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干貨】如何用色彩表達視覺中的節奏與韻律?
作者:梁景紅,來源:梁景紅色彩
原標題:如何用色彩表達視覺中的節奏與韻律——這次題目有點大
目錄:
1、明度與音樂節拍的對應
2、音節形成節拍,節拍形成節奏,節奏有強、弱差異
3、視覺音樂感是怎么產生的
4、是否所有畫面都能產生節奏與韻律5、變奏的作用,雙旋律創作
所謂節奏,比如每天的生活就是吃飯、工作、睡覺(類似于節拍),重復起來就是一種生活節奏,在生活中找到舒適感,美化它就形成了有韻律感的審美感受。節奏有快、有慢,有強、有弱。類似于快節奏生活、慢節奏生活。由于我們五感相通,平面設計和插畫的畫面中也可以找到相同的感受。畫面中節奏與韻律形成完全離不開色彩的作用。
色彩的韻律感從哪里開始聊比較好呢?
以節拍為單位,有強、弱的感受,重復節拍或自由變化節拍,可以形成一段有韻律感的節奏,這里就具備了審美的條件,有美感的東西我們會說有韻律感,沒有美感,我們就會覺得是噪音。我們要先從節拍開始聊起。
一、明度與音樂節拍的對應
明度絕對是建立節奏與韻律的手段之一。明度其實就是光的強、弱變化。明度高,顏色就亮。明度低,就暗。亮、暗與音樂中音節的強、弱很接近。因而利用明度的強度變化,可以表達出節奏感。
黑白灰只有明度變化,沒有色相。也稱為無彩色。黑白灰的強弱感變化,可以對應音節中的do re mi fa so la xi do。這一點可以清晰的感受到。
有彩色(純色狀態)天生明度不同。也就是說。純色的黃色最為明亮,因此對應最高音。而深藍色明度最低,對應最低音。
以前有一位一線大廠牌的設計師不太懂這件事,當他設計優惠卡UI界面的時候,要把很多張不同顏色的優惠卡放在一個界面上,然而,因為把同樣純度的不同顏色放一起時候,非常不協調,曾問過我,該怎么辦?實際上就是因為這樣顏色天生的明度不同,肯定會有一種跳躍感。就好像他們彼此天生不在一個音調上一樣,如果想要他們協調,需要做明度調整才可以。
在單色系中投入白色,顏色會逐漸明亮起來。這種感受與音節變化類似。
試著把黃、紅、藍、紫放在一起,都做等差的明度變化。由于他們的明度起點不同,明度即使做了等差變化,明亮等級實際上并不匹配。也就是說。假設我們定第5列的黃色為do,而第7列的紅色才能是do,第6列的藍色才能是do,以及最后7、8列之間的紫色才能是do。
如圖,把上述有彩色轉化為灰度圖,就可以看到只有這樣排列,他們才能接近漸變提升明度的效果。
如圖,當我們重新調整明度,才能使顏色在一個“音調”上。換個話說也可以叫做色調一致。但是純度色調也是一個常用色調,但是你不能說它的音調感一致,他們只是都是純色而已,明度感受其實非常不同的。上述已經講得很清楚了。
暗沉色調內部的顏色基本上明度一致。明亮色調的不同顏色的明度也略有差別。因此我們不能用色調完全概括色彩音調感這件事。
二、單音節形成節拍
單音節或多音節組合起來,形成一種節拍。
節拍形成節奏節拍重復形成節奏。節奏有強與弱的差異既然有節奏,就有強弱差別。
我記得一次去金犢獎做評委,在一個空閑時間看到另一位評委老師給一個學生解答問題,什么緣由不記得了,似乎說她不知道畫面節奏這件事,于是動手在桌子上敲起來,發出咚、咚、咚咚咚、咚咚、咚……類似的聲音。這個片段,一直在記憶里。明度與音節對應的問題前面講完了,接下來需要讓明度變化形成一個節拍。例如,一大大、二大大……類似這樣,但是為了更好說明問題,我們先讓兩個顏色組合并重復出現。首先感受節拍的強弱這件事。
