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發布 | 行業分析與策略啟示:帶量采購浪潮來襲,原研藥物將何去何從
自2018年啟動“4+7”區域試點到今年國家組織第五批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國家集采規則逐漸完善并形成常態化,市場競爭格局也經歷了大洗牌。兩年多過去,藥企在這場“以價換量”的博弈中真的如愿以償了嗎?對原研藥物而言,是積極入場直面交鋒,還是堅守價格瀟灑離場?在不同的選擇下,有何制勝之道與經驗教訓?
近日,意略明醫藥醫療咨詢團隊重磅發布行業報告《帶量采購浪潮來襲,原研藥物將何去何從——行業分析與策略啟示》(簡稱“報告”或“本報告”),詳細解讀帶量采購(簡稱“VBP”)的發展歷程,對跨國藥企的影響,以及對原研產品的啟示。
以價換量的迷局
淪陷還是謀變,原研產品如何突圍
帶量采購,大多數原研藥藥企從“觀戰”到不得不“參戰”,正努力適應新的市場規則。市場普遍預判未中標原研藥將遭遇斷崖式銷量下滑,但事實真是如此嗎?中標的原研藥,又是否真能實現以價換量?
報告通過全渠道多維度的綜合分析,首次從產品組合、渠道銷量、時間跨度、區域表現、公司策略等多個層面,深度解析帶量采購對原研藥企業的影響,揭開以價換量背后的事實與真相,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1.渠道分析
除了大型醫院的銷售數據,本報告突破性地納入零售和各級醫療機構等銷售終端數據并進行深度分析。
2.時間跨度
報告所覆蓋的產品銷量時間跨度從帶量采購尚未落地階段(2018年4月-2019年3月),到帶量采購第二批全國執行階段(2020年4月-9月),反映了產品在2.5年時間跨度上的中長期銷售情況。
3.區域表現
報告不僅覆蓋了全國總體銷量變化,還支持對產品在中標地區和非中標地區銷售表現的橫向分析。
價格與市場潛力的對壘
中標還是未中標,原研藥企何去何從
報告對大量銷售終端數據進行深入分析,篩選出未中標產品受帶量采購影響較大和較小的產品組合,厘清影響非中標產品在各地區余量潛力的關鍵因素,為未中標產品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策略啟示。
中標還是未中標,原研藥企都應找到那把能夠披荊斬棘的利刃,跳出產品現有發展模式的舒適圈,為產品選擇新的生意來源,打通新的銷售渠道,實現可持續發展。
報告覆蓋的5大板塊
VBP的發展歷程
受VBP影響的產品分析
VBP中標能否以價換量
VBP未中標產品的未來在哪里
對各大原研藥企的啟示
報告涉及的應用場景
為產品是否要降價進VBP做決策支持
為預測產品VBP后銷量變化做支持
為制定產品VBP后在不同區域的策略和投入時設定參考
意略明十多年來深耕醫藥醫療領域,專注于為醫藥行業的客戶提供全鏈路整合營銷服務,在處方藥、醫療器械、非處方藥(OTC)、疫苗、醫院、數字化營銷等多個領域有豐富的經驗,是眾多全球著名醫藥和醫療品牌的戰略合作伙伴。
重要說明:1.本報告中涉及的產品主要為受第一批帶量采購影響的原研產品,數據時長為2.5年,共包含45%第一批受帶量采購影響的原研產品2.本報告的數據來源:各銷售終端的指數數據,包含三級、二級和一級醫療機構以及零售渠道3.本報告不透露具體產品的名稱及其他相關信息,僅將產品組合后合并分析,以合并后的平均數據代表整體趨勢
*特別鳴謝撰寫團隊 Zora Yu、Evan Zhou、Lynn Zheng、Vera Xu、Karen Duan和Thea Cui對本報告的傾力貢獻。
如您需了解更多報告詳情和報價,敬請聯系:
Evan Zhou
evan.zhou@illuminera.com
Adele Wu
adele.wu@illuminera.com
July Lin
july.lin@illuminera.com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