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上午八點,我接到了居委的電話,聽到核酸異常四個字時,整個人好像被推到懸崖邊,不知所措。在等待重新做核酸的期間,提著的心一直懸在半空。我查詢了網上可以帶去方艙的物資清單,不停地往行李加東西,從一個小小的登機箱,換成了一個28寸的大箱子。檢測結果出來的前一天,我很認真地吃了一頓飯,洗了個澡,做足準備。當淺綠色的【陰性】出現在自己眼前時,我躺在工作椅上長出一口氣:馬上給公司、家里報一聲平安。第二天,我就報名做了社區志愿者。”
——廣告人Jessica
四月的上海
喧鬧與繁華伴隨著春光,和春去
三月底,疫情突然變得嚴峻
上海分區靜態管理
一切來得猝不及防
工作、生活交織在不安的忐忑中
核酸,抗原,網購,團購,新聞,朋友圈,云辦公
疫情擾亂了曾經的井然
一個蜃樓空境突然而至
這是一個時空氣泡里的上海
這是一段需要記錄的時間
我們記錄下一些滬地廣告人
在這段時間里的戰疫瑣事
以字刻錄,待至時光泛黃
再回首
我們,為這座城市努力過
空橋
一個導演拍攝上海“空橋”的故事
3月28日,浦東、浦南及毗鄰區域先行實施封控。
陸家嘴金融中心除了跳動的交易數據,一切呈靜止狀態,街上沒有一個人。
家住黃浦濱江,《一條》的導演杜文慶,正站在清晨的陽臺寂寥地看著窗外。
從他家里的陽臺望去,能看到整個南浦大橋,這個一步跨過黃浦江,走過了30個年頭的圓夢之橋,此時此刻,沒有一輛車駛過。唯一還在緩緩移動的是橋下流淌的河,和幾艘慢行的船。
“平時尤其是早晚高峰的時候,整個橋全是滿滿當當的,網上你也可以查到這個數據,南浦大橋、盧浦大橋每天車流量是十幾萬輛。”
駛滿車的南浦大橋,是杜文慶眼里每天的固定風景,他爺爺奶奶輩都是上海人,這種空橋安靜的畫面,對他來說幾十年從未見過。驚訝又不安,仿佛這是個平行世界的上海,他決定出門,去走進這個上海。
“上海的小區三月中下旬就陸陸續續開始被封了,現在已經是一個比較艱難的時期。醫務人員等抗疫工作者都在非常辛苦地工作。作為這個廣告行業或是新媒體領域里的人,我們真的能做什么實實在在的事情,幫到這個社會、這個城市。我覺得通過我的專業去記錄一些看到的東西。”
憑著多年拍攝影像的敏感,杜文慶知道拍攝這四座上海空橋,會成為史無前例的畫面素材。
“從早上9點開始,就先去拍離我最近,5分鐘車程不到的南浦大橋,然后是盧浦大橋,緊接著在11點前趕往北面的楊浦大橋,12點開始拍攝......2點多拍完我就回到公司,坐在電腦前就開始找素材剪輯。”
整個過程杜文慶基本上沒有休息,馬不停蹄地奔向四座橋。
“我當時的想法就是一定要在當天發出去,逼著自己要把這個片子做出來。大概花了四個小時的時間把四座橋拍完,然后當天下午就剪輯完成,晚上之前就已經發布了。”
《空橋》
連接南市區(現黃浦區)與浦東的南浦大橋,寬闊的橋面,空無一車,
連接盧灣區(現黃浦區)與浦東的盧浦大橋,寬闊的橋面,空無一車,
連接楊浦區與浦東的楊浦大橋,寬闊的橋面,空無一車,
連接徐匯區與浦東的徐浦大橋,寬闊的橋面,空無一車。
偶爾泛起的風讓近處蜿蜒的引橋有了一絲扭動;伴隨著倒映在水中的橋身,悠悠地蕩漾。密集的牽引繩訴說了昨天的車水馬龍;橋面延伸至對岸,仿佛大喊一聲橋的對岸都能蕩氣地回應。
那一天,還有很多杜文慶們。他們拍攝記錄下這個前所未有的上海,這個應該不會再有的上海。
“這個視頻的數據當時每個小時都在增長,轉發基本上一個小時再漲1000的樣子,一個晚上的時間已經將近破萬,第二天29號的早上已經過萬了。”
