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又一地標“建筑”火了,市民一邊通勤一邊看展
作者:yoowe,首發:普象工業設計小站
原標題:刷爆朋友圈!上海又一地標“建筑”火了,不收費不排隊,市民一邊通勤一邊看展~
最近上海又一地標“建筑”誕生,人們不花錢不排隊還能每天去打卡——就是那盼星星盼月亮,等了近5年的上海地鐵14號線終于開通了!
本想著也就是“打工人”,可以在寒冬的早晨多賴會兒床,但沒想到現在的地鐵站設計都玩這么大,要不是親眼看到,還真不敢相信,地鐵站能設計得這么美~
上海地鐵14號線豫園站
01
堪比美術館的地鐵站
上海地鐵14號線,2016年11月動工,2021年底開通,標志色為橄欖綠,全長約39.1千米,全部為地下線共設30座車站。
圖片來源@ShanghaiLOOK
全線自西向東,線路西起嘉定區封浜站,途經嘉定區、普陀區、靜安區、黃浦區和浦東新區,終點止于浦東新區桂橋路站,整個線路貫穿上海城區市中心,可以說是“換乘王中王”,因此大家一直期待著它的開通。
豫園站施工現場
那為什么說14號線的地鐵站堪比美術館,因為它每一站地鐵的室內設計都很驚艷,網友看完紛紛爆贊“這地鐵站太美了”!
首先是豫園站,打造了一座沉浸式藝術車站,同時也是上海地鐵第一個全沉浸新媒體公共藝術站點。
明日大師聯合創始人劉泉提出:“把公共藝術融入到交通出行中,讓普通百姓在上班的途中就能感受到藝術的美感”。
車站主題設計,被命名為《上海脈搏》,因為豫園站是上海地鐵的最深車站,深度達到36米,相當于10層樓房高,如果說上海地鐵是上海的動脈,那城市中心深處的豫園站,就如同上海的心臟一般。
設計創意靈感
設計團隊更是強強聯合,由ToMASTER明日大師,作為公共藝術策劃單位,邀請建筑設計師熊星,作為豫園站室內設計總設計師,以藝術設計創新思維,進行全站廳設計。
ToMASTER明日大師2021落地項目-重慶光環,行業首個全沉浸式購物公園
《Smoke Cage》,2012,Xing Design設計
如此強勁的組合,實力不用多說,咱就是說看完現場實景,完全一整個被震撼住!
應該有很多朋友上下班通勤時,已經打過卡了,看得出每一處的設計,細節都極其考究,在這里得好好夸一夸。
豫園站的設計元素之一「水」,設計師以黃浦江的水流形態為靈感,打造了有律動的天花曲線線條,以水的建筑形式語言,一氣呵成地塑造了古典、東方、現代的空間體驗,這是基于對當地文化的深度思考。
地鐵站實景
豫園站另一大設計元素「上海代表建筑」,天花的“水波”拍打到上面,形成一個個朝下的浪尖兒,這浪尖的幾何造型,就來自豫園城隍廟的屋頂飛檐。
柱子上的浪尖像極了飛檐在水里的倒影
既是古色古香,又不失現代,設計師用最純粹的形式,詮釋出了設計背后的豐富內涵。
概念模型
地鐵站實景
接著看地鐵站的巨大天幕,它本身是一個三維LED裝置,燈光可以實現動態變色、多媒體播放、藝術交互等,等到了春節的時候,就可以安排的喜慶的燈籠,七夕情人節還可以玫瑰花瓣飛舞。
平時呢可以征集市民、學生作品,通過適當的評選,讓大眾也參與到豫園站水波天幕的創作中,共同持續的塑造豫園站的空間光影。
值得一提的是,豫園站還有一個重磅驚喜,策展人劉泉邀請了享譽全球的法國藝術家Vincent Leroy,將以《魔都律動》藝術裝置呼應設計師熊星的《上海脈搏》,不久后也將在豫園站開放,目前該作品還在籌劃中,讓我們先期待一下。
Vincent Leroy的代表作品《the pebble》
Vincent Leroy的標志性作品《slow lens》
Vincent Leroy擅長創作“動力雕塑”,試圖用最少的材質、最簡單的方式,來實現作品的詩意表達,這位大師在世界各地都有許多代表作,每一件都又炸又帥,不知這次會出什么新作呢。
Vincent Leroy的“動力雕塑”作品們
下一站是陸家嘴站,當通過換乘通道時,我們可以在巨型LED電子屏看到,一幅全長112米的藝術作品畫面上,金色巨浪翻滾不停呈現出“乘風破浪、揚帆遠航”的意象。