兩個音,比較接近,感覺上會形成較弱的視覺對比,此時感覺到的是,這個節拍比較弱。
兩個顏色對比強度大,感覺形成了一個很強的節拍。
加入稍許造型變化,仿佛音之間有了時間上的停頓?;蛘邠Q了樂器演奏一般,但是音的強弱差別,還是通過明度實現的:
我們試著調整造型,造型變化對畫面節奏表達有沒有影響?當然。
但是節奏強弱還是依舊很明顯的,這是由明度對比確定的。
然而當造型變化加入手,畫面出現更多的可以探究的東西,就形成了新的審美感受,此時如果是愉悅的,我們會覺得它是一段有趣的旋律,枯燥感也會消失。
我們試著把單色當做單音節,將他們排列在一起,換成有彩色。就會從畫面中感受到一段節奏:
這些圖的造型比較板正,單色如同單個音符,他們組合起來雖然沒有形成一段自由奔放的旋律,但是可以感受到一個明顯的節奏感。不同色相的顏色具有不同的明度,加上色相、面積等元素,畫面的音符強弱感也十分鮮明。
比如左邊海報的藍色是一個音,而紅色圈圈是一個音,有停頓、有擊打,發出一段音樂。右邊的海報也是如此,節奏強弱變化,有高音,有低音。形成一小段節奏。
之所以沒有感受到旋律,僅僅是一段具有節奏感的內容,是因為色彩音節只是幾個音放在哪里,演奏長度不夠。所以我們只能感受到一小段由音節組成的優美節奏,還不能說感受到了一段旋律。總之,如同這兩幅作品的旋律美感并不強烈,節奏美感是有的。
我們接著把明度節奏的話題討論完,把純黑白的抽象造型換成插畫:
插畫:梁景紅
有了造型,有趣的節奏感就更多了。因為明度接近,企鵝造型內部與外部都能形成不同的對比關系,但是總體來說是比較弱的,因此是感受到一個比較輕的節拍。
同時,因為幾個企鵝挨著,會專門空出一個位置,就使得這種節奏感更有趣。不僅僅是企鵝自身的,而是企鵝與空白也產生了新的變化。
插畫:梁景紅
因為明度反差大,就可以形成較強的對比關系,感受上是一個較強的節奏。不僅僅如此,試著做出一個特殊節拍(第二排),會發現有舒緩感,有急促感產生。
海報設計、字體設計
這兩張海報設計,都只用到了明度變化??梢宰屓撕苋菀着c音樂相通的韻律感。為什么此處不是單純的節奏感,而是具備了韻律感了呢?
因為幾個節拍形成了一段節奏,而節奏重復或變化的出現,會形成一種有趣的樂曲韻律。比如這里雖然是黑白明度變化,但是變化陪同造型變化,使得變化復雜了。明度雖然僅僅代表高低音,但是造型卻增加了各種新節奏的變化。 如同表演方式,音有長、有短、有間隔、有急促,就形成了一段樂曲的感覺。韻律感由此而生。
除了黑白灰可以形成節奏之外,有彩色的作品當然會讓畫面旋律更豐富,更美妙。
海報設計、封面設計
以上作品的視覺音樂感都特別強,感覺很有趣。
其實造型的出現,可以很好的形成不同樂器呈現的各種特色。因為音樂除了節奏之外,還有曲調、和聲、力度、速度、調式、曲式等表現手段。顏色配合造型才能形成如同交響樂、輕音樂、小調、搖滾樂、鼓聲、鋼琴、風琴、風鈴等等各種各樣豐富的審美感受。
三、視覺音樂感怎么產生的
音樂感討論就是旋律、韻律,并非只是節奏。
懂音樂的人知道,真正的音樂不是兩個節拍一直重復,而是自由變化組成美好動人的旋律。不好聽的音節組合在一起就是一段噪音。同理,這種審美感受在繪畫、設計中也是有的,不好看的配色就好像噪音一樣。好的畫面就好像有了很美的音樂感一樣。
音節組成節拍、重復節拍為節奏、自由變化成旋律,然而,當耳根聽一段音樂的時候,每個音節出現都是依次出現的。也就是說“閱讀”音樂是要有時間過程的。一個五分鐘的樂曲,你不可能在同一秒鐘獲得全部的音符,對嗎?
