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傳播口徑失衡背后:從網絡安全問題,談談內容生產和流量機制
這兩周,社交媒體十分的熱鬧。作為內容從業者,也正好在這個當口,因為在做一個關于網絡安全的內容項目,搜集了很多前策資料,對內容傳播背后的問題形成了近乎對比式的反思,想在此說一些“不合時宜”的話,作為已經步入社會參與職能分工的個體,希望和大家一起做些叩問,有些改變,需要很多人的力量。
夏穎奇先生12月15日寫下的《致敬——我所認識的倪光南》,稍早于這熱鬧的兩周。相信大家中間的一些人也有所關注和了解。但在更“大”的話題下,還是稱得上“湮沒”的,這些文字的背后卻又足以說明一些問題——關于內容傳播,關于社會發展,以及身處其中的我們到底在面對什么,又能做些什么?
既這些問題的思考,源于“數字化改革”的一個網絡安全的命題,聊內容之前,想先和大家分享大力發展數字化改革實踐應用的當下,國家和政府在網絡安全工作上,反復強調的一條原則:堅持促進發展和依法管理相統一,既要大力培育人工智能、物聯網和下一代網絡等新技術的應用,又要積極利用法律法規和標準去規范引領新技術的應用。何以提及此原則?它本質上和內容生態有著異曲同工的底層邏輯——內容行業和自媒體蓬勃發展這幾年,關于內容監管也一直有不少的爭議。但其實和網絡安全命題一樣,政府支持鼓勵與監管引導并重的角色下,面對不斷多元的應用場景和需求,網安需要發展與之適配的自主防御能力。
那么,內容行業的“自主防御能力”在哪里?應該在內容生產本身。
社交和電商催生了傳統內容媒體之外自媒體和社區平臺大量的內容需求和承載空間。只是作為內容的供方,最近卻在叩問自己最常問客戶的問題:內容受眾是誰?無疑,當下的信息空間里,上升一個維度來看,是我們每一個人。
于是我問自己的下一個問題是,目前的內容,尤其在是社交平臺和自媒體,到底是我選擇了內容,還是內容選擇了我?
按照目前主流社交平臺的內容推送機制,所謂的千人千面,標簽推送和關鍵詞抓取所帶來的“精準”,到底是利好個人接受信息多元,還是根本上是打造了一個自我認可的“信息繭房”。我們不能懷疑技術本身的初衷或者是它某種意義上的“先進性”,但結果上,卻依然造就了我們需要去一體兩面,辯證地看待這個問題。
內容與算法相關,不同的內容熱度導致了內容傳播口徑天然的不對稱,它造就了流量入口,也通過內容讓供方直接面向了內容受眾背后的市場。但有一點,內容首先不是鏈接市場雙方的手段,首先是內容傳達的本身。每個人對內容關注的精力是有限的,內容口徑的不對稱,天然導致了內容傳播“廣者更廣”的馬太效應。
現在,讓我們再回到開篇提到的這個內容傳播局面,夏先生的文章背后和貴圈大瓜背后雖自是有各自完全不同的價值。問題是,天壤之別的內容熱度背后,失焦的,到底是什么?
是人心,卻也不全是。夏先生在文章提及倪光南院士曾經參與的芯片公司和集成電路學院的失敗探索后,說“行文至此,掩面長嘆”,他到底在嘆什么?
套娃般的,行文至此,我也長嘆了一口氣。一篇早于最近兩個大瓜的好內容,為何又在“流量戰”中敗下陣來?(自是不恰當的比喻),恐怕內容背后的算法和推送機制,也要背點鍋。
技術沒有好壞,如何應用是關鍵,行業領域也沒有高低,但在不同時代階段的重要性卻有所不同。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眼下已近尾聲。王堅院士說,從傳統信息化走到數字化,從百年的維度來看數字化,作為數字化根基的網絡安全,還是開始的開始。就像當下,網絡安全攻防雙方極不對稱的成本現狀,為什么這么多人還要前仆后繼地投身其中,甚至領域內許許多多堅持在一線的網安斗士,早已年過花甲甚至古稀?
我想,技術的兩面性,好與壞都起于人心。網安如此,內容生產也如此。打破內容的技術算法所帶來的傳播口徑失衡和信息的繭房,在于看的人,更在于生產的人:關于婚姻中,有何可為,有何不能為,需要討論。至于某人私德如何如何的個人評判,實是用不著這么多有自媒體話語權的人一擁而上地說。這個世界,雖不是每個人都能做科研,成為技術專家,至少在每個人的社會領域,是可以做些貢獻的,哪怕是多些對社會多元的關注和省思。
尤其一代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應該看到——在我們所生活的同一個國度里,有人偷稅漏稅,也有人把自己所有的私人積蓄投入做科研;有人忙著宣揚功績,也有人開口就是“我一個老頭子,什么美不美的,我們還是談談芯片吧”。是這些嘴里永遠“芯片,芯片”的人,完成了計算機漢字化,讓我們有機會走上數字化改革之路,讓我們的卡脖子清單目前沒有成為致命清單,是這些“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前輩們,篳路藍縷探索的道路,給我們如今的環境,那未來呢,誰為后代留下庇護?
好在還是有越來越多更年輕的人,愿意守著正道,做人做事。和老前輩們的努力和付出一樣,每一代有每一代應該擔起的責任。作為內容從業者,做好每一次內容的表達,牢記內容首先是內容,然后內容才是鏈接手段。欲為國家除弊事,腳踏實地筑未來。故謹愿以吾輩少年意氣,與祖國萬里昌衡。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