很快,視頻的瀏覽量超過了10萬+。里面有一條留言讓杜文慶浸濕了雙眼,也獲得了力量,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這個突至的空橋,將過去。
2022年3月28日,杜文慶這條視頻,將永遠留下。
“作為我這個職業和行業,用片子去感染更多的人,這應該是我們可以做的有力量的東西。這個行業,就是靠文字、照片、設計、視頻等內容去凝聚力量。堅信我們能共同度過這個艱難的時期。橋它依然會如曾經樣子,連接你,我,通向美好彼岸。”
鏡頭封印了時間,留下一座城靜態的記憶,這是對這座城因愛的惦記。
云拍
三個疫情間“云拍片”的故事
3月28日至4月5日,封控伊始。
彼時的上海漸入沉靜,但各自的工作依然如昨,在線上運轉如常。
勝加廣告的Jackie在三月底的時候正好休年假,想說趁著這個時間,搬進新房子。前腳剛進新居,后腳便是封樓。擔憂沖淡了喜悅,那就讓工作去對沖擔憂吧。Jackie開啟了新一輪的工作,她特地給自己搭了一個亂中取靜的辦公角落,數著僅剩6包的掛耳咖啡,心里默念:新挑戰,來吧!
“我們團隊在3月初的時候就接到這個品牌的需求了,世事難料吧,遇到了疫情,我休完假就剛好進入到這個項目執行階段,不能停,只能說采取云拍片的這樣一個形式去克服。”
早上8點鐘,團隊小伙伴全部開啟云監拍模式。而Jackie的搭檔SCD阿明更是從7點鐘就開始和現場溝通,把控現場打燈、布光。他們一起合作過很多片子,云拍片還是第一次,也是一種特別的體驗吧。
“云拍片的流程其實和普通拍片的流程基本一致。當你預判到這個創意可能會采用云拍片的方式時,在提創意階段就會考慮說,盡量用相對輕盈和更易執行的方式去實現這個idea。”
流程相似,畢竟無法到現場,做不到與演員和導演的及時溝通。遇到長文本,容易念錯的詞,嚴謹細致的Jackie還會用拼音,一個個先標好,提前給到演員、制片等相關工作人員。
對內對外,充分地準備,給予Jackie的是一種篤定,更是一種踏實。
“雖然不在片場,但是我自己是會把那個拍攝流程和腳本都打印出來,營造出和片場一樣的儀式感,不能因為在家就有絲毫懈怠。另外一旦開始云拍,必須做到絕對的專注,我也會事先與家人打好招呼,今天沒辦法分身任何事情。”
從早到晚,全天眼睛都得盯著屏幕,Jackie回憶前幾天的云跟片過程,從她的聲音里,我們能感到疲憊。
“飯基本上都是在那個書桌上面吃的。上廁所也是利用,打光或者轉景的這個時間,趕緊去。一天跟片下來就是屁股疼,脖子疼,眼睛也花,不過收工還是很快樂的,哈哈。”
專注于工作,讓Jackie疫情期間更多置身周遭事外,但她更希望在一個方寸天地中,安頓好自己。
對于創意而言,云拍片與普通拍片最大的差別可能在于前端的創意本身。
但制作則不同。
跨媒介制作公司Prodigious的Jasmine Huang有超過20年的監制經驗,說起上海疫情下困難重重的云監拍,也是一再感嘆團隊的艱辛和努力。
“云監拍這個概念誕生在2020前,當疫情第一次大面積影響到制作業的時候。我們只能借助Qtake 這樣的技術同時連線在世界各地的制作團隊,確保團隊雖然不能在同一地方拍攝,但也可以在云端達成一致。比如我們制作的導演是其他國家的,若是放在從前,我們會讓他到國內來。但是碰上疫情,我們就沒辦法這么做了。”
兩年多來,Prodigious的監制團隊也早已習慣了這樣的工作方式,不過今年的情況則嚴峻很多。
“你不確定會突然發生什么事情,人不能出來了,場地無法使用了。留給我們的時間就這么多,意味著我們需要花三四倍的精力、財力和很多團隊的配合再重新去尋找合適的人選、場地,準備多個備選方案。”
