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相機的徠卡,開酒店了!從此多了一個開房的理由
來源:玩物志
就在幾天前,徠卡 Leica 宣布全球第一家擁有可樂標的酒店 Arcona Living Ernst Leitz Hotel 開業啦。
酒店店址選在徠卡 Leica 的大本營 —— 德國韋茨拉爾。從外觀上看,簡約的建筑、單一的配色,除了最為熟知的「小紅點可樂標」,還真找不到一點徠卡的味道。
別急!先跟著玩物君走進酒店看看。
● 隨處都在開攝影展的酒店
推開酒店的大門,你將進入一個和外面的「性冷淡」完全不同的世界。經典的攝影作品,掛滿了酒店的每一個角落。
房間床頭處
餐廳的墻壁
大堂里供客人休息的小角落
風景、人像、紀實……隨處都能看到主題各異、風格不一的攝影作品,感覺像住到攝影展的場館里。
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還要說藝術長廊區。這條只能供一人通過的細窄走廊,放置了來自世界各地 64 位攝影師的 250 幅作品。每一下快門,每一段故事,背后的每一次心動和感動,都被定格下來。在這個空間里,時光仿佛被凝固起來,給人細細回味。
除了照片,細心的房客還會發現,酒店設計師把徠卡相機的設計草圖,印在房間的墻紙上。夜深人靜時,看著它們思考人生,說不定更有靈感。
假如你認為光看草圖不夠過癮,酒店所處的徠茲公園 Leitz Park 肯定能滿足你!
園區里包括徠卡總部、徠卡體驗中心、博物館、檔案室等。絕版相機、創作故事都能在這里找到。喜歡的話,還能到隔壁的徠卡商店,將它們打包帶回家,堪稱「信仰充值一條龍服務」。
現在,這個擁有可樂標的酒店 Arcona Living Ernst Leitz Hotel 已經可以預訂。
玩物君查了一下,酒店里有 129 間客房、套房和公寓,最低價格是 64 歐元(折合人民幣 500 元不到)一晚。可以說是最親民的徠卡產品了。
酒店訂房網站:https://wetzlar.arcona.de
● 搞什么?他們也在做酒店?
仔細想想,除了徠卡,近年來還有很多品牌跨界開了酒店。例如有下面這些:
無印良品:MUJI Hotel
憑借自成一派的風格,MUJI 在中國擁有強大的人氣。今年年初 MUJI 在深圳開設全球首家酒店時,自然也吸引了大批 MUJI 愛好者上千體驗。
建立在深圳深業上城的 MUJI 酒店,整體裝修以簡約為主。
5 種房型合共 79 間客房。房間里幾乎每一件物品,小到牙膏沐浴露,大到沙發床鋪,都來自 MUJI。
住的時候用過覺得合適,還可以到 1 樓的商店購買。簡直是一個大型沉浸式 MUJI 體驗館。
除了深圳店,在今年 6 月 30 日,全球第二家 MUJI 酒店也在北京開幕。和深圳不同,北京 MUJI 酒店多了一點京味兒。設計師將中國傳統建筑的特色,融合到酒店裝修里面,讓這家「開在胡同里」的酒店更接地氣。
宜家:Moxy Hotel
如果說 MUJI 用酒店展現自身的獨特風格,那宜家就是通過酒店向全世界宣告它的野心。早在那個宜家還沒愛上和潮牌跨界聯名的 2014 年,宜家已經開始和知名酒店品牌「萬豪」合作,在米蘭開設了第一家 Moxy 酒店。
Moxy 酒店,走的可不是宜家北歐風的老路子。它把目標對象瞄準在千禧一代身上,從里到外,整體設計無一不散發著年輕、活力、張揚、自由的氣息。
霓虹燈
氣球
吧臺上放著復古顯示器,和經典像素游戲 DONKEY KONG
就連走廊拐角的鏡子,都被各式夸張的涂鴉所占據
潮人們都恨不得全天待在里面開派對。
這家一點都不宜家的宜家酒店,既像宜家面向全世界發出的一張用戶意向調查單,又像宜家偷偷埋下的一個小伏筆。為幾年后一系列的聯名動作,做足了準備。
Levi's :25hours hotel by Levi's
「牛仔褲一哥」Levi's 也不甘落后,它找來年輕的德國連鎖酒店品牌 25hours 把自己的廣告場景,從照片和視頻中搬了出來。
酒店以牛仔褲的單寧布為主要設計元素。十分硬核。
雖然同樣是針對年輕人的市場,Levi's 酒店卻不像宜家那般張揚,它更像自己的每一個用戶 —— 愛穿牛仔褲的人 —— 自由、隨性、不羈。
有趣的是,酒店房間分為 6 個主題,按照牛仔褲的顏色,天藍、靛藍、土耳其藍等區分。房型則按照牛仔褲的尺碼,分別有 M、L 和 XL。
蔦屋書店:TSUTAYA BOOK APARTMENT
有「日本最美書店」之稱的蔦屋書店,也跟了一波潮流。位于日本東京新宿的 TSUTAYA BOOK APARTMENT 將「酒店」和「書店」兩個聽起來毫無聯系的概念,集合到一塊。
在這里,你能用最舒適的姿勢閱讀。榻榻米、床鋪、沙發、辦公桌……一應俱全。
TSUTAYA BOOK APARTMENT 主打「按小時出租」的概念,一人一小時僅需 500 日元(約 30 人民幣),入住很靈活。
為了方便過夜的旅客,店內也有沐浴間和行李寄存的地方。「以書為主,以人為本」,對于酷愛閱讀的人來說,這里簡直是天堂了。
● 酒店 —— 品牌跨界新潮流?
