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獨角獸概念風起,這一次上海互聯網能把握住嗎?
數英用戶原創文章,轉載請遵守底部規范
兩會期間,李彥宏、丁磊、王小川等互聯網大佬都表示愿意回歸A股。而目前證監會有意邀請8家知名中概股實行CDR,分別是BATJ、攜程、微博、網易以及港股舜宇光學。
有投行人士透露,支持新經濟企業上市名單中,第一類是已經在境外上市的,包括BATJ在內的大型企業,還有一類被歸位“新藍籌”,是還沒有在境內外上市,但已經搭建了VIE架構的企業,比如小米、美團點評、今日頭條、滴滴這樣的獨角獸。
一時間傳聞不斷,互聯網“獨角獸”企業很有可能憑借中國存托憑證(CDR)的方式進行IPO,登陸A股市場。總是被認為沒有互聯網基因,出不了BAT的上海,向來以金融中心著稱。上海雖然沒有BAT,但互聯網獨角獸企業數量卻僅次于北京,排在杭州與深圳前列。在獨角獸概念股興起的時候,上海或許能夠最大限度發揮金融中心對于新技術、新業態的互聯網企業的支持。
上海有哪些獨角獸企業?
上海沒有互聯網基因是大家對它的刻板印象,小資、精致的功利主義似乎與創業維艱天然對立。PC互聯網時代,上海崛起了一個又一個巨頭企業,而后被兼并的兼并,落寞的落寞,移動互聯網時代相比之下顯得更為邊緣。
但按照產業周期論來說,沉淪與邊緣也并不絕對。那么,第一個問題來了,十多年的風云激蕩和起起伏伏里,哪些企業存活下來并且成為上海的獨角獸企業。
去年底,胡潤研究院發布《2017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大中華區獨角獸企業總數達120家,上海獨角獸企業數量有28家,僅比北京少26家。上海獨角獸企業估值合計4580億元,占比16%。(注:這只是胡潤去年的數據,現在實際情況不完全這樣)
從行業分布來看,上海電商或和電商相關的獨角獸上榜數量最多,有8家,分別為返利網、齊家網、找鋼網、易果生鮮、拼多多、小紅書、洋碼頭和波奇網。
另外,上海在文化娛樂方面的表現也可為濃墨重彩。盛大曾經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文娛產業還沒迎來大風口的時候,陳天橋已經布局下文學、影視甚至社交、旅游等板塊,后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這個文娛迪士尼的夢想,騰訊接了過來,而且做得更為漂亮。陳天橋轉身投資人,他弟弟陳大年在上海創建了上海另一家獨角獸企業。
王微的土豆被優酷吞并,PPTV歸于蘇寧, 但不光是上海,05年視頻大潮創始人后來全都“功成身退”。而上海還留下了B站這一明星級視頻產品。新媒體方面,上海報業集團旗下的界面新聞市場動作頻繁,最近引人關注的是收購了藍鯨。移動音頻和內容付費領域,蜻蜓FM和喜馬拉雅FM是誕生于上海的兩個佼佼者。
其他諸如汽車交通、醫療健康、房產服務、人工智能、物流服務等領域,上海也都有代表性的獨角獸企業。
海派文化下的上海互聯網
任何一座城市的建立都不僅是外形的建造與財富的聚集,而且也是歷史的積淀與文化的結晶,因此城市既有著個性鮮明的物質形式,也有著內涵深邃的文化風貌。
“海派文化”可以說是中國地域文化譜系中最具現代性的一種文化形態,它具有趨時求新、多元包容、商業意識和市民趣味等特點,而形成這些特點的歷史成因,主要在于上海作為商業都會、移民城市和租界社會的特殊歷史條件。從本質上講,“海派文化”是近代中國都市文化的集中反映和典型表現。
上海是最早的通商口岸和近代的商業都會,對外貿易和商業活動的高度集中以及產業經濟、金融經濟的蓬勃發展,這些使上海僅用了10年時間,就成為全國最大的對外通商口岸和經濟中心。而經濟活動的繁盛,商貿、 金融和產業經濟的迅速崛起,使服務于它們的各種行業紛紛興起,新興的社會階層不斷產生壯大,市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心態結構、審美趣味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90年代以來,上海有了一大波新的政策紅利:全面開發浦東,成立上海證券交易所等等,上海有更多的政策工具。與此同時,海派文化或多或少影響了上海互聯網創業的底色:務實低調、細膩精致、做深做透。上海的互聯網企業,從老板到員工,在工作拼搏的同時也注重生活品質。
我們會發現,上海的獨角獸企業其實都有一定的歷史年頭,它們在各自領域的深耕絲毫不亞于北京、上海的互聯網巨頭。比如返利網已有12年歷史,滬江公司化運作到現在也有12年,齊家網13年等等,這些企業幾乎也是伴隨互聯網黃金一代崛起的。
誠然,很多老牌上海互聯網巨頭紛紛被收購,大眾點評、一號店,包括最近的餓了么。它們最終可能要么站隊騰訊,要么被收歸阿里。但我們也看到,常年迭代過程中,有些獨角獸的地位和影響力與日俱增。
比如說,B站從彈幕視頻網站已經升級成為泛二次元社區,它的活躍用戶是BAT都爭先搶奪的年輕群體,很大程度上,這些人已經開始接過主流話語權。
比如說返利網,從電商導購平臺已經進階成為電商平臺與品牌方的流量賦能平臺,其所建立的是一種信息流匹配機制。返利網是阿里和京東這些頭部電商發展的受益者,也是電商生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
汽車交通領域的蔚來汽車、威馬汽車也是獲得騰訊、百度青睞。這些都說明,上海的獨角獸在崛起。與其說上海錯過了很多移動互聯網機會,不如說其生長的野蠻程度比不過北京和杭州,而這種秩序性在狂飆突進中有時候反而顯得珍貴了。
誰會在A股上市紅利中順利“吃雞”?
目前有關獨角獸企業A股上市的最新政策風向多來自于“兩會”。對于“IPO支持獨角獸企業上市”問題,證監會副主席姜洋在政協經濟組駐地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今年將繼續進行IPO改革的深化。
2013年的時候,美國著名CowboyVenture投資人Aileen Lee將私募和公開市場的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創業公司做出分類,并將這些公司稱為“獨角獸”。Lee發明獨角獸概念的時候,描繪的其實是一個具體歷史條件下的情形。后來,獨角獸某種程度上成為了新經濟、高科技的代名詞。
相關統計顯示,中國大陸的“獨角獸”數量在全球排名第二,僅次于美國。但這些新經濟的代表卻大多沒有選擇在A股上市,出現“墻里開花墻外香”。
其中,又以美股對中國“獨角獸”的吸引力最強,從世紀之交的新浪、搜狐、網易等網絡股,到電商時代為人熟知的“BATJ”,乃至近期財報仍在虧損的視頻網站龍頭愛奇藝,大多選擇登陸美