三月疫情日趨嚴峻,隨著在各區實施48小時封閉式管理,制作前置更加困難。器材調配 、拍攝地轉移 、各方協作 、封控與自由人員交換 、方案備選等等。她一直鼓勵自己和激勵團隊,制作就是解決問題,辦法一定會有的。
“制作要顧及的方方面面實在是太多了。人員、時間、效果。從想盡辦法保住自己綠碼爭取能去到拍攝片場的導演,到隔離在家但是隨時在線指導的廣告公司,再到每天每時每刻不停備案的監制,安撫著各位隔離在家的不同客戶的客戶部,還有更是必須要回到辦公室的后期團隊......想各種各樣的辦法,以保證項目在各種艱難曲折中也能順利推進。”
用她自己發在朋友圈里的話來說,每天都是跌宕起伏。
“我們后來有一個拍攝是早上8點開拍,我們等到開始前一天的下午1-3點才把整組人湊齊了,疫情給我們造成了很大的麻煩。封控以來,制作工作也從未停下來過,我每天只做一頓飯,經常分成三頓吃......我們這個行業就是很苦,偏又是疫情的困境,那真是苦上又苦,黃連苦。怎么辦?克服唄。看到最終片子的呈現效果,為自己感到驕傲。”
這是一個艱辛的故事,這是一個堅強的女性。
疫情期間影視制作有多難,同在制作領域深耕,赤馬廣告的人亦非常了解。
“我們確實在此期間收到了很多異地拍片、異地找人拍片等等的訴求。大部分片子都是實拍的,如果不能拍片,很多人會失去工作,這也是非常嚴峻的事情。”
為此,赤馬廣告的創始人和 IT 部吉慶偉,鄭智偉,王彬,小鹿.....幾個人用24小時急速趕制,做出了【在哪兒拍】小程序。這是一個信息記錄的工具,有的攝影師或主創人員正好被隔離在異地不能回來,這個工具旨在幫助這個行業里的導演,制片,廣告公司等更順利地開展工作、對接云拍片。
“這個工具,可以讓大家定位自己的位置。這場戰役也許不僅僅是上海,各個城市的包括海外創作人都可以通過一個小工具彼此互動位置 ,有需要異地拍片時,也可以更好地聯系到合作。”
不過,小程序沒有署公司的名字。
“這是一個純粹為了行業生計的公益工具,所有人真的除了吃飯、上廁所之外,其他時間一直都在開發,只為盡快上線!”
行業頂流,各地區小導演,不到24小時就已經有760多人在上面填寫資料,72小時更是有1256人入駐。不一會兒,這個小程序就變成云拍片強大的資源庫。一邊借助自身的云拍片經驗繼續著本職的拍攝、制作等工作,一邊還在繼續擴大【在哪兒拍】小程序的影響力,馬駿說,目前這個小程序還在不斷地優化迭代。
“我們希望幫到更多的人,云拍片在此時此刻是很多人的剛需。”
疫情困住了上海,但困不住這個行業。
守護
三個“暖心短片”的故事
幫你不是要你記得我,你好起來就行。守護,這是人之初的本性。
不是每個人都能奔赴抗疫一線,廣告人也以自己的方式守護這座城市。
沒有署名的,還有文明廣告在4月2日發布的一條短片。
《同心抗疫,上海加油》
從2020年疫情開始,廣告公司都相應做起了公益,文明廣告也不例外,在今年3月份的時候便開始關注疫情這件事,內心的沖動推動著他們去積累素材。
“我們聽到,互聯網上、社交媒體有不同的聲音打亂了一些節奏;但我們也看到,雖然往日的喧鬧與川流突然暫停了,但這座我們熱愛的城市,仍在有條不紊地運轉著,因為在龐大的系統的各個細節中,這個城市的每一份子都在熱情地工作著,在每一個家、在每一個社區、在檢測的護城河、在民生保障的生命線……”
到底什么才是廣告本質,文明廣告的人認為,廣告即“廣而告之”。
“我們相信,不在日常工位,卻繼續工作著的人們是這座城市里的大多數,希望大家一起繼續全力以赴。去守滬!”
