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玩具逛街时突然按下按钮的故事,丰满的妺妺3伦理播放,新婚人妻不戴套国产精品,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百度

用戶行為不會說謊,智能手機微報告背后的市場冷暖

原創 收藏 評論
舉報 2018-06-04


2018年行將過半,手機市場卻一如既往的熱鬧,不走尋常路的預熱營銷,火藥味十足的電商大戰,似乎從未間斷。盡管IDC、Gartner等給出的報告無不指向了這樣一個事實:中國手機市場已經持續疲軟,也限制了各大手機品牌的增長潛力。

原因也不難理解,按照中國移動的規劃,2018年將在部分地區推進5G商用化,2019年開始將把國內的100多萬處4G基站更新為5G……從4G向5G時代的過渡,隨之而來的還有新一輪的換機潮,各大手機廠商無不枕戈以待。

可5G當真會成為手機市場新的分水嶺嗎?市場紅利只是其一,用戶行為則是其二。微博和賽諾剛剛發布了《2017年智能手機微報告》,最大的不同就是從用戶行為的視角解讀手機市場的趨勢。從這個角度來看,即將到來的5G時代是全民紅利,還是加速虹吸效應的不利因素,似乎有一些超出常規認知的答案。

用戶從哪里來,又將流向何處?

進入2016年以后,國內手機市場屢屢被提及的就是“存量換機”。顧名思義,國內手機市場已經臨近飽和,一家品牌的增長,意味著另一家品牌的下滑。很多第三方報告揭示了手機市場的T型格局,即排名前五的手機品牌掠走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不過聚焦在用戶行為的《智能手機微報告》給出了更為細致的答案:

1、微妙的用戶換機流向。存量競爭最大的看點無疑正是新用戶的流入來源,并在某種程度上折射了較于競爭對手們的競爭力。


iPhone X和iPhone 8的流入來源中,本品牌的占比分別高達91%和73%,而OPPO、vivo、華為、小米、榮耀等高端機型,來自本品牌的用戶占比在25%-39%之間,其中來自iPhone的占比普遍在20%左右。誠然,蘋果仍有有著安卓品牌們難以比擬的用戶忠誠度,但iPhone向安卓市場流失也有著擴大的趨勢,佐證了華為、OPPO等借旗艦機型沖刺高端市場的可行性。

2、差異化的用戶畫像。錯位競爭稱得上是手機市場的慣用戰術,當然錯位競爭的成功與否還有根據用戶畫像來判斷。


iPhone的用戶畫像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且以19-39歲的用戶為主;vivo的用戶群體以年輕用戶為主,主要生活在三四線及以下的中小城市;華為P系列以男性用戶為主,Nova系列則吸引了大批的女性;小米仍是男性用戶居多,19-22歲的年輕人占比最高。有趣的是,OPPO、iPhone的用戶集“吃貨”和“買買買”于一身,而華為、小米有著更多的“工作狂”,時尚和商務的分界線逐漸清晰。

3、微博社交營銷成為“帶貨王”。營銷是手機銷量不可或缺的主推力量,但營銷方式的偏好會直接影響用戶構成。


小米儼然是內容運營的集大成者,在各大手機品牌發起的微博話題與新機購買比例中,小米的轉化高達9.5%,遠高于3.3%的OPPO和1.6%的華為。只是從代言人的選擇上來看,陳偉霆、李易峰、鹿晗、彭于晏等成功為OPPO、vivo帶來了大批的女性用戶,啟用了吳亦凡、胡歌的小米和華為,依舊未能改變男性居多的比例。鑒于小米在2017年的觸底反彈,微博社交營銷的“帶貨能力”可見一斑。

4、性能下降仍是換機的主要動機。關于智能手機配置過剩的說法不絕于耳,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用戶的換機周期,但性能下降仍然是換機的主要動機。


從微博給出的數據來看,26-35歲的白領階層是換機的主力,且58%的用戶至少使用過5部智能手機。同時整體的用戶換機周期繼續拉長,一年換機的用戶下降到8.6%,接近50%的用戶兩年換機。換機周期的增長或許并不是一個十足的壞消息,用戶對性能有了更大的需求,導致2500-3000元價位的產品同比增長5.9%,3000元以上價位的產品同比增長竟高達17.5%,對價格的敏感度進一步降低。

