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營銷公司的自白:有思想,就有品牌在生長!
一、品牌存在于人的思想中
品牌存在于人的思想中;星空,是人類最初的向往,也是最終的夢想!當賦星空以思想,星空就是最早的品牌!
產品、服務或者認知,滿足人的社會需要生活、生存、生理、發展、社交、情感等,造就了固有的認知,就形成了品牌。
品牌的形成,其實是社會選擇的結果,就像達爾文的生物進化,品牌也是優勝劣汰選擇的結果,這在社會發展進程中的作用是相互的。我們對品牌營銷的所有辯證知識,都建立在幸存者偏差的基礎之上。
品牌的主要作用,包括:廣泛應用+迭代創新,一個服務于自身產生商業價值;而品牌創新,則服務于時代向前發展的進程。此外,品牌還服務于價值傳播、品牌溢價、認知記憶、品牌辨識;以及,區域或者全球的市場占領和對社會資源的重新整合。
在當代社會,對品牌形成的普遍共識,主要包含品牌自身認識,產品價值作用,對社會產生的相互影響。如,品牌側:IP、產權、LOGO、名稱、形象、目標、戰略、管理、價值認知;產品側:產品定位、產品價值、作用、用戶體驗、渠道、價格、用戶價值與圈層;以及組織側:品牌歷史、輿論、伙伴、社會價值社會責任、合作、活動、言論等。
品牌發展的進程,組成了當今豐富的社會產業生態,從品牌階段大型品牌、區域品牌、初創品牌;行業品類發展階段,領先、創新、追趕等;以及基于產品自身的革新性、微創新或保有—市場占有等。成功的品牌一般滿足三種理想階段特點:積極廣泛的品牌影響+品類處于行業領先地位或區域占領地位+產品具有一定的革新、創新性。
品牌的形成還需要形成用戶認知的正向反饋,形成了某種在社會用戶層面的普遍共識。即,品牌認知,同樣可以界定,具有某些特性的用戶圈層;選擇某個品牌的用戶認知里,具備了某個品牌認知的某項標簽條件。
就像在自然界,植物經常需要借助動物來完成花粉傳遞,圈層用戶就形成了品牌傳播的有效“媒介”。當進行恰當的影響,就會形成品牌的爆點,滿足品牌傳播廣泛性的需求。
品牌爆點,可以理解為,需要滿足以下4個條件,包括群體的需求洞見;以對需求的創新理解或創新滿足;獲取關鍵受眾的體驗證言;從而形成了認知圈層,并基于良好口碑或體驗形成用戶圈層的躍進,即破圈。
在品牌傳播的過程中,人們對引爆往往有很深的執念,與其說品牌引爆是建立在品牌積累之上,不如說是正確的持續積累,形成了某種用戶認知范圍的躍升;在這個過程中——創意、認知、人皆為媒介。
二、當代品牌的變革
如果生物進化是自然選擇的結果;那么品牌,就是自然選擇結束后,社會選擇的全新進程的必然產物。因而,在科技加快創新的世紀之交,品牌開啟了其迭代和快速躍進的過程。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只有持續的迭代,適應社會選擇的趨勢,才能夠成為真正有生命力的品牌。
變革1丨市場深刻的變革
市場一直在處于深刻的變革之中,從技術突破創新,引起的全球化趨勢;到現在創新對市場修正,形成了部分保護主義思潮,逆全球化趨勢。而中國品牌的崛起過程中,最不可忽視的市場,就是廣大且擁有很大包容和吞吐能量的國內市場。國內市場像一個海洋體系,一直是當代全球最具生產活力的市場之一,也因此國產品牌崛起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全球化趨勢和國內市場紅利釋放,幾乎處在同一進程;在全球化浪潮中我們首先完成的使命,是制造大國的進程。而真正決定我們能做多少,中國品牌能形成多大的成就和能量,則取決于如何適應國內市場的轉變和驗證。
國內市場,機遇和挑戰并存,結束了大的紅利釋放,首批市場紅利最終受益者,是順應發展趨勢有原始積累的品牌;第二波的紅利釋放,來源于市場更多元需求的打通;而當下變革的的受眾,則是世紀之交出生的90后、00后。