上海安靜了,但安靜并不是停止,我們還有使命和愿景。
4月6日,封控的時間延長,一切猝不及防,未知的不確定性讓社會焦慮的情緒逐漸被放大。
廣告人內心有很多沖動,我們是不是該給這座城市,或者自己做點什么……
近20年廣告行業經驗的導演劉宏曄,停止了商業片項目,封控在家。擺弄著手中熟悉的道具小人。美術出身的他覺得應該發揮自己的專業所長,為大家做點什么。
“當時覺得好像能拍點關于疫情的東西,加上我一直有在做與拍攝微縮場景短片相關的工作,道具也有收藏,你們在視頻當中看到的救護車、大白,都是我早期的收藏了。還有一些賣菜的人戴著的口罩,是后期加上去的。”
原創定格動畫《封控》
4天的時間,一邊經歷,一邊記錄,一邊家務,一邊拍攝。劉宏曄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我拍這條片子大概花了4天的時間。我們家一般是8點左右起床,孩子9點開始上網課,所以9點后我可以進自己的房間拍攝。然后差不多到中午的時候,我可能要出去做飯。我會在吃飯的時候和家人分享當天上午拍攝的一些工作內容,或者是聊聊家常再繼續拍。到晚飯點再出去做飯,結束后再和家人絮叨一下。最后,工作差不多到8、9點,晚飯后再導出素材看看白天拍的內容,想想明天要再拍些什么。”
昨天發生的一些事情,可能今天就把它拍出來了。
他將自己這段時間的真實經歷,心情變化,用動畫一幀幀地定格在了時間的軌跡上。
在疫情的限制下,超出預期的封控給人們帶來不小壓力,一些項目被迫延期、擱置、更改,甚至取消。
持續足不出戶的日子也在考驗著每個人的心態。
H&H的李丹采訪了10位正在居家隔離的人,剪輯出來的短片消解著倒春的寒意,克服困難的日子,我們一起走過。
“這次隔離,我被拉進小區群,群里20個人,左鄰右舍,大事小事都在群里分享,一起做核酸,一起團購,一起倒垃圾,仿佛回到集體生活。我和隔壁鄰居僅是偶爾的點頭,但這次隔離,我們聊了起來,還聊了很多,發現他們是一家熱心腸的上海人,我們樓下有個老外,他每天都在院子里做瑜伽,努力在隔離中保持身形,保持心態。”
《上海加油》
彼此守望相助,共克時艱,是這座城市的多數。希望我們每人都是一束光,去穿越"疫情的迷霧"。
希望我們把我們的美好留在這個時間的刻度上。
我們的美好是此境最珍貴的東西,愿大家都把它留在這個四月。
我來
一群廣告人團長、志愿者的故事
4月15日,上海封控,依然沒結束……
很多人家里,糧油,蔬菜,藥品,生活常用品逐步短缺了,網購,團購出現了蜂擁,在短暫的無序中,年輕人都常常無能為力,何況老年人,更甚。
群體的事,需要群體中的英雄。滬地廣告人里,有人站了出來。其實,我們擔不起英雄一詞,只是,微小的光,希望能溫暖一些人。
“118蔬菜包老板電話打通了,今天晚點會送!!!估計10-11點吧!!5點截單!!”
