只會用這1次了,所以是37.8+9.9=47.7。事后我特意回看那篇文章,確實沒找到標價和套餐是多少錢,包括昨晚看到的推廣文章里也沒體現,估計M stand也覺得這早餐挺貴的。
這份油條和咸芝士咖啡套餐(可用早餐券)的標價是63,和圖上38的套餐區別只是在于咸芝士。
20分鐘的等待。
下單前,服務員用疲憊的聲音提醒我,早餐需要等20分鐘,因為要加熱。
看著服務員把可頌拿進去加熱后,我在店里坐了20分鐘,然后我體驗到了這份¥47的早餐。
這是它的出品,一個和油條沒什么關系的長條香腸可頌和咸芝士咖啡。在這次M stand的幌子提案里,我的感受是:
1.有不少用戶確實對“中式早餐+咖啡”有需求。
坐在店里等咖啡的時候,我小紅書也搜了一下,雖然有不少人在相關筆記下吐槽M stand,但側面反應出了熱度。
2.咖啡早餐,要在最短時間買到,最方便的方式吃完。
3.相對于咸口的中式早餐,咖啡是否也要咸口,可能不那么重要。
4.咖啡早餐滿足“快”和“味道”之后,“溫度”、“煙火氣”和“手作現場感”是購買理由和復購點。
5.M Stand勇于嘗試,但仍需打磨。
關于第4點,舉個我自己的早餐情況。
我大部分早餐是包子,但巴比饅頭今年的包子,不同店的“面皮”發生了變化,有的一口就能吃出來不是原來發面蒸出來的,和全家包子的機器面皮沒什么區別。
所以我會為了“原版面皮”,點了公司附近不同的幾家巴比饅頭,摸清了哪家用的是“原版”,就會一直點它家。就圖一個老味道和手作煙火氣。
第二家早餐咖啡的提案,就很有溫度。
2.富民路上的煎餅咖啡,ollie nollie store house可能很多上海的伙伴們已經去打過卡了。
實際上,這家店并不是一開始就選擇了煎餅和咖啡的組合,它的前身是兩家店,一家咖啡店一家煎餅店,都開在了永康路。后來因某些原因被迫搬家,兩家選擇一起開店,于是有了現在咖啡和煎餅的奇妙的沖撞感。
我是在一個周末睡到自然醒的早上去的,不用排隊。
符合你對周末早餐想象的,除了富民路的氣質,還有兩位穿搭審美在線的店員。負責收銀打包的那位,會像主理人一樣和你親切聊天,并對一個個走上前的熟客,點頭示意,嫻熟溫柔的詢問需求是否和以前一樣。
因為是周末,和我在一起等咖啡煎餅的食客,沒有焦急的神色,互相都輕聲細語。如果碰到有遛狗的人來買煎餅咖啡,這個畫面就更有生活氣息了。
現攤煎餅15,拿鐵20。
當時手拿煎餅咖啡,加上確實餓,就沒顧上拍出品,點評上有很多。
吃完后,我的整體感受是這樣的:
1.綜合的高性價比。
35元的價格,我購買到的體驗是新鮮的咖啡和熱乎的煎餅+富民路的街區感+主理人般有調性的服務與溫度+網紅稀缺感。
2.食物的新鮮品質感。
雖然店里除了菜單沒有任何講產品的海報,但它整個店的風格、攤煎餅店員的氣質和那瓶“朝日牛奶”都潛移默化的讓你覺得,產品沒問題。3.選擇少是好事。
點煎餅的時候,我以為會有加火腿腸和各種豪華小料,畢竟是富民路上的煎餅,但煎餅就只有1種選擇。它就兩個店員,貪多反而做不好,只有減少選擇,才能提高效率,保證出品。
4.雙外帶產品,高坪效。
目測它的經營情況也許會比富民路上,其它帶有空間坐位的獨立咖啡店好一些,至少坪效和單量會多一些。
畢竟它有兩個可外帶和高流量的單品,可以最大化的利用小店模型,并且,現做煎餅在富民路上并不多見。
總的來說,ollie nollie store house確實不錯,富民路上除了澤田本家我又多了一個方便的新選擇。
但它目前所呈現的樣子,并不是一家本著連鎖化發展的餐飲品牌,而是一個極致單品組合的美好街區店。
而真正想把咖啡和熱食做結合,并意圖連鎖化的,是和府撈面旗下的新品牌,Pick me。
3.沒有發揮和府撈面早期優勢的Pick me
和前兩個品牌相比,Pick me的店剛開出來,各類新消費和餐飲品牌媒體,就已經廣而告之了。它坐落在上海黃浦區外灘SOHO寫字樓下的配套餐飲區域,地鐵站靠近豫園。
