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救救光明乳業吧! 哪怕看在老廠長的面子上啊!
今天又在微博看到了和光明乳業有關的消息
【光明乳業三季報凈利潤下降超60% 管理層集中辭職】
這個標題赤裸裸擺在那里,怎么看都不是什么好事。
而我們的光明本明,也就是慢慢悠悠的被財新網發了通稿子。
忍不住要回顧下我們的光明,今年都“干了什么”?
但凡做市場做品牌的人,被問到這個問題腦子里首先就會去想這幾件事:
最近做什么營銷了沒?各個渠道有投點什么東西沒?
哪怕KOL日常,寫點好話了沒?
新品有啥曝光么?有新品么???好像沒看到新品啊?
TVC好像也很久沒看到啦?
戶外,emmmm,好像也沒有哎...
不止2018,2017、2016好像也都不知道光明到底在點干什么。
所以,我們的光明,到底干什么去了?
被要求漲價
【網友刷屏求漲價,光明冷飲:堅持親民價】負責人回應,作為廠家,他們也非常理解消費者對光明產品的迫切需求和誠摯的感情,作為國營企業需承擔社會責任,在企業的成本和渠道費用上漲的前提下,考慮到廣大消費者的承受能力和產品的性價比。光明今年對棒冰產品進行了適當的提價!
os:不想看負責人在說寫什么,pass
【消費者難買到、廠商不敢輕易漲價,上海老字號光明冷飲如何謀變?】“一開始,我覺得像光明這種老牌子,肯定很好買,可是連續找了三四家便利店,都沒有找到,后來一直走到魯迅公園附近的一家煙雜店,才在冷柜的角落里找到。便宜是便宜,3元一盒,但是就是找起來實在不方便。”上海市民安女士說,前陣子,為了幫5歲的女兒買光明三色杯,她差不多走了五條街才買到。上海益民食品一廠總經理助理李維濤表示,光明冷飲是上海人的集體記憶,旗下產品大多走的是物美價廉的中低端路線,“原材料是一年年上漲,但是我們如果提價,哪怕只是漲一角兩角,也同樣傷害老客戶們的感情。其實直到現在,光明冷飲最常見的棒冰,我們也是生產一支虧一支。”
os:不,你有輕易漲價的資本
既然你悶聲不響,那我來給你發聲吧
光明,一個埋頭苦干,卻悶聲不響的品牌
2009年衛生部制訂新的牛奶國標,在兩大乳業巨頭影響下,新國標菌落總數提高4倍,蛋白質含量從2.95%降到2.80%,均低于1986年農業部標準,全國嘩然。
而在2016年,光明、三元、完達山等乳企自行推出等同美國歐盟的“農墾聯盟”行業標準。
光明這樣一個玩不來營銷,炒不起熱點老牌,著實讓人心疼
想想我們這些江浙滬區的人,誰還不是光明一手帶大的?
十多年前就已經存在的光明隨心訂,鮮奶裝在玻璃瓶里,蓋上錫箔紙。
每天一清早叮叮當當送到每家門口的牛奶箱里,再被我媽強行按著頭喝牛奶。
“不喝牛奶長不高的!”,“小逼樣子,專門訂了牛奶也不喝”,“儂切伐?伐切切嘎桑”
長大了之后才知道這叫乳糖不耐。
眼看著奶瓶上的錫箔紙越來越高檔,光明卻是一天比一天落寞。
光明啊,你是我們全村的希望
你要振作啊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