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雙11對比天貓和京東,我為什么覺得京東越來越沒戰斗力了
作者:三廢人,來源:廣告百貨(storead)
本文為「廣告百貨」所有,如需轉載,請到后臺留下所需授權的公眾號
一年一度的雙11又結束了,
今天我們不聊消費,
來聊聊這10年天貓和京東雙十一推廣的策略變化,
以及我為什么覺得京東越來越沒有戰斗力了。
先說一個現象,今年雙十一其它電商平臺幾乎沒有聲音,甚至連推廣都沒有看到,似乎只留下了天貓和京東。
而在天貓和京東比拼當中,天貓雙十一的總成交額2135億,比去年1682億多453億,京東總下單額1598億,比去年1271億多327億告終,可以看到隨著一年比一年的銷售額增長,數據已經開始慢慢顯示拉開差距的征兆了。
雖然劉強東不止一次說過京東的模式將最終的超過天貓,雖然我不懂商業模式的利弊,但目前無論是推廣上來看,還是最后的結果來說天貓都略勝一籌。
(就拿我個人來說,我已經很久沒有上過京東了,即便是挑選手機類的產品,我也基本上逛天貓了,我還是今天要寫這篇文章才看到有人說京東比天貓便宜些,我才想起京東也打折,去象征性實驗了一下)
而這樣的結果我想不是沒有原因的,從推廣上,我發現京東越來越沒有優勢了,倒不是說推廣力度的問題,幾年過去了,京東還在打“好物”的點。
幾年前“品質好物”確實是京東的品牌核心DNA,而隨著天貓不斷的升級已然和淘寶不是一個體系內的產物了,在互聯網越來越透明的基礎下,雙方的產品已經沒有太多的差別了,至少對消費者而言,這種感覺越來越小了。
我做了一張圖片,讓我們來看一看天貓和京東這十年來雙十一的廣告語,試著從中看看它們的與消費者溝通的策略變化,對消費者的影響,以及我為什么會覺得京東越來越力不從心。
從上面的圖片,可以清晰的看到2009年到2014年天貓在培養消費者在雙十一這一天習慣,慢慢的弱化光棍節,強調購物節的屬性,主要的策略是低價。
2015年開始,繼續強化雙十一的節日屬性,強調購物的歡樂,而打折幾乎已經成為消費者的共識了,退居到二級信息,溝通內容上,開始偏向于感性層面。
更為震撼的是天貓居然聯合電視臺,舉辦了“雙十一聯歡晚會”,將狂歡進行到底。
2017年,我個人認為是天貓雙十一質變的一年。
如果說前面看起來還是在促銷層面上的話,2017年已經上升到了文化的層面,“祝你雙11快樂”不僅僅是一句祝福,而已經是一個不可忽略,人與人之間應該有互動有溫度的節日日常了,消費只是順便罷了。
我們再來看看京東
京東前兩年顯然沒有意識、或者說根本沒有重視天貓(天貓在2012年之前還叫淘寶商城),在看到天貓兩年雙十一之后,突然發現苗頭不對。
2012年開始劃水試了一年,2013年正式和天貓開戰,直擊天貓的短板,“不光低價,快才痛快”,諷刺其物流太慢。
在其后的幾年內,一方面以京東快遞小哥來繼續突出其物流的優勢,另一方面反復的擊打天貓平臺的產品假貨太多,品質不太高,車轱轆話來回針對,呼吁消費者要理性消費。
而在傳播層面上,還有另外一個最大的區別,從2011年起,天貓就將雙十一進行了統一的圖像化,而且從購物狂歡節到全球狂歡節,在一直的不斷優化。
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在2015年,將雙十一的logo融進了貓頭中,至此真正的將雙十一和天貓緊緊聯系在一起,即看到這樣的圖形,就意味著天貓雙十一來了。
而反觀京東,無論是從名稱上還是圖形上,都非常的不清晰,在2017年才真正定義成“京東全球好物節”,從2016年才開始有正兒八經的雙十一圖形化logo。
