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malab中國新一代媽媽育兒實錄研究分享
二胎政策正式落地,母嬰市場迅速成長,母嬰市場的重要程度不可同日而語。近期由mamalab電通東派團隊制作的《從意識形態切入,新一代中國媽媽全新角度洞察分享》中解析了目前新一代媽媽的育兒理念、育兒行為以及自我意識,進而了解她們的育兒實態,研究她們對品牌產品或服務相關的態度,并具體了解她們在移動端的媒體接觸情況。
關于mamalab
mamalab是電通集團母嬰市場專業團隊,2009年成立于日本,并在2014年引入中國。在中國,mamalab聚集了電通集團中國各公司的資深母嬰行業相關人士,跨越戰略、創意、媒介以及數字營銷,主要針對母嬰市場的人群進行洞悉與趨勢的判斷、開發母嬰市場溝通工具,并提供從廣告戰略制定到活動執行的一站式服務。
日新月異的中國育兒環境
現在的中國,信息已經變得低門檻化、碎片化以及無地域化,這也影響了新一代媽媽人群。年齡、地域、收入等傳統的方式去區分新一代媽媽往往很難有新的發現。這一次Mamalab針對6個主要城市,收集了上千定量樣本,并進行深入家訪。從育兒意識出發,結合她們的育兒生活中的實際行為以及自我意識,了解媽媽們在實際育兒生活中的所思所為。
新一代媽媽人群全新定義
對新一代媽媽的重新定義與詮釋,區分出三類人群:質育系、教育系、保育系。
質育系媽媽:
期待孩子順應天性,重視素質培養。自己也可以身體力行,以身作則,放低身段做孩子的朋友。
教育系媽媽:
期待孩子出人頭地,并為之扮演孩子人生導師的角色。對孩子和對自己采取雙重標準,保持家長威嚴。
保育系媽媽:
孩子健康,快樂就好,不要有太大壓力。衣食住行樣樣照顧好,媽媽就是孩子最好的后援。
由于育兒理念不同,三種媽媽在育兒活動上的看法與行為各異。比如,在早教與培訓課的選擇上,質育系媽媽更多的是希望遵循孩子的天性,希望讓孩子通過課堂學會交朋友;教育系媽媽則更注重結果,自己先做好充分的功課,為孩子選擇對將來有利的課程;而保育系媽媽則比較迷茫,即使嘗試過是聽過一些課程,但對于課程的選擇和目的上不明確。
品牌與新一代媽媽的溝通建議
在Mamalab的調研中,我們進一步了解到了媽媽的幸福感來源以及她們的煩惱。媽媽們普遍都認為當媽媽后,很難有個人時間和自由并且在教育孩子方面缺乏有效的方法,除此之外,三類媽媽也各有各的煩惱:
· 質育系媽媽的煩惱指數相對較低,但是她們更渴望有更多時間可以陪伴孩子成長;
· 教育系媽媽對孩子的培養方法有些焦慮,同時,她們注重個人發展,為沒有時間去提升自己而感到煩惱;
· 保育型媽媽的煩惱相對更多,雖然她們育兒參與度較高,但又不及質育系媽媽那么“樂在其中,難免覺得“很難有個人時間與自由”。
另外,Mamalab對新一代媽媽在品牌選擇、媒體接觸等其他方面的差異也進行了全方位的觀察。
我們希望以此為切入口,幫助媽媽們解決實際問題,助力媽媽們營造幸福的育兒生活。同時,Mamalab也希望這一次調研能夠幫助更多品牌與營銷人發掘在母嬰市場上的更多思路與方法。更多內容,請聯系:Jinru Zhao (趙瑾如) <Jinru.Zhao@dentsutop.com>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