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自救
作者:高夢陽,王糈;來源:鈦媒體
對于戴威和ofo來說,現在已經錯過了最佳的“賣身”時間。ofo的結局很可能是最終被滾滾向前的商業浪潮遺忘。
為了自救,ofo拼了。
11月23日,ofo通過APP向用戶通知稱,ofo 99元押金用戶一鍵升級成為ppmoney的新用戶后,可實現永久免押金騎行。
近期,有不少用戶發現,ofo小黃車在退還押金的過程中,出現押金轉入網貸平臺的提示。根據ofo的押金新政策,用戶99元押金升級為PPmoney新用戶的100元特定資產。
根據說明,ofo 99元押金用戶一鍵升級為PPmoney的新用戶后,即認可并同意將ofo 99元押金成功升級變為PPmoney的100元特定資產。升級成功后,特定資產默認出借PPmoney新手福利項目,享受歷史年化利率8%+8%的新手福利,鎖定期30天,鎖定期滿后用戶可申請退出,并在退出成功后獲取相應本息。
對此,ofo回應稱系正常的市場活動,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選擇。如果用戶希望正常退款,ofo表示仍可走正常流程進行,時間為15個工作日。
而據鈦媒體了解最新消息,上線未滿5日,ofo和PPmoney就下線了其押金轉P2P類投資的市場活動。
圖片來源自網絡
ofo為何要與 PPmoney 合作?
根據公開資料,PPmoney 系廣州一家P2P理財借貸平臺,由萬惠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運營。今年7月14日,剛剛獲得6億元人民幣的C輪融資。
根據界面新聞的報道,PPmoney 相關負責人表示,當用戶同意授權把押金轉換成PPmoney投資后,PPmoney向ofo支付一百元一人的導流費,還包括利率。這個活動目前尚在測試階段,測試時間為一周,今天結束,后期會不會繼續合作,要評估轉化率。從理性角度上講,這個100塊的導流成本比行業的獲客成本低。
近日,有多家媒體報道了ofo押金難退的新聞,有觀點認為通過導流,ofo降低了用戶擠兌押金的風險。
對此,ofo方面在回復鈦媒體的說明中稱,此次活動是“一次對共享單車用戶免押金騎行方式的全新嘗試和探索”,也是ofo與PPmoney之間正常的市場合作,用戶在被充分告知授權內容后,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自行選擇是否參與該活動,非強制捆綁。用戶參與活動后,在ofo享受終身免押金騎行的同時,還可在PPmoney享受出借福利。
到底是不是用戶押金轉成P2P投資?ofo 和PPmoney均予以否認。此外ofo也否認了“PPmoney向ofo支付一百元一人的導流費”的說法。
然而對于活動暫時下線的原因,ofo方面稱由于某些合作細節問題,經雙方協商后,做下線處理,上線時間將另行通知。
ofo該走向何處?
今年4月,摩拜被美團收購后,關于ofo何時被收購就一直流傳。
對于買家是滴滴還是阿里,或是與哈羅單車合并。ofo始終一個表態——謠言。然而這些回應,卻難以扭轉ofo如今的局面。首當其沖便是ofo的海外布局,目前ofo已經開始海外大撤退了。
根據媒體公開報道,ofo將從印度、以色列、中東、澳洲、德國、美國、西班牙等8個國家和地區撤出或暫停業務。以下是鈦媒體不完全統計:
7月8日,ofo停止中東地區及以色列的運營業務;
7月10日澳大利亞媒體稱,ofo將在60天內結束澳大利亞的運營業務;
7月18號德國媒體報道,ofo將在未來幾周退出德國市場;
7月19日《華爾街日報》消息,ofo將關閉美國部分城市業務。
8月14日,美國圣地亞哥市當地媒體KUSI NEWS報道,ofo將于8月31日全面退出西雅圖市場,45天內退回用戶押金。
10月30日,ofo進駐城市和歌山市相關負責人表示,已收到ofo正式書面通知,將于本月31日停止服務。
國外大撤退,ofo國內的日子也不好過。“資金鏈斷裂”、“押金難退”等一系列傳聞也是甚囂塵上。
事實上ofo的自救也一直沒有停止過。除了這次與理財借貸平臺合作外,ofo也在官方App上線短視頻廣告業務。此外,ofo還進行了裁員。據ofo聯合創始人于信曾公開承認,5月中時,ofo裁員目標是,從1.2萬降到8000人。大量的運維師傅被“優化”,總部裁員500人。
顯然為了自救,ofo 也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不過從結果來看卻于事無補。
據數據顯示,ofo一共完成了9輪融資,涉及阿里、滴滴、螞蟻金服、順為資本、經緯中國等近20多家投資機構,累計融資額超過20億美元。截至2018年3月,阿里巴巴對ofo的投資額為3.43億美元,持有股份約為12%,據此推算,ofo最高估值約30億美元。
11月14日,ofo創始人戴威現身辦公室,說了一句“ofo不會倒閉,其他都有可能”。然而對于戴威和ofo來說,現在已經錯過了最佳的“賣身”時間。ofo的結局很可能是最終被滾滾向前的商業浪潮遺忘。
經授權轉載至數英,轉載請聯系原公眾號
公眾號:鈦媒體(ID:taimeiti)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