現在,我們再回過頭來梳理一遍,京東雙十一到底為什么力不從心就一目了然了。
第一,品牌意識不夠,系統感不強。
看到這里我們會發現,京東在雙十一的進程里一開始就陷入了被動的狀態,有一種開始瞧不上后來又不甘落后,給人的感覺始終是個追隨者,而且酸氣十足,格局很小的感覺。
不僅是雙十一,而且其它很多動作都在天貓之后。比如說“超級品牌日”、“超級品類日”、“國潮”等等,包括天貓的兄弟淘寶出了個二樓,京東也出了個二樓,我記得很多都是天貓出來之后京東才開始,幸好在商業上這不算抄襲,否則沒法玩了。
這一切的原點是京東不注重集中營造品牌的影響力,不從品牌端去考慮問題,還是以銷售為主要驅動力。雖說京東有時會有一些傳播力不錯的推廣,但整體看下來,京東的推廣呈現非常的亂,有的時候搞不清楚哪個是哪個。
一會京東手機,一會京東數碼,一會又京東XX,然后一會京東品牌來了個一波推廣,而且在同一時間段,主題還不一樣,反正作為一個消費者來說,整個品牌的辨識度是散裝的,唯一清楚的是京東推廣了,有折扣。
反過來看天貓它的品牌意識非常的強,而且集中,天貓每年就固定那么幾個大節點,一個三八女王節、一個年中618、一個潮流盛典,一個雙十一、一個年貨節,內容上基本上以天貓品牌的角度主推,給消費者的記憶都在天貓平臺上。
第二,短期策略及時,但長期策略沒跟上。
雖說劉強東的商業格局還是非常先鋒的,B2C的商業模式,利用自建物流體系保證商品的質量和提供優質的服務,但京東在與消費者的溝通上,總有一種趕鴨子上架的感覺。
不得不說,在雙十一剛剛被消費者認可的時候,京東那幾波針對性的反擊,說實話還是挺對味的,有種抓住了天貓小辮子感覺。問題是想打敗競爭對手沒問題,但不是這么個打法,幾年過去了,天貓慢慢的都把小辮子剪了,京東還是這幾招就有問題了。
就像文章最開始說的那樣,天貓在這幾年的發展中商品的品質已經慢慢提上來了,而且將蘇寧納入了旗下,物流上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還拿“好物低價”說事,已經打不進消費者的心了,差別已經沒有那么大了,除非能證明,但顯然證明不了。
反過來天貓在硬件慢慢都跟上的情況下,軟件還沒有落下,京東能贏才怪。
第三、理性訴求是個雷。
為什么這么說?要是消費能理性的話,那世界上就不會有消費者了,所謂的理性消費,那是在錢不夠的情況下。
比起天貓的走心溫情,縱觀京東雙十一所有的廣告語,幾乎都是冷冰冰的理性訴求。這對于京東來說,我覺得是非常危險且不明智的。作為一名常年消費的消費者,基本上所有消費相關的信息對他們來說是透明的,有基本的判斷,而且越往后消費者越不需要品牌方去教育他們。
如果非要教育,除非有明顯的優勢,當雙方差距都不大的情況下,潑了一盆冷水,無疑是潑給了自己,因為品牌好感度比不上啊。
另外,今年雙十一京東出了一支品牌TVC,真的讓我很失望,感覺和消費者已經沒感情了,沒話說了,文案和手法,更是幾年前的,已經不能再老套了,看完異常冷靜,毫無感覺。
最后,我建議所有的品牌,在傳播上不要用想象不到的不具象的詞語,因為我已經快想象不出京東到底好在哪了。
當然了,還是希望京東能重新燃起來,從個人來說,我希望看到精彩的對決,從行業來說,任何一個行業都需要勢均力敵的對手,否則壟斷不是一個好現象。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作者公眾號:廣告百貨(ID:p2gift)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5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