然而,視覺可以一瞬間獲得整個畫面的信息。
那么好了。這種從畫面中獲得節奏和韻律感到底怎么產生的?是不是所有的畫面都有這種審美感受?
1、造型上建立細碎的物體,填入不同顏色,依靠造型的細碎感形成音符感,并且顏色安排很美妙和諧,你可以從這種造型的細碎上,進行與音樂的音節類似的共鳴,由此感受畫面音樂感。
插畫師:曾桁
2、閱讀畫面時候,視線移動,產生了時間長度,此時這種個人主觀感受可以轉化為類似聽音樂一樣的緩慢看“色”的雷同感受,類似下圖。
繪本 be a tree 封面插畫師:felicita sala
如果慢慢的從左閱讀到右側就會形成時間差,仿佛欣賞音符流動一樣
3、造型上具有強而有力的音樂感沖擊,比如漸變風格、顏色造型上重復出現形成節奏等,這樣也可以形成畫面的音樂感。類似下圖
4、綜合以上幾種情況共同制造畫面韻律與節奏,形成可以達成聽覺共鳴的韻律感
封面設計:顏色的這種飄逸、自在,造型圓形為基礎,讓人感受到類似很輕快的小調的視覺韻律。
Gebrauchsgraphik international advertising art oktober 1969 B 3149E 雜志插圖
這樣的畫面中有很強的音樂節奏感,并不是枯燥的節奏,而是有一段旋律在其中
插畫師:曾桁
線條仿佛音符飄動,節奏舒緩而悠長
拼貼畫:色塊出現的方式很像一個一個音節,很有韻味
Panther by Brecht Evens圖書封面插畫:畫面細碎,音符感強烈,并且前景、后景仿佛兩手連彈。
海報設計:前景風鈴,后景低音炮。
伊朗封面設計:電音感,迷幻特征
復古海報epcot:有一絲小夜曲的感覺
Staatsballett berlin 海報 德國:金屬質感的波動造型,形成音樂流動感
不用再舉更多例子了。這些作品并非造型上單純的重復,他們通過顏色、造型形成了各種有趣的節奏。并且我們能夠感受這種畫面的韻律。其實在繪畫中更常見,為了保證篇幅不能過于長,這里就不增加更多案例了。
四、是否所有的畫面
都能產生節奏與韻律
肯定不是所有畫面都能夠明顯的節奏和韻律感。
假設作品的造型比較集中,無法造成閱讀時間長的情況就很難形成音樂感。仿佛就只是發出一個聲音一樣,我把它成為單音節畫面。
1、單音節畫面
gebrauchsgraphik international advertising art februar 1969
如同一個單音節一樣……咚……然后余音不斷,但很難形成一段旋律
kino海報:如同兩個單音節,無法形成旋律。
gebrauchsgraphik international advertising art juni 1965
眼睛、嘴巴、耳朵,一眼看過去,信息馬上獲得。造型過于鮮明,仿佛三個單音節,無法形成一段節奏。
以上三張圖就很有效的說明了所謂單音節的視覺感受是什么樣的。此外我們再舉一例:
這張海報中,如果只有小丑女的形象,就會象是只有一個單音節一樣。但臉部出現的小飛人,就形成了細碎的造型,這些造型顏色變化很舒服,形成了音樂感相似的具有旋律的視覺感受。
除了單音節作品之外,還有連音節感都不明顯的情況:
2、旋律不明顯畫面
根據前文中提示的旋律感產生的感受是因為有假設時間存在,或造型上的流動性形成的。那么有的作品由于造型上比較集中,閱讀直觀了然,作品的音樂感不是很明顯。雖然旋律不明顯,也不能說沒有。只是由于視覺的沖擊更大,沒有必要轉化為聽覺感受。
call me your name 海報 2018年