從電梯下來,就能看到它門頭上明顯的“咖啡&熱食”,和阿拉比卡咖啡字樣。
店內經過設計,偏連鎖咖啡廳的簡約調性,但并沒什么獨特和識別性。有小桌和大長桌。
SKU類別豐富,面飯、卷餅、小吃都有,甚至還有面包柜和自助加熱微波爐,妥妥打工人的快充站。
但除了咖啡之外,其它產品的制作都在后廚,用戶是看不見的。
點評上的價格很便宜,一份美式9.9,咖啡+面26.9,咖啡+帕尼尼19.9。相對咖啡來說,餐的點評銷量慘淡。
我點了杯新品金桂酒釀拿鐵,口味一般。體驗完后,我的整體感受是這樣的:
1.不論配什么餐,核心是咖啡帶動配餐的需求
周六下午我在店里坐了半小時,來的人除了我,都點的是咖啡,當然這和soho辦公樓選址有關。菜單的設計也是把第一列的位置留給了咖啡,依靠咖啡吸引用戶進店。畢竟再小的餐飲區域,也會有專門做“餐”和專門做“咖啡”的品牌,這家店旁邊就是大米先生、和府撈面、瑞幸、星巴克。
2.自助便捷性,面包和微波爐是小亮點
大部分選擇把咖啡和餐結合起來的創業者,會容易陷入創新陷阱,一定要做中式才覺得不同,而PICK ME是保留了咖啡的傳統搭配,面包。
相較前面兩個品牌,PICK ME更突顯“自助便捷”,入口處就開始提醒你可以在這里倒掉盤子里的垃圾,面包可自取,微波爐也可自助,上面還寫明了加熱不同食物的時間貼士,功能上是蠻方便的,也能感受到品牌希望降低人工成本。
3.小份量的輕便
從圖片上能看出,PICK ME所有餐食基本都是小份量的,或者說,它用的餐具會讓你覺得很“輕便”,不管什么時間段,都可以快速填飽肚子。
4.咖啡品牌不能只有“效率”
坦白說,當我看到像泡面杯一樣的快餐一次性包裝的時候,不是很想點那碗面,也并不想堂食。
再配上這些物體傳遞出的感受:
金屬的座位和桌面、滿墻的產品海報、隨處可見的加入“私域”;
單人桌很小、長桌又可能會肩碰肩、看不見食物的熱氣與溫度、周一到五的咖啡選擇安利圖;
你意圖的“快”和希望的“高頻復購”,用戶是能感受到的。
可用戶希望能有個喘口氣的地方,稍微讓工作的情緒舒緩一會兒。
既然你提供了座位,也有堂食,不要最后只剩下“連鎖效率”,丟了體驗和溫度。
4.丟失的和府撈面優勢
和府撈面當年面世時候的驚艷和獨特,我還歷歷在目,也用多年會員投了票。
別的不說,Pick me從品牌名到空間、視覺形象、文案、餐具、體驗感覺都沒怎么用心。
看的出和府的野心,但沒看出當年的影子。
走高性價比咖啡和熱食模式沒錯,但別丟了當年出圈的優勢,不然就只是一家有餐和座位的咖啡店而已。
3家咖啡品牌的早餐提案,先告一段落。
我們先看看第4家,也是我體驗下來感受較好的一家,最后再總結可能的小機會和注意點。
02
體驗稍好的連鎖新品牌Cubic3
性價比咖啡賽道不會只有瑞幸和Manner,不同方面都有差異化的機會。
初期采用免費送好看的玻璃杯,培養新用戶的Cubic 3 三立方,是我周末去的最后一家咖啡店。
Cubic3的定價比manner更極致,一杯美式10元,拿鐵15元,菜單里沒有超過15元的咖啡單品,總共7個sku,選擇極少,連大小杯都是固定的。
開在長寧區天山路現所里的這家,店面不大,但整體銀灰色和藍色的干凈搭配,會讓你覺得舒服,而且比Manner更有設計感,大概率是白領和年輕人會喜歡的風格。
店內的信息歸整克制,關于產品和私域的信息,都只在門口和吧臺小范圍出現,不聒噪,讓你能平靜下來,愿意多呆一會兒。
這樣一來,我的注意力很容易會停留在咖啡的制作中,停留在店員身上。
看評論咖啡是不錯的,但我那天實在喝了太多咖啡,就點了杯抹茶。
體驗完后,我的整體感受是這樣的:
1.設計、品質、效率的平衡
它沒有用很多信息來影響你的決策效率,也沒有因低價而喪失品質。出色的設計感和識別度,整體統一調性的空間,嚴謹的用料和細節品質,讓用戶感覺它可信賴,產品專業,哪怕它是一個新品牌。
2.3個有溫度的體驗
