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變態”的日本人,用了16年時間,把金魚畫活了
作者: Betty,來源:東方手藝人
說到金魚
相信不少人便會想到
小時候
在集市上一個大大的藍色魚缸里
吸引我們目光的無數條小魚
看見了
我們就興高采烈地買個零星幾條回去
為它們準備一個簡陋的魚缸
水草和碎石
在日本
一位藝術家深堀隆介就把我們
記憶里熟悉的不能熟悉的金魚
作為他長期繪畫的創作素材
以上兩張圖片里的金魚成畫就出自他手
在他筆下
平面的、立體的、嵌入式的
魚缸里、水盆里、竹筒里
甚至是木板上
都能見到一條條栩栩如生的金魚
△1L,2009
其中
最早讓其聞名亞洲的是
他的3D樹脂作品
△輪音,2011
其設計廣受歡迎的證明便是
市面上大量同款裝飾品的出現
只是大家在一些商品市場上遇見的
類似設計的廉價山寨品
做工粗糙,也沒什么美感
此外,越來越多的藝術家
也開始學習和模仿這種繪畫方法
就此,我們可以聊聊他畫魚
也可以看看他和金魚的故事
【深堀隆介與立體金魚的故事】
△深堀隆介
對于深堀隆介來說
不管用什么方法
畫魚
都是一個極其考驗耐心的事兒
只是由于樹脂的特性
更加會延長其作畫時間
首先
要在方形器皿之中
倒進一層樹脂
等到完全干燥
在上面小心畫上腹鰭
再倒入一層樹脂
輕輕晃動
等它均勻地淹沒過魚鰭
調好正確的顏色
開始給金魚添上身子
當樹脂再次沒過
金魚開始在木盒中
有了活靈活現的感覺
又是一層樹脂
又是一層顏色
反反復復地做同樣一個過程
幾天之后
就有了一條生動鮮活的
足以欺騙視覺的金魚
△金魚酒“緋夢”,2010
在創作中
由于需要等待一層層的樹脂風干
再進行描繪
所以相當耗時
有的作品甚至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
但深堀隆介不在意
“當我看見自己的作品像是擁有生命時
就會獲得無可替代的成就感了”
他說
深堀隆介的作品
常常結合富有東瀛特色的載體
加入櫻花、落葉、竹等元素
使其與顏色各異的金魚相互映襯
增添了幾分韻味
與此同時
木質載體可以說是深堀隆介制作的心頭好
彌漫濃濃的和風韻味更顯優雅素麗
深堀隆介1995年畢業于
美術學部工藝設計專業
2002年開始金魚的3D繪畫與制作
創作了許多金魚相關的作品
所有人都以為
深堀隆介畫樹脂金魚的靈感
就在靈光一閃之間
事實上,并不是這樣
在墻上、在畫布上
深堀隆介畫了整整兩年
卻還是無法完全畫出
魚兒介乎立體和平面之間的美
深堀隆介的金魚作品源自2000年
那時候他家中養了一缸金魚
因為沒有用心打理
魚缸里的水非常混濁
還混雜著金魚的排泄物
雖然如此
可它仍健康地生長至身長20cm左右
△2015年作品
一向只是從正面看金魚的他,某天不經意從上俯看,立時被缸里金魚的姿態吸引了。
魚兒搖著鰭,擺著尾在水里回旋滑過時,波紋泛起,因為光線折射的原故,立體的金魚看來彷彿變成平面了;
而存在于人于魚而間的水,就成了飄飄漾漾的畫布,美得不可思議。
魚兒的美在他心里縈繞不散
他要記錄下來這份靈動的生命之美
△水月,2016
而在深堀隆介的美學的思考中
他參考了村上隆“Super flat”的概念
兼合日本傳統繪畫里的透視方法準備創作
有了創作靈感和理念
利用什么道具呢
又如何具體操作呢
△2016年作品
他突然想起了1999年在化工廠的經歷
當時常用的一種原料是“樹脂”
“樹脂”可以根據不同對象決定分層數量
分層越多,立體感越強
要不試試畫出立體的“樹脂金魚”
△2014年系列作品
在長期的無數次嘗試后成功了
一種新的繪畫手法便就此橫空出世
△2013年作品
△2007年作品
△2005年作品
【金魚主題展與其他作品】
△2017年作品
△2016年展覽
△拯救金魚紐約展,2015
“魚缸就像人類的社會,上演著誕生和死亡的故事。當金魚存活在其中之時,魚缸會漸漸地被污染,而如果沒有換水,水質就會越來越糟,導致金魚最終的死亡。我覺得這個現象對人類也是一樣的……
我畫的金魚并不只是金魚,而是人類的象征。我覺得魚缸似乎就是未來世界的預知,而人類就是污染自己呼吸的空氣的原因。”
△拯救金魚大田藝術廣場展,2014
△“霍多加亞蠟燭之夜”霍多加亞公園,2010
魚的美態與神韻、日式美學
對生活的感悟、對生命的敬畏
對生態的關注等等
這些主題和元素
你都能在
深堀隆介的繪畫與展覽作品中看到
他的執著從來不僅限于金魚本身
而是隱含于其中的一切生命意義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經授權轉載至數英,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作者公眾號:東方手藝人(ID:shouyiren2050)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