電影《水形物語》海報
上述兩張海報就是這樣的情況。主題形象視覺沖擊足夠,而且直觀,完整,造型上沒有創造更多節奏感的空間,因而并不是具有很強的視覺音樂感。
單音節與韻律不明顯的作品展示:
并不需要刻意追求韻律感與畫面節奏感,符合主題需要的形式與配色,就是好的作品。但這與我們本文要討論的問題不矛盾。
3、漸變色的音樂性感知
有的作品,對有的人來說是有音樂感的,對有的人來說很難體會到。這種情況下也是很常見的。
必定每個人的五感敏感度就是不同。加上個人經驗、喜好、某一種感官敏感度極強,某一種感官極弱。因此審美感受不同是正常的。
臺灣燈會2022年海報
比如這張海報,說它節奏旋律不強烈也可以,因為它似乎是三個單音,不斷夸大音量的感覺。但是漸變色里面有著舒服的變化,這種變化雖然不如造型細碎的作品更容易感受到音樂感,但是色彩審美敏感的人,可以從中感受漸變色帶來的音樂韻律。
你能從這四張作品的色彩與造型中感受到音律嗎?
這就講完了嗎?不,重點來了——變奏與雙旋律創作。
五、旋律與變奏變奏與雙旋律
只是有個節奏,比如1大大、2大大、3大大,這樣跳舞的話,也是沒意思的。所以要突然有一些激昂的高潮處理,就好像舞者突然來一個翻跟斗、下腰,弄個劈叉,做個高舉……總之,節奏的重復,其實是提供讓變奏產生美感的機會。
變奏可以形成變化與沖突,以及美感。上個圖例:
插畫師:梁景紅
在一個節奏中突然出現一個停頓,或者重音,或者變了一個旋律,就會形成一個很突兀的感覺。在視覺中會形成有趣的對比關系。
如同這里的魚群飄過與企鵝在的一個圖層上就產生了不同的節奏感。
插畫師:梁景紅
我們其實可以利用這種跳轉音來進行信息傳達。比如這里,我就是這樣出生的,是大自然的恩賜。我足夠特別,做個社畜不適合……
但這些類似一個音節凸現出來,算是一種變奏,如下圖:
DUNKIRK電影海報
同樣的節奏中,突然出現一張完整的臉。于是仿佛出現了一個完全不同的音。這里其實也是明度突然提高了,畫面對比加強的一種結果。
永璞 super fd coffee 速溶咖啡:散包裝節奏很穩定,突然出現一個完整包裝。
插畫師:felicita sala
在藍色沉穩的調子里,出現一個明亮的小臉??傊瀹嬜髌愤@種方式就太常見了。不多舉例了。
雙旋律創作
如果畫面中出現兩個特別明顯的不同旋律,會給畫面增加比單音節變奏更有趣的效果。當然者是很難的。特別說明:這件事你最好全然交托給色彩來完成。僅僅是造型是不能幫你解決這件事的。
海報設計
有的人可能想,單旋律作品想要做出真正具有美感的效果就很難了,咋又提高難度了呢?。其實雙旋律不代表特別復雜才能完成。比如這里的黃色就形成了一個旋律,藍色與文字就形成另一個旋律。二者疊加后,形成了雙旋律的設計。
海報設計
再看一張簡單的。后景的旋律不明顯。但前景橙色形成了如同奏響音符般的旋律感。因而形成了雙韻律的效果。
插畫師:felicita sala
后景很輕松,前景略顯厚重。如同不同高低音發出了不同的節奏。
海報設計
前景如同風鈴發出的音樂,后景如同貝斯發出來的旋律。
雙旋律的作品展示:
做好了的話,雙旋律作品其實很有趣的。
????????????????????????????????????????????????????本來想做案例,感覺是在撐不住了。歇了~
下次見!
作者公眾號:梁景紅色彩(ID:relenl)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