取杯的時候,店員交付給我的是玻璃杯,雖然事前知道會送,但拿到手的時候還是很爽的,觸感品質和設計都不錯,現在成了姚梟巖的新咖啡杯。杯子裝袋之后,店員熱情的讓我拿旁邊的咖啡糖,我拿了1顆,店員緊接著說“抓一大把呀”,此時我的心理活動是“那怎么好意思”,于是又拿了1顆。咖啡糖不苦不甜,但讓我記住了這次體驗。
這種小的周邊和贈品,會讓用戶感到品牌所傳遞的生活幸福感。當然,前提是它做的有品質且有價值。
第3點是和店員的溝通體驗不錯。
過程中我和店員隨意的聊了起來,不知道是因為那天不忙,還是培訓的好,店員的狀態很輕松,而且能感受到他對這家店和咖啡的細微態度。
雖然,和富民路煎餅咖啡的店員尚有距離,但在連鎖咖啡店里,實屬不錯。
這3個小體驗,結合整體品牌的塑造,讓你不會覺得這里很“快”。
據我觀察,Cubic 3目前的營收情況是,大約是工作日200-300單,目前還處于推廣期。
03
小機會和注意點
1.咖啡+全時段熱食快餐,堂食體驗和效率難兼顧
只是突出咖啡和熱食的組合,而忽略用戶體驗,很難有長期的復購。
Pick me就更像是一個接近咖啡店的熱食便利店,或許它針對是全家,但如果是這樣,用在這樣的場景下,會覺得你比全家更好嗎?用戶能理解到這一點差異嗎?
這個場景的打磨可能還有一段路要走。
2.咖啡+早餐,選品和場景關卡
早餐,看上去好像比全時段容易一些,其實不然。
選品是一道關卡。
哪些早餐產品,能同時滿足:10-20元的客單價值感、突破地域限制的認知、現場手作感、出品快、可帶走、最好中午晚上也可以有一些銷量。
與此同時,除咖啡外,飲品是否可以考慮也推出,中式茶?
早C午T,正好集齊。整一個早餐和飲品的基本款集合店。
第二道關卡,如何定義這個場景?
是更像檔口小吃店,還是更像檔口咖啡店?誰的占比更高?它在用戶心里、點評類目里應該歸類在什么位置里?
我目前的建議是:
核心是咖啡,引流的也是咖啡,如果說另一個產品沒有那么吸引人,那么品牌在功能上的核心價值還是一個組合搭配性,場景上應該用咖啡店的調性去提升早餐的價值感和現場感。
但如果加入了茶。
那場景可能又會不同,可能門口擺上龍門陣,要是也開在巨福長這樣的街區,一個閑適的畫面就出來了。
而且,早上和中午的想象空間完全不同。
如果盡興一點,到晚上,如果產品是夜包子+茶/咖啡……
又或者,這個場景就應該整體是一個新的產物,我現在還沒有答案。
3.中國胃的咖啡產品創新
早餐的食物需要更營養健康,咖啡也是一樣。
也許更適合中國胃的咖啡,可以是現磨豆漿咖啡、黑芝麻咖啡、谷物咖啡、豆腐腦咖啡。
快充之余,兼顧養生。
4.藏在咖啡里的感性機會
和新組合新場景適配的,也許是新體驗,Cubic 3的咖啡糖算是,但還不夠好。
咖啡和中國胃早餐,中國早餐已經很久沒發生過變化,但這次和咖啡的結合,是否可以有一些更好的,更高頻的體驗創新。
打工人和創業者,都是咖啡的剛需人口,但相比這個產品組合,她們更需要的是“溫度和人情味”。
尤其是在這個,人們越來越渴望笑聲和溫暖的冬天。
所以咖啡不論和誰組合,都不應該只有性價比和效率。我們需要一些讓工作日流速變慢的調節器,請留一些溫度和人情味在您的小店里,哪怕是店員的社牛寒暄。
讓咖啡成為工作日桌上的松弛、溫度和儀式感。
以上。
也許還有很多,如果你也有想法,我們評論區和“讀者群”里見,今天就到這里。
【關于讀者群】群里會有我的日常分享、和大家的品牌話題探討,以及我們不同品牌咨詢與設計項目中的思考、調研、和創始團隊間的交流碰撞。
加入讀者社區一起探索品牌添加少康微信
本文作者少康沐山品牌咨詢與設計策略負責人
品牌策略 | 品牌設計 | 用戶體驗
推薦閱讀:為寵物主提供真誠、不添麻煩的簡單選擇 | 太陽家×沐山
百年老字號品牌升級 | 南皓老大房×沐山
從用戶出發的品牌價值創新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