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費1億,等了60年,凱旋門被布包起來了!
作者:yoowe,首發:普象工業設計小站
原標題:自費1億,等了60年,凱旋門被布包起來了!網友熱議:我看不懂,但大受震撼!
不久前,它成為一現象級景觀,開始在國內各大社交網絡刷屏,同時引發廣泛討論。
L’Arc de Triomphe, Wrapped 包裹凱旋門
有人夸它是偉大的藝術用平凡的材料創造另一種視覺景觀;有人說它毫無意義,純屬浪費這一點也不環保;也有人評論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網友們的評論
這短短的16天它經歷了太多,但無論如何,今天結束后,這場叫作“凱旋門消失”的藝術盛宴將落下帷幕。也許你之前就有關注過,亦或許壓根沒聽說過。
不妨趁著今天我們來聊一聊。
一、斥資1億,準備了60年的藝術巨作
2021年9月18日至10月3日期間,法國的凱旋門被全部包裹起來,“消失”了16天。
這個行為出自大地藝術家克里斯托夫婦,構思于60年前的藝術項目,名為《包裹凱旋門》。
藝術家克里斯托與手稿
這也是克里斯托夫婦最后的遺作,他們兩位已分別于2020年及2009年去世。
《包裹凱旋門》由他們的侄子,以及巴黎著名的蓬皮杜藝術中心共同實現。
克里斯托與妻子珍妮·克勞德
毫無疑問這項藝術創作是浩大的,將凱旋門包裹得密不透風,共耗資1400萬歐元(約1億人民幣),使用了2.5萬平方米的銀藍色可回收聚丙烯布料,和7000米長的紅色繩索。
不過,和以往一樣,克里斯托未接受任何公立機構或私人的資助。
僅通過出售草稿及各類作品,自行承擔了此次項目的全部資金。
不僅如此這場藝術盛宴是開放的,每個人都可以免費地觀看、參與、觸摸,也有權利發表自己的看法。
克里斯托的“包裹術”,暫時遮住了凱旋門大理石上精致繁復的雕刻。
可以讓人們不再只關注到細節,能清晰感受到凱旋門本身的結構、形狀與輪廓。
這件作品也不再局限于是一處地標建筑,當銀色的布料隨風飄蕩時人們能看到風的形狀。
傍晚時分,夕陽灑落在流動的布料褶皺上。
平日里莊嚴的凱旋門,竟也變得輕盈、生動、感性起來,讓人忍不住想要靠近撫摸。
這是包裹的藝術,在包裹與遮掩的同時,凸顯某些東西,隱藏掉許多我們司空見慣的景象。
然后展現一些不常見或被忽視的景觀,往往帶給人們很大的驚喜。
只是現實并不如想象般美好,盡管被包裹起來的凱旋門是美麗的,也是克里斯托夫婦醞釀了60年的夢想。
大部分人都還在惋惜,美麗的風景只能短暫停留16天,殊不知在網絡上也引起了更多的爭議。
一部分人抨擊的點主要集中在,吐槽這個行為是無用的,甚至他們覺得是在浪費資源。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回應,曾經就有人問過克里斯托,為什么要付出這么多時間和資金,來實現一件只是短暫存在的作品。
他當時是這樣說的,
“這些藝術之所以存在,本身就是非理性的,藝術是無用的,藝術作品的作用也僅僅是為了‘美’而已(only for the beauty)。”
克里斯托的侄子弗拉基米爾也表示,“所有這些爭議本身也代表了,克里斯托作品最重要的主題「自由」。”
藝克里斯托與弗拉基米爾在溝通方案細節
換句話說,每個人都很有可能,已經不自覺地參與演繹了這場極致浪漫,足矣。
更何況無用之用方為大用,據悉,《包裹凱旋門》已經被認為是,2021年全球最偉大的公共藝術作品。
二、克里斯托夫婦與大地藝術
事實上,了解藝術的朋友一定知道,克里斯托夫婦一生都從事于大地藝術。
作為20世紀極具顛覆性和創造力的藝術家,他們是無人能及的。
他們的創作形式與傳統方式不同,大多選在自然環境或人造環境中進行,創作一些非常大體量的作品。
不能長久保存,更無法被博物館或任何私人收藏,通常免費開放展覽16天后或者幾小時,便會不留痕跡的徹底消失。
就是這么的獨特又令人難以忘懷。
他們終其一生,自費上億美金,完成的每一個項目都轟動了世界。
《谷幕》 1970-1972年
《谷幕》是在美國的科羅拉多峽谷中完成的一項巨大工程,耗時28個月完工,但因為大風只存在了28小時。
將3.6噸的橘黃色尼龍布,懸掛在相距1200英尺的兩個山體斜坡夾峙的U形峽谷間。
巨大的橘黃色簾幕橫拉在山野峽谷之間頗為壯美。
《奔跑的柵籬》 1972-1976年
他們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太平洋海岸邊的山丘上,用白色尼龍布架設了一道約40公里長的“織物長城”。
《被環繞的島》 1980-1983年
受著名印象派大師莫奈的油畫《睡蓮》啟發,他們在島嶼密布的邁阿密海上造景。
克里斯托夫婦將海上11個島嶼,用粉色的尼龍布圍繞起來。
《被環繞的島》由此誕生, 俯視角度下這些島嶼宛如綻放的睡蓮。
《傘》 1991年
《傘》是克里斯托夫婦在日本和美國兩地,跨時空完成的一件作品。
項目工程總長度達12英里,覆蓋面積達75平方英里。
The Umbrellas
3100頂5米高,重200多公斤的巨傘,從洛杉磯的山谷一直綿延到東京的佐藤河谷。
這個規模是當今人類藝術史上,任何單一作品在物理空間上的最高紀錄。
克里斯托選擇了黃色和藍色的傘,將美國和日本的不協調地貌聯系在了一起。
想象一下3100頂巨傘同時張開,那景象會是何等的壯觀。
而且遠隔萬里的日美兩國,在同一天同一時刻里完成了這一藝術品。
讓這件藝術品不僅在空間而且在時間上也具有了永恒的意義。
除了這些,克里斯托夫婦的精彩作品還有很多。
猶如一副抽象畫作的《浮動碼頭》。
轟動一時的《包裹德國國會大廈》,夫婦二人自費1300萬美金,花24年時間來實現這項工程。
和100名志愿者一起《包裹海岸》。
克里斯托與珍妮所有作品大都如此。
用塑料布、帆布、繩子作為材料,包裹桌椅、人體、植物、汽車、繪畫……他們以天地為畫,以四海為家進行創作,堪稱藝術世界的浪漫盡頭。
可能在外人看來,以他們作品的知名度,實現財富自由就是輕而易舉的事。
可實際上他們一生過得像個窮人,沒有為自己留下一分存款,而是把所有的錢都用于大地藝術的創作上。
他們不接受贊助或委托,拒絕為作品闡釋深意。
堅持聲稱:那只關乎歡樂與美感。
他們甚至約好不乘坐同一架飛機,想著萬一其中一位遇到意外,另一個人也要繼續完成剩余的項目。
在他們的心中,一直堅持藝術是純粹且自由的。同時他們也做到了,這讓人無比佩服。
我們的作品都有關自由,而自由的敵人是擁有,消失的事物要比存在的更恒久。
相比創造會留存的東西,創造終會消失的東西更需要勇氣。
——克里斯托 Christo
圖片及素材來源christojeanneclaude官網,其余來自網絡。
作者公眾號:普象工業設計小站(ID:iamdesign)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9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