回顧了一系列的跨界動作,不難看出「酒店」已經成為近年來品牌跨界的一個新趨勢、新潮流。可要說到跨界搞酒店的起源,那可不是這幾年的事。
最早的跨界酒店建立在 1997 年。意大利知名奢侈品牌 Salvatore Ferragamo 在佛羅倫薩開了 Lungarno Collection 酒店。
從酒店的窗戶,就能看到當地有名的阿諾河。
室內裝潢極盡奢華,光看圖片就能感受到這個頂級手工品牌的氣質。
進入 21 世紀后,不少一線大牌都有做過酒店。例如我們熟悉的范思哲、寶格麗、阿瑪尼等等。
再往后一點,就是我們在上面看到的一眾品牌。可以說,跨界做酒店并不是這一兩年才冒出來的新概念。可是,為什么在這一兩年里,它變成了大勢?原因無非 2 點:
1.人們的想法變了
隨著時間的變更,人們的消費理念也發生了顛覆式的改變。以前,我們買一個東西,只會關心這個東西本身。例如它好不好用、漂不漂亮……現在,我們會開始在意商品背后的附加價值,例如它傳達的理念、它背后的故事……
酒店行業也一樣。
到了今天,走馬觀花式的旅程已經不夠滿足人們的需求。人們在去旅游時,除了逛景點、買手信,還希望能了解和體驗當地的人文、習俗、潮流和時尚。于是,「藝術酒店」這個概念開始走紅。
它不像民宿或者青旅,擁有完善的酒店設施配套和服務,同時在功能上擁有更多延伸。來自美國的藝術酒店品牌 Ace Hotel 火遍全球,就是一個好例子。
有更多延伸的藝術酒店,成了「品質生活」的新追求。正好,像 MUJI、宜家、Levi’s、知乎、網易云這些品牌,也在推崇不一樣的生活方式、生活形態、生活哲學。兩者一拍即合,催生出大批跨界酒店。
2.賣貨的方式變了
進入 21 世紀,互聯網發達,網購變得異常容易。在電商的沖擊下,人們已經很難找到理由去單純為了買一件東西,費勁走去商店。所以,我們會看到商店的功能越來越多樣化。
書店品牌「誠品」開始銷售生鮮產品
與其說是品牌跨界做酒店,倒不如說是品牌在自家商店里,增加了「住宿」這個功能。而酒店,除了單純的「住宿」之外,還有一個好處 —— 提供沉浸式體驗。
想一想,你從睜眼開始,到刷牙洗臉,再到吃飯,最后到晚上閉眼睡覺,接觸到的都是品牌想給你傳達的理念,甚至是品牌旗下的產品本身。
MUJI 酒店連辦理入住手續時用的筆都是自家的
跨界酒店仿如一個四面都是廣告牌的箱子,把你放在其中,接受它的宣傳。只不過,這些廣告更軟、更容易被接受。
說到底,「跨界酒店」開啟了一個雙贏的消費形態。通過它,品牌更好做宣傳,顧客在里面也獲得了更多商品本身之外的額外價值。
它會是消費形態發展的終點嗎?
不是。
但也無需過多糾結。
要知道,一切消費相關的發展和變化,歸根到底都是掌握在一群人手中 —— 消費者們。
我們要做的,就是活在當下,好好享受。
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理想中的未來生活投票。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