新的市場變革,建立在市場紅利發展延緩,但全新的消費趨勢正在形成的基礎之上:線上和線下發展——有效路線不是誰消滅誰,而是如何將線上線下打通。這與市場多元需求的打通處于同一進程的不同維度,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是相互的,核心是將人們的時間從生產制造、生活服務中以更有效率的方式解放出來——即,市場的變革以人為本;社會選擇以人為本;品牌的迭代以人為本。
伴隨市場、生活方式、媒介的演進,自主品牌和自主產業,將迎來以變革為前提的全新機遇。
變革2丨用戶多樣性
用戶的多樣性首先建立在70后、80后、90后、00后共同的市場需求之上,這依附于市場中人口紅利的釋放;于此同時,用戶多樣性帶來市場元層次,還取決于用戶思想的釋放——年輕的z世代的個性化;可以說90后、非主流、殺馬特是世紀之交,用戶個性解放的前奏。
當然,與個性化想對應的是某種稀缺性,Z世代的個性解放,可以說也由他們自身“稀缺性”而產生。與此同時,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市場變革則是人口老齡化,而真正首當其沖,擔當這一進程的,恰恰是,現在釋放個性Z世代,所需要肩負的時代使命。
變革3丨科技帶來生活的美好成為品牌的基調
技術發展的革新,足以讓我們的消費品進行重新的發明,甚至圍繞我們的生活重新整合為一體。而實際上,這并不是社會發展的進程單獨對我們釋放的“使命號召”;是想,蒸汽機、電燈、汽車、電話、電腦、手機,每一次都是社會發展進程的必然結果,是新技術向人類普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品牌則成為了首要的媒介,因此在這一過程中,將會誕生新的“成功”的品牌,這基于社會價值對品牌價值的檢驗。品牌首要做的就是,為社會帶來、傳遞更多的美好。
變革4丨品牌依賴標準化,而標準化依賴個性化
不管是微信張小龍篤信的——“一件產品自然增長,表示著其獨特的生長空間”;還是便利、快餐等“統治”世界,形成統一的認知。所有的標準化,都是通過個性化的萌芽建立起來。
我們回顧沃爾瑪、711、麥當勞、優衣庫...
只不過不同的是,在品牌的進程中,當代,對對局部創新的要求更加高了。
說一個生活中的例子,我現在工作的園區是一個周邊以辦公為基礎的新的區域,周邊都是流動的辦公人口;在營銷中,我們公知的是在收銀臺可以看到口香糖、套套之類順便帶走的商品,但是在這個園區一個連鎖便利店,買早餐、飲料之類的,自助收銀,均是擺放的套套,一味的為了標準化,而忽視個性化差異特點,除了顯得突兀,我覺得起不到任何效果。
我們身邊也不乏這樣的例子,比如零糖零卡,這就是個性化普及變成標準化的案例,甚至互聯網免費亦是如此,但收費,勢必成為新的個性化趨勢,只是付費需要基于產品和服務。
變革5丨萬物皆可跨界
跨界,是社會化營銷的常規手段;其實任何的創意,可以說都是基于跨界而產生,不管是地理、文化、精神、品牌等的跨界,甚至是代言人、冠名、都是一種跨界。
在傳統文化中可以解釋“愛屋及烏”;這可以帶來注意力、粉絲和認知的遷移。未來將會越來越普遍,對品牌各方而言也往往能起到雙贏的效果,而這需要產生更多用戶價值的共鳴。
變革6丨用戶關系不僅僅是供需,而是價值共生內容共創
用戶和品牌關系變的更加密切,這并不是當代才有的產物,只是這種趨勢隨著創新的速度、媒介的演進、用戶個性的釋放、人們認知的提高等條件變的成為重要的趨勢。這決定了單純供需關系的沒落,也是供需為社會產業主線的正式終結。
變革7丨媒介越豐富,萬物皆媒
當前營銷深刻變革的源頭,正式媒介的飛速變革,從報紙、雜志、收音機、電視、媒體、新媒體、短視頻、直播;這種演進的趨勢,將直到傳統媒介“消失”,傳統廣告越來越沒有市場,這個世界,從來都需要更好的創意。
