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領域“大眾難點評”,除了燒錢,增量劍指何方?
文/GEIGEI
來源/塵鋒信息Growth研究院
2020年,“新冠疫情”沖擊各行業,教育行業也難以幸免。由于疫情期間不能進行線下培訓,絕大多數教育機構面臨著“場地租金壓力”和“人力成本壓力”,近半數線下教培機構營收預計較上一年減少50%以上,只有1%的線下機構營收并未減少。
*中國民辦教育協會《疫情期間教育行業狀況的調研報告》
市場下沉,“燒錢”卻無法“圈錢”
2020年,無論對于已經巨量投入的在線教育,還是開始嘗試線上流量投放的傳統教育企業來說,都是一場生死轉折點。媒體流量競爭更加激烈,獲客成本居高不下,轉化效果指標ROI持續走低。不同營銷模式也呈現出巨大的差異,0元免費課單個獲客成本在70元至150元之間;9元課單個獲客成本 在200元至 350元之間;正價課的單個獲客成本高達2000元至3500元不等——線上獲客成本相較2018年大約增長了3-4倍。流量的“燒錢”慘烈程度令人瞠目結舌。
在線營銷大潮下,包括新東方在線、學而思網校、猿輔導、作業幫、跟誰學、網易有道等多家教育品牌,為搶占用戶對在線教育的認知改變紅利,無不采取廣告大戰的方式進行獲客擴張。但是長期以來,教育行業用戶付費比例低、服務周期較長等特點,使得企業在獲取流量后,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以及人力成本進行運營孵化。因此,教育行業想要持續實現增長,必須實現精準獲客并提升轉化復購。
想要告別盲目的流量擴張,除了轉型別無他法。一部分教育機構選擇了下沉市場。據艾瑞數據顯示,2019年教育行業一線城市消費者占比出現下滑,二三線及以下城市消費者占比顯著提升,占比超過42.8%。下沉市場成為教育機構的主賽道。
盡管在線教育平臺獲取了來自下沉市場的大量新增用戶,但三四線城市消費水平以及價格敏感度較高,整體付費意愿較低。對于做慣了一、二線城市的頭部機構來說,三、四線城市的市場挑戰仍然不小。缺乏專門的市場研究,無法針對消費者進行數據研究和教學產品的匹配,難以在投放時找準適合的投放渠道,導致無法針對市場進行精準營銷。
南轅北轍,教育轉化路徑問題頻出
無論是拓展三、四線市場,還是進行“流量爭奪戰”,企業的最終目的是實現轉化。即使獲客渠道不同,但是轉化的邏輯是一致的,都可以劃分為前端轉化、后端轉化這兩個階段。
前端轉化,重在持續引流客戶,形成觸點,如電話號碼、微信、注冊;后端轉化,則是為了完成從免費/低價用戶向高價用戶的轉化,但是這兩種渠道都有不同的弊端。由于廣告渠道和資源分散,營銷推廣團隊難以進行跨渠道、整體投放策略規劃,導致多個平臺的營銷計劃形成割裂;此外,創意定向和成本管理無法敏捷互通。最終,無法在整體上高效調配資源,優化各渠道的效果,造成大量的營銷費用損失。被吸引的低價課用戶分散于各平臺及社群,導致運營人員難以識別用戶的特征和來源,進行精準溝通,導致銷售的個性化服務缺失,轉化效果差。轉化鏈路上的這些弊端,造成了教育行業的獲客成本畸高、下沉市場精細化不足兩大挑戰。
正因如此,一部分傳統教育企業也開始進行數字化轉型,整合分散在各渠道的數據,并用數據指導業務,反哺營銷團隊,建立成熟的跨渠道預算分配機制、高效的效果廣告優化能力、精準的私域流量運營對接入口。
教育營銷2.0,強化私域與線下關聯
一、二線流量費用高漲,三、四線獲客受阻,教育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或邁進新的階段——基于數據技術在業務場景下進行創新應用,從而實現個性化,即用“大規模+個性化”的交互營銷,服務于下沉市場。就目前來說,教育普遍采用OMO模式,將線上、線下進行深度融合,打通數據,從而實現個性化。
圖片來源《教育行業營銷數字化轉型白皮書》
拋開教學場景,單從營銷場景來看,OMO營銷基本上強調從線上私域流量到線下的聯動。從線上到線下引流,通過對消費者全觸點的數據管理及應用,實現對消費者習慣、課程需求等多維度的洞察和認知;結合拉新和促銷的精細化運營,將線上高質量流量引流至線下校區購課或體驗。同時,線下校區通過導購管理工具賦能導購,幫助校區導購基于消費者與品牌的整體交互,做個性化推薦,提升銷售轉化率。線上私域流量到線下的聯動,實現了高效低成本的線上獲客與培育,吸引用戶到線下校區體驗和試聽,轉化為高價課用戶。
即便如此,教育行業也面臨在線營銷預算持續增加、媒體資源更加多樣化、消費者行為日益碎片化等趨勢的挑戰。這就要求教育營銷必須撬動更多類型、渠道的媒體資源,同時也要求有數據化工具能夠解決數據分散、營銷數據與 CRM 系統無法打通、依賴主觀評估創意素材和媒介效果、人群定向拍腦袋等諸多弊端。在這種情況下,客戶的復購才是教育企業盈利的關鍵。轉化率和留存率均處于較低水平的教育行業,需要探索新的獲客及轉化模式,并且有效引導用戶復購。
塵鋒SCRM貫通公域+私域數據生態
但是如果說僅僅是用公域的流量思維“清洗”私域流量顯然不行。運營好私域需要轉變固有的邏輯,真正落實更加精細化的客戶運營,才能挖掘出私域流量的最大價值。只有當一個用戶完成了全生命周期,價值才能得到全部的釋放。
私域能有效地串聯一個用戶的全生命周期,有效地幫助企業通過“吸引”而非“拉拽”來促成獲客和轉化。私域不同于“廣撒網”,而是“以群分”,這更有利于實現個性化和精準化。另外,私域運營過程中所產生的數據沉淀可以讓機構對于用戶的情況、心理以及需求擁有更加準確的洞察,不僅能夠有效地提升獲客效率及轉化率,更是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從而留住用戶的依據。同時,私域中“回收”步驟,能對用戶持續培育,直至需求產生和購買,從而有效降低獲客成本。
私域中每個用戶的龐大關系網構成了天然的潛客池,充分調動私域關系促進轉介紹,可以實現口口相傳的“老帶新“裂變。這樣教育便擁有了滾雪球式的低價流量。
Growth觀點
教育部等十一部門發布《關于促進在線教育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將在線教育作為教育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政策的支持與市場的繁榮,讓迅猛發展的在線教育未來可期,但只靠“燒錢”恐怕難有明天。尋求模式轉變,在私域流量中最大程度挖據客戶全生命周期的潛在價值,從而提升自身的長久競爭力才是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正道。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