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子啊,聽嘎叔一句勸,ibox水太深,你把握不住的
一家成立不到一個月的數藏平臺,錢一分沒募集到就已宣布解散。開發經驗都不敢寫進簡歷里去。
最近關于Ibox這個平臺的新聞和謠言漫天飛,有說大學生虧錢跳樓的,也有說平臺割韭菜跑路的,里面真假參半,一時間謠言和段子多得直上熱搜,甚至把隔壁平臺的粉絲群都搞炸了。
甚至還有人曝出整個公司已經從海南跑路,外賣無法送達,里面空無一人。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始作俑者,ibox。
老話說得好,黑紅也是紅,如果說之前ibox是粉紅,現在真的可以說紅得發黑了。
本來大家一起賺錢其樂融融,哪怕Luna把整個幣圈都帶進溝里了,ibox都堅挺無比。但是加密圈還是那個加密圈,睡一覺醒來,就是兩番天地。
媒體、新聞、吃瓜群眾瘋狂FUD,陣勢不小于Luna。在ibox里面的用戶恐慌被拉到頂,紛紛出逃,導致NFT價格大跌,忙壞了公司的CEO李總,每天的工作就是辟謠。
此次“爆雷事件”,說到底還是因為之前太賺錢了,搞得一大批分散在各個平臺的用戶都轉投ibox。有那么一段時間市場上只有兩種平臺,一種是ibox,一種是其他平臺。哪怕是到現在,你去搜NFT熱度,ibox相關NFT還是牢牢霸榜。
熱鬧歸熱鬧,吃完瓜我們靜下來想一想,國內NFT的發展真的只能靠這種投機性才能出圈嗎?真的就是黑紅也算紅?
項目起底
據我了解ibox最初是火幣旗下的一個項目,后來火幣清退,把這個項目賣給了一個公關公司。這個公司呢,和之前的一個割草項目鏈客莫克也有點關系,后者現在在gate處于歸零躺平的狀態,所以也算是有點前科。
天眼查上看到實際上控股的是超級星鏈。另外要提一下,公司相關侵權糾紛也不少,主要是集中在著作權這一塊。
ibox正式上線時間是去年6月,算是國內NFT平臺中前輩中的前輩了,積攢了多用戶群體。不過讓人很不舒服的是,ibox最初運行的時間大力在學生之間宣傳和拉人頭獲客,導致將近1/3的用戶都是沒有收入想要投機的學生。
從跳樓謠言出現之后,ibox一次又一次升級,時間一次比一次長,還出了公告禁止小于21歲的用戶參與,其實也變相證實了之前混亂的狀態。
這場鬧劇大家自行判斷,不可否認的是ibox也觸及了其他平臺的利益,也不排除同行搞事的可能。
我這里用的詞都是NFT,因為其實ibox和我之前說的數字藏品是不一樣的,它明顯包含了具備金融屬性的二級市場。
既然有了二級,那我們就要用NFT的標準來評價它。但這些藏品也好,版畫也好,到底是不是真的NFT,大家都不知道。
很多文章都在爆料說他這個NFT是提不到錢包的,甚至合約地址也查不到,但是CEO李總也出來辟謠并發布了合約地址和鏈上標識的截圖。
由于市面上造謠的文章實在太多了,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我自己挑了一個NFT試了下,合約地址這邊是省略的,然后也點不開。
這就比較尷尬了(狗頭),可能是我操作方法有些問題,希望李總受累能教下大家。
言歸正傳
所以對于用戶來說,在國內這種NFT平臺大家該怎么看待呢?
現在比較成熟的NFT市場,作品是不需要綁定平臺的,同一個NFT可以掛到不同的地方售賣,比如我可以掛opensea,也可以掛dydx。
如果你玩的NFT交易平臺只能在自己平臺里玩,然后又有二級的功能可以炒作價格,那很有可能是一個資金盤,甚至連區塊鏈項目都算不上。
流動性才是NFT的生命,我說過很多次。目前NFT的價值基本完全依賴于社群推動這件事,已經是NFT主流玩家的共識了。基于這個條件你再打開看看你玩的平臺或者藏品的社群,聊天記錄是討論項目價值多,還是在喊單的多?
如果說是平臺主導而非NFT項目本身,很容易出現的一種情況是,一旦FUD或者拋售,整個平臺的價格都會一起崩。像opensea這樣的成熟的二級市場,基本不會說被一個NFT帶到溝里。
合規風險,我們國家是明確禁止投機炒作NFT的。這個也不用多解釋了吧,也許某天文件一下來,平臺就沒了。
另外大家要留意平臺的充值提現規則,任何支付寶銀行卡直充的二級市場,全都要留個心眼,監管在這方面是非常敏感的。
沒有完善的第三方支付、代付機制,充值又過于簡單直接,這就好比詐騙短信催你趕緊轉賬支援,已經不是有沒有的問題了,而是蠢不蠢的問題。
如果大家是想要投機掙錢,通過交易NFT獲得利益,還是不要碰這樣的平臺。
如果你的興趣更多在于收藏,當一個NFT即使真的爆雷了,跌倒山底了,你看著那個小圖片還是能覺得很值的,那可以試試參與。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