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萬碩博生,是喜是憂?
近日,教育部說我國10年培養了60多萬博士和650多萬碩士。消息一出,不知道您作何感想?反正年輕人啊已經在網上開《吐槽大會》啦。
有的說是“培養”嗎?分明是“被逼”的,誰不想本科就畢業,哪知道就業這么難,只好回爐讀研究生了。有的則幫忙分析道:現在研究生十個畢業五個考公務員,二個考事業編,兩個進國企,還有一個繼承家業。
那么,年輕人為何開始反感學歷了呢?
這背后原因主要有兩點:
其一,大學教育已經慢慢從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教育,高學歷文憑越來越多,優勢性自然也就下降了。
其二,行業的馬太效應日益加劇。許多行業的業務流量都會向頭部企業或個人集中,換句話說,現在只需要少數關鍵人就能完成絕大部分的工作或者業務量。
在當下 “3000塊雇不到農民工, 只能雇個大學生”的怪現象層出不窮,在許多人刻板的印象里,藍領就是“流水線上的螺絲釘”、“問題少年”、“農民工”的代名詞,而跟藍領掛鉤的技校生,也因此在許多家長和學生觀念中被視為“低人一等”。這種根深蒂固的歧視,使得大眾對藍領的認可度和接納度都比較低。
我一個朋友講了一個他在德國出差的經歷,他說:夕陽西下,無論你是下水道工人,還是高級工程師,下班后都可以在同一家咖啡館的餐桌上談笑風生。在歐美“藍領收入超過白領”的討論其實不存在,因為他們早就習以為常。
未來人才的競爭看能力,而不是憑學歷。
由此,我們不得不反思,未來的社會,真正需要培養的到底是什么能力?在育兒道路上,除了雞娃,雞成績,雞名校,是否還有更重要的考量指標?
關注,有話郝說,一分鐘商業洞察!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