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華錄》殺魚鏡頭,意外翻紅大潤發老梗
小編前兩天在看《夢華錄》,顧千帆正一臉嚴肅地以精湛的劍術做一道壽宴魚膾,彈幕突然出現了一股泥石流——
顧千帆在大潤發殺了十年魚了!
一秒出戲,差點沒把我笑岔氣哈哈哈!大潤發本發出來認領員工,網友們也炸開了鍋——
有些朋友可能會一頭霧水:大潤發和殺魚有什么關系?
不要緊,我們先一起來復習下“我在大潤發殺了十年魚”的梗。
一、《夢華錄》殺魚鏡頭,意外翻紅大潤發老梗
此梗源于一個大潤發視頻,殺魚師傅對著鏡頭說了句:“我在大潤發殺了十年魚”(沒找到視頻,放個大潤發殺魚gif,給大家感受一下殺魚速度)。
沒想到火眼金睛的網友一下就發現了華點,以“昆侖山練劍”梗的句式為基礎,進一步造梗為:“我在大潤發殺了十年魚,我的心早就和手里的刀一樣冷了,你以為我會在乎嗎?”,意思是:心冷了,很寒心,自己不會再輕易被傷害,因為心已經很冷了。
此梗一出,迅速成為抖音熱梗,引發無數二創。
背后真正的情感,也可以用一個句話解釋到位:我沒事啊,我很好啊。
話說回來,網友老師們這波殺魚聯想屬實到位。
這不,連《夢華錄》官博和顧千帆本人都被戳中笑點,親自蓋戳認證——
《夢華錄》官博:原來顧司尊是大潤發優秀畢業生。
顧千帆:殺魚請移步皇城司。
大潤發這波妥妥人生贏家,人在家中坐,廣告從天上來,關鍵還是免費的!
各位網友老師還給大潤發解鎖了新身份:大潤發,乃皇城司旗下產業,顧千帆為官十二載所在地。入職大潤發,買房不是夢(孫三娘該不會是你們離職的殺豬師傅吧?)。
既然不少網友有熱切的打卡心,開封(宋朝東京)的大潤發要不要考慮順勢開一個顧千帆殺魚打卡點?
旁邊的魚缸就貼一張海報:永安樓供應商,顧千帆差點買的那條魚。
二、舊梗復火?其實已經玩梗快一年了
出于笑(職)點(業),小編開始考古大潤發,結果發現了更多的華點:
原來這次殺魚梗并不是再次翻紅,這個梗大潤發已經玩了將近一年了。
去年殺魚梗在抖音大火后,大潤發便將此梗融入品牌的常態營銷中,在玩殺魚梗的路上一去不復返。
1、游刃有“魚”的品牌對話
大潤發與其他品牌的殺魚梗聯動,鮮少是濃墨重彩的官宣合作,更多是在社交媒體平臺以低成本接地氣的形式進行日常互動,互相調侃或評論捧場之間,得以窺見逗趣的品牌靈氣。
太二酸菜魚來逛大潤發,還不忘展開殺魚、打撈技術的學術探討,真是又卷又專業。
盒馬不僅號召大家摸魚,還要送魚,嗅到危(玩)險(梗)信號的大潤發亮出殺魚警告:再摸魚我可要殺魚了。
魚:您有事嗎???
堪稱社交天花板的大潤發,擁有諸多品牌好友,微博評論區下總有不少品牌(王老吉、高德地圖、天貓……數不勝數)日常捧場互動,排面十足。
2、如“魚”得水的殺魚周邊
殺魚梗大火后,大潤發趁熱打鐵,陸續推出相關周邊,殺魚梗得以具象實體化。大潤發對于周邊物件的選擇也貫徹了「接地氣」的原則,T恤、圍裙、刀具等均為日常用品,使用率高,無形中強化了消費者對殺魚梗與品牌的場景記憶。
繼去年8月推出「殺魚」款T恤后,大潤發又于今年6月推出「殺魚」款圍裙。
大潤發還專門為殺魚師傅拍了條廣告片,在殺魚梗借《夢華錄》翻紅后,重磅推出與張小泉聯名的殺魚刀。
此處插播一個熱知識:張小泉,中華老字號,刀剪行業中唯一的馳名商標(強強聯手,大潤發面子很足!)。
顧千帆:喜茶和盼兒聯名做了茶飲,那我的刀具聯名呢!我的十米大刀去哪了!
3、“魚”日劇增的日常營業
大潤發將殺魚梗拆解為“殺魚師傅、魚、殺魚”三個概念,以social風融入到微博、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平臺的日常運營中。頻率上,并非蜻蜓點水,而是穩定輸出。內容上,既有對相關熱點進行呼應,也有化身段子手自行造梗。
「不忘初心的殺魚師傅」
節假日不忘十年殺魚初心,堅守崗位,兼職卷王。
一邊上班一邊摸魚,說得不就是咱家殺魚師傅嗎?
「個性十足的自家魚寶」
臨近年底,無心上班,只想安全活到明年(魚:你別過來)。
有幸被拍登上央視,趕緊發條微博祝賀魚寶游上魚生巔峰。
霸王洗發水和魚寶同框,可惜它不是霸王心心念念的虞姬。
日常吐槽兇神惡煞的魚寶。
「不斷刷新定義的殺魚動作」
重新定義愚人節,再造梗中梗:難道不是“魚”人節嗎?
山東高考物魚鰾題難上熱搜,氣得考生發微博殺文字魚泄憤,大潤發趕忙上前敗火:消消氣,送你把殺魚刀解氣(這廣告,夠絲滑!)。
不知道大潤發的運營老師還認不認識魚字,反正寫到這里我已經快不認識了......一連串穩定輸出的玩梗操作,也難怪網友看到「殺魚」就會條件反射大潤發。
大潤發諸如此類的玩梗營銷數不勝數。不知道各位有沒有一種感覺:看大潤發的動態,好比在看朋友圈。沒有生硬的廣告植入,大多是基于生活體驗觀察的有趣碎碎念和分享。
動態下大潤發與網友的互動也是一大亮點,地位平等,親如朋友,沒有任何一方降低姿態的討好,也沒有生硬無趣的官方口吻,成功跳出消費者不買賬、品牌無效營銷的窘境。
有來有往,才算是有效玩梗。
▼
網絡算是讓大潤發玩明白了。感謝大潤發給咱們貢獻了這么多笑點,不過笑完也該學習一下,不然摸的魚通通會被大潤發殺掉(不是。
大潤發的殺魚梗百搭體質的養成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品牌持續不斷的接梗常態營銷的結果。網絡熱梗免不了會逐漸“涼涼”,但大潤發做到了熱度延續:將網友為之創造的殺魚梗融入品牌與消費者溝通的日常語境中,在微博、小紅書、抖音等強社交屬性的平臺大膽玩梗。通過長期的內容積累和接地氣的互動,將“殺魚梗”鍛造成品牌記憶點,成為大潤發自帶的內容流量紅利和社交貨幣。
留得“魚梗”在,不怕沒柴燒。大潤發梗王的位置算是坐穩了,不禁搓搓手期待日后持續更新的千言萬“魚”。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8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