變革8丨碎片化的用戶,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需求
用戶時間碎片化成為重要的趨勢,用戶可以隨時隨地享受某項服務、購買某個產品、觀看某個內容。品牌營銷的創新,扎根于用戶體驗、用戶口碑、以及塑造體驗場景,營造需求聯想,產生購買欲。這種營銷趨勢的本質,是在用戶的碎片化時間中,生產出品牌時間。當然,這建立在積極的營銷方式之上。
三、品牌建立在成功的資源整合肩上
一個品牌的成功并非是孤立現象,這需要從更系統的角度考量。就像,咨詢公司最想合作的就是那些注定成功的品牌;其實,那些注定成功的品牌就在于品牌資源整合的基礎好,或者建立了良好的勢能,需要更合理科學的營銷方式,開啟新的增長勢能。
因此,一個品牌的成功肯定不只是品牌營銷的成功,但是一個品牌的成功,肯定品牌營銷的成功。要想,飛的更遠,要么有更好的動力,要么降低受重;這往往是上升和危機中品牌所采用的加減法策略。
品牌資源整合的勢能(視角)可以概括為行業視角——主要是行業的特有規律,趨勢、動能、需求、痛點、資源;經驗視角——可以解釋為創始人、管理者主觀決策視角;技術視角——社會的技術創新;以及營銷視角——我們如何衡量各種價值取向和觀點,使之成為更受市場和受眾歡迎的品牌產物。
在品牌創新和產品營銷中出現的問題,除了產品自身問題,往往我們首要解決的就在于品類站位。這就是我們在定位中常說的,如何樹立產品或品牌在用戶心智中的位置,最快速最容易的方式就是突出自身差異、第一、獨特、優越、領先。但當市場從一個增量市場——規模為上;變為創新市場——創新為首,飽和市場、修正市場;那么這種獨特性,往往就成為同質現象——一個品牌產生很多的第一和領先者。
因此,結合我們當前的市場環境,重新發現品牌的全新意義——超越品類。一個品牌,推向市場首先解決的是首批用戶,然后就是接受市場的檢驗:即,時間驗證-可以長久的存在;認知驗證-超越消費群體的更廣度認知;廣泛使用-超越特定群體、圈子被使用;才能成為更有生命力的品牌。
在當前,特殊的品牌站位,往往因為創新的速度,可替代性與改變來的越快;此外,當出現一個創新,會有越來越多的追趕者、復制者。因此從長遠看,品類站位只是品牌萬里長征的第一步,超越品類,經受時間驗證、廣泛使用、廣泛認知才是品牌的最終奧義。
三、營銷方法—建立在人類普遍的記憶和決策方式之上
品類和超越品類,也可以從人的思考和決策方式解釋。現在我們都知道很多觀念:快思考、慢思考,定位,品牌形象,品牌矛盾、沖突,超級符號——所有營銷觀念的提出都是基于人類特殊的記憶和決策方式。
人們記憶以信息的標簽化進行信息存儲為基礎,而人類決策的方式首先是基于存儲的標簽記憶,產生的本能思考及——快思考;其次是比較重大的決策、結論,依靠衡量利弊或計算做出的復雜思考——慢思考。
但不管所有決策怎樣,人們所有決策的做出在物理上、時間上,都是一瞬閃念。——也就是我們記憶、決策,首先需要標簽化記憶的形成。這才有了,我們繁雜但是卻想通的品牌營銷理念,但這都是基于人類思考決策方式,總結、產生和變化及應用。
但是,當品牌,脫出供需關系,超越品牌,那么一個品牌的建設的本質,就變成了,達成更多輔助用戶決策的標簽——即,和用戶達成更有效的價值契約。
四、品牌超越品類,和人達成價值契約
超越品類,超越供需關系,經受時間驗證、廣泛使用、廣泛的社會認知,達成品牌超越;需要我們從用戶體驗、感知、品牌價值、品牌形象、品牌認識,進行更為系統的品牌形象建設——即為品牌貼更多基于品牌“本來樣子-形象特質”的標簽,成為更立體更真實的品牌,這不是單一的投入或建設,而是持續性的,有目標,有價值,成體系——融入價值思考的,品牌建設!
品牌啟迪思想!
有思想,就有品牌在生長!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