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你的設計一開始就是錯的
“嗯”“嗯”“嗯”
“好”“好”“好,沒問題”
這是會議室里,作為設計師的你,嘴里一直答應著的,事實上,腦袋里早已彈幕萬千:
“他在說什么”
“這么傻X的要求也可以?”
“周三就給圖?怎么可能?”......
然而,
坐回到電腦前的你,
腦子里一片空白。。。。。。
想在設計之路狂奔,怎奈路上沒有指示燈,
還到處都是坑,此乃brief認知障礙癥臨床表現。
通常來講,Brief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認知:
是什么、為什么、做什么。
是什么,是要了解甲方爸爸的品牌定位、產品特點,這是進行設計的基礎;
為什么,是要知道甲方爸爸找你的目的、想要傳遞的內容,也正是此次設計之旅的終極價值要求;
做什么,形式上來講,可以理解為創意表現形式,比如是要做熱點海報還是H5;內容上,自然就是創意了,而這,也是你的設計最直接的價值體現。
此三方面,認知到位,就是設計的指示燈,而無論哪一方認知不到位,就會轉化成為你的設計路障。
以上,對很多設計新人會有些許幫助,而一些職場老手看到也許會嗤之以鼻,“這我會不知道?!”是,你都知道,可你就是設計不好。這種情況下,你犯的錯誤就是,浸淫職場多年,套路已然根深蒂固,所有的brief對你而言都是一個brief,你的所有作品都是敷衍品,早在認知brief之前,就已經丟了設計的初心。此乃brief認知障礙---絕癥,藥石無醫。
Brief理解的好,奈何執行能力不行,設計出來的作品自然不會讓人滿意;
brief理解不好,執行能力還不好,“不好”ד不好”,正可謂double kill,殺傷力可想而知。
找參考圖,往往都是設計開始執行的第一步,從參考圖里,可以揣摩客戶的心理,可以為下一步執行指明方向。不過,參考圖也是把雙刃劍,這個形容詞雖老氣,但也是九年義務教育熟悉的味道,理解起來毫無障礙。因為劍走偏鋒的話,參考圖就可能成為抄襲的受害圖,這多是由于設計師本身執行能力不足,過于依賴參考圖,反而做出個第二張參考圖,隨之惹出一系列抄襲的麻煩事。當然,有意抄襲屬于道德不足,不列入此類。
還有一種情況,則是“我明明就按想法做的啊,怎么做出來就奔偏了呢?”,就好比早上想好了中午要吃大盤雞,中午下樓時卻和同事一起去了黃燜雞,雖說都是雞,但一個新疆雞,一個山東雞,自然不同。簡單來說,就是你飄忽不定的思緒,會擾亂設計思路,這便是設計經驗、智慧不足的表現。
所以,想要避免執行偏差,除了要提升技能,還要在經驗中提煉、累積設計智慧,以便在設計的過程中合理的把控、利用你會隨時跳出來的想法。
“五彩斑斕的黑”
“小一點同時又大一點”
“圓潤的棱角”
“還是第一稿更合適些”
改到第N稿的時候再聽到這些要求,你是淡然接受,還是分分鐘想羽化登仙?
事實上,修改過程對設計師和客戶來說,不是你我皆歡,便是傷敵一萬自損八千,客戶不滿,設計不愿,拉扯間,人失去耐性,作品又淪為敷衍品。
而此所指的脾氣,并非設計師本人的脾性,而是指設計師對自己作品的脾氣,是修改到最后,連一眼都不想多給這張圖,還是就算吐槽客戶千萬遍,仍愿意對自己的心血如初戀呢?
一個作品,對得起客戶給的毛爺爺,算職業道德;對得起自己的付出,才算對自己負責。
一步錯,步步錯,往往都是失敗者給自己找的借口,每日三省吾身,然后改進,沒有比當下更早的時候。
最后,祝愿所有的設計師:
于作品,不失分寸;于自己,不失身份。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