5、用戶痛點呈現出多樣性。不同的用戶痛點是手機市場錯位競爭的關鍵,也是手機廠商打造差異化的不二法門。


除了系統流暢度、續航、存儲空間等大眾化的痛點,拍照、隱私安全、游戲等對用戶決策的影響進一步擴大。幾乎所有的手機品牌都在拍照上下功夫,進入2018年以后人工智能拍照逐漸成為主流,但隱私安全、游戲等痛點仍需要進一步滿足,雖然一些手機廠商開始注重云服務和安全保護,也開始在GPU、CPU的優化上提供良好的游戲體驗,目前來看依然有所欠缺。

誰脫離了用戶,誰就會被淘汰

4.11億月活的微博,或許給出的數據只是“玩微博的人在用什么手機”,以及“這些用戶有哪些特征”,但微博高達93%的移動端用戶,相當精準地反饋了不同手機品牌的市場表現。

從宏觀的維度來看,手機產業鏈越來越成熟,終端的用戶也越來越成熟,寡頭競爭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也是市場成熟的必然表現。可為何市場整體下滑的當口,總有少數品牌逆勢而上?《2017年智能手機微報告》作出了一個簡短的回復:誰脫離了用戶,誰就會被用戶所淘汰,最終被用戶所遺忘。

三個月前發布的Android P,新增了一個叫做“Dashboard”的應用,可以顯示各個APP的使用時長,價值或許不在于“防沉迷”,而是對用戶APP使用軌跡的記錄。無獨有偶,新近發布的iOS 12也加入了“數字健康”功能,幫助用戶管理花在iPhone和iPad上的時間,并詳細顯示出每個App的使用時長。可以猜測的是,基于用戶行為的研究將漸成主流,并成為手機市場競爭的風向標。

諸如微博等社交網絡則記錄了用戶情感化的行為,比如用戶喜歡什么類型的電影,用什么牌子的化妝品,玩什么類型的游戲,習慣于在什么地點打卡,以及用戶的換機流向。對于競爭慘烈的手機市場來說,如何精準地找到品牌受眾,如何滿足用戶的差異化訴求,并由此判斷手機行業的下一個流行趨勢,社交平臺早已是不可或缺的渠道。

比較正面性的案例可能就是華為、OPPO、vivo、小米等新寡頭們。華為抓住了成熟的商務用戶,同時也在憑借Nova、榮耀等子品牌或獨立品牌去爭奪年輕用戶;OPPO、vivo的用戶多集中在三四線城市,但OPPO也在通過線下活動、超級旗艦店等擴大在一二線品牌的影響力,而OPPO Find X、vivo NEX等則釋放出了調整產品布局的信號;小米已經有了遠高于其他品牌的忠誠度,且不斷依賴社交運營放大這一趨勢。

蘋果和三星實則扮演了中國手機市場上被沖擊的角色,iOS對安卓用戶的吸引力持續降低,三星盡管全球出貨量回暖,但在中國市場未能止滑。其中不乏一些偶然因素,好比說三星在市場上的高端形象,理應成為iPhone最主要的“接盤俠”,事實上iPhone及三星的市場份額正逐漸被國產四巨頭蠶食。這何嘗不是一個注定結果呢?產品定位和用戶需求脫節,市場營銷和用戶行為脫節,主打的服務又與用戶痛點脫節。

結語

GFK的數據分析為國內手機市場做出了虹吸效應加劇的預判,頭部品牌市場份額不斷擴大,但中小廠商的生存空間則越來越少。與之對應的是,金立長時間的資金鏈斷裂危機,魅族、摩托羅拉等接二連三的裁員,以及三星、蘋果等在中國市場的不如意。當倒金字塔結構消失,“中等生”等正面臨凜冬的煎熬。

數據反映了市場競爭的表現,用戶行為卻折射了不同手機品牌的思維方式。至少頭部品牌們已經樹立起了“贏者通吃”的意識,假如二三線品牌還在相信流量的自然分配,巨頭們拿走了50%,屬于自己的總有20%或30%,被遺忘將是注定的結果。畢竟數字上的規律有出乎,但用戶行為是不會騙人的。

注:Alter原創內容,微信公眾號“Alter聊IT”,歡迎署名轉載。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錄后參與評論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栗坡县| 鹿泉市| 蕉岭县| 乡城县| 平舆县| 汶川县| 陵水| 渭源县| 工布江达县| 开封县| 肥西县| 平远县| 河西区| 重庆市| 长子县| 中方县| 清水县| 容城县| 运城市| 武义县| 油尖旺区| 德化县| 涞水县| 东乡县| 盱眙县| 眉山市| 余江县| 桑日县| 枣阳市| 太原市| 建始县| 新沂市| 湘乡市| 北辰区| 罗江县| 苏尼特左旗| 广东省| 太湖县| 鄂伦春自治旗| 中山市| 龙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