作品名稱《今朝踏浪》
《今朝踏浪》由金色和水浪構成,金色代表光的顏色象征著陸家嘴金融中心,水代表生命的起源代表上海城市欣欣向榮的生命力,在這個日以夜繼忙碌的金融中心,也寓意源源不斷的蓬勃活力和創新 。
想象一下,如果每天早上路過這樣的場景,無疑是一場美的視覺享受,很難不開啟活力滿滿的一天~
圖片來源@ShanghaiLOOK
經過一大會址·黃陂南路站的朋友,也有眼福了,此站以“黃陂疏影”為主題。
車站內運用了把二維的平面轉化成三維的空間藝術,將黃陂路上的梧桐樹影投射到地面,讓乘客仿佛置身于樹木成蔭的氛圍中,既要有特色又感覺有情、有品。
據悉,14號線的所有站中,有13座換乘站,都是主題鮮明的空間藝術,感興趣的朋友有時間的話,可以去挨個打卡。
曹楊路站“機械工廠”,圖片來源@ShanghaiLOOK
除了車站設計有亮點,在技術上更為給力,14號線作為首條穿越上海市中心的大容量無人駕駛線路,將有效分流高峰期的換乘壓力,讓市民更加便捷出行。
利用BIM系統建立虛擬的建筑工程三維模型,讓天花連接處達到“無痕”狀態
可以想象未來這些都會成為,上海的文化藝術新名片。
02
人性化滿分的地鐵設計
與14號線同期開通運營的,還有上海地鐵18號線,這條線也很厲害,不僅時速飛快,還處處黑科技設計。
它有個牛炸的稱號叫做“閃電俠”,時速可達到80km/h+無人駕駛,這是最高等級全自動無人駕駛系統的地鐵線路,不僅如此,開放式無人駕駛車廂還供乘客觀景。
乘客在車廂參觀無人駕駛,圖片來源@上海熱門美食
乘坐18號線你會發現,地鐵上居然提供了充電的地方,既有USB充電接口,也有無線充電,這也太人性化了吧!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坐地鐵手機沒電不能檢票出站了!
上海地鐵18號線可是全上海唯一一條,自帶無線充電座的線路,本18號線通勤打工人狂喜。
18號線車廂內的燈光也是經過設計的,不僅強度隨時間控制,還能根據四季進行調節冬季暖色調夏季冷色調,簡直比自家書房還優秀。
圖片來源@上海熱門美食
全列座椅是木紋內飾,顏值高的同時,木紋增加了座椅的摩擦力不易滑動。
在公共設施上,18號線的衛生間標識很大很顯眼,有需要時一下就能找到,不會發生跑到頭了,才發現沒有廁所的尷尬事件。
此外還增設了母嬰室,提供給母、幼乘客使用,很貼心很走心。
18號線的地鐵站設計,采用的也是一站一景,每一站都有一個主題色,好看又好記,現在我都直接看顏色識別站臺,來找找你家門口的地鐵站,有無出圈呀~
上海財經大學站
復旦大學站
撫順路站
屬實是一站一風景,每一站都很獨特很養眼。
迎春路站
芳芯路站
最后,給大家看一組數據,上海地鐵14號線和18號線開通后,上海軌道交通全網絡,運營里程將增至831公里,這個數值將繼續領跑全球,和首次開通14號線8節編組,大容量全自動駕駛系統,加上已擁有的5條全自動駕駛線路(10、14、15、18號線、浦江線),運營里程增至167公里,這標志著上海地鐵全自動駕駛線路規模,也首度躍升世界第一!
上海軌道交通線路示意圖
不僅要快也要美,加上看完這次上海地鐵站的走心設計,網友們都由衷的點贊,公共藝術的重要價值之一,就是為社會美育賦能,咱們的美學教育也要從身邊抓起。
確實,好設計帶來的快樂,就是實實在在的幸福,能看在眼里、能切身實地的享受到、能被設計師的用心所打動,會對中國基建的強大油然而生自豪感,感謝設計師團隊、感謝建筑工人們,讓我們的城市越來越美好。
有時間要記得帶上家人朋友,多多打卡上海地鐵站噢!
圖片及素材來源明日大師公共藝術平臺公眾號、上海發布、ShanghaiLOOK公眾號
概念效果模型和現場實拍來源? XING DESIGN
部分圖片來源見文中標注,其余來源網絡
作者公眾號:普象工業設計小站(ID:iamdesign)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5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