CCE的Yoyo剛和蔬菜供應商敲定團購信息,便迅速在自己組織的團購群發出了這條群公告,Yoyo一邊在家云辦公,一邊利用空隙時間組織蔬菜團購。目前團購進行得有條不紊,效率非常高,從聯系資源、群接龍、發起團購,基本上周末只會花費她3-5個小時。
這其中離不開她在工作中時常解決難題的角色與操盤大型項目的經驗。
“我一個做廣告的,幾千萬的活動都能干。前提是你一定得事先立好規矩,包括團長人設的預先設定。其實,我是一個很Nice的人,但做團長必須得有點脾氣。” Yoyo坦誠,她不是一個會照顧到每個人的團長,她更希望大家自力更生。“我在做團長的同時,也在云監片。”
真招商務做咨詢工作的Candy在居家辦公期間工作量銳減,她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保障鄰里物資上。她居住的老小區一共只有600戶人家,組織團購困難重重。要么湊單慢,要么下單晚。
“第一次沒組織起來還是有些灰心的,我找幾個團長商量了一下,改了節奏。”
明確分工、層級管理,調整過后,成團采購非常順利。團長一時之間在上海人的朋友圈火了,世人看似說笑,實則嚴肅,講述這份經歷完全可以寫在簡歷中,不僅代表的是能力,更代表善良與奉獻。
“你不僅要理順人物關系,尋找可靠資源,還得明確規則,以及知道有問題、危機時如何處理,并且做到將心比心。特別是珍惜志愿者的體力和心力。”
這一切會決定團購的品類或頻率,交流中,我們能感覺到Candy聲音里的疲憊。
不同于Yoyo單打獨斗的團長之路,Candy和同小區志同道合的媽媽們結成團長聯盟,迄今為止已經成功組織了4個蔬菜團、2個肉肉團、2個牛奶團和1個紅腸團,也有了一批忠實的粉絲。現在誰家團了東西都會想到與志愿者分享,也開始團一些改善型食物,其樂融融。
有的故事,有一些起伏。
陽獅的Jessica Fu在當志愿者前經歷了心情的過山車。
“一天上午八點,我接到了居委的電話,當聽到核酸異常四個字時,整個人一下子精氣神都散了,好像被推到懸崖邊,不知所措。”
居委告訴Jessica,會上門重新進行核酸檢測。在此期間,她的心一直處于揪緊的狀態。甚至還查詢了網上可以帶去方艙的物資清單,不停不停地往行李加東西,從一個登機箱,換成了一個28寸的大箱子,提著的心一直懸在半空。檢測結果出來的前一天,Jessica比往常更認真地吃了一頓飯,還洗了個澡做足準備。當淺綠色的【陰性】出現在自己眼前時,長舒一口氣:
“當時整個人瞬間就輕松了,馬上告訴了我周圍的朋友這個好消息。第二天,我就報名做了社區志愿者。”
Jessica是幸運的,她希望將這份幸運化作一些力量,為社會和社區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貢獻。這個力可大也可小。在她和其余志愿者的共同幫助下,他們建立了“一對一”的老人幫扶計劃,老人購物、配藥得到了更直接的解決,讓他們的生活能正常運行。
有的故事,有一些感傷。
悅普的一位員工疫情期間成為了社區志愿者,除了核酸檢測之外,還負責給小區的獨居老人送社區物資和雞蛋。
門被緩緩地半開,一位佝僂的老人,看到手捧著雞蛋站在門口的她,皺褶的臉上舒化了一絲欣喜,老人哽咽著說:“我一個雞蛋都沒有了,太謝謝儂,太謝謝儂......”老人渾濁的雙眼里浸溢出一滴淚水,這滴淚滴到了她心里最柔軟的地方。她飛快地轉身跑下了樓,擔心自己會忍不住嚎啕大哭。
那一瞬間,她理解了無助,那滴淚,堅定了她在這個特殊時期繼續做一個志愿者,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人心中的光,會驅散一切陰霾。
▼
曾經有一位廣告人KenTao在20年前寫下了一首歌曲《喜歡上海的理由》,在20年后的這個四月,引起了全城的共鳴......
《喜歡上海的理由》
“上海是我長大成人的所在
帶著我所有的情懷
……
……
上海讓我越看越愛
好日子,好時代
我在上海…… ”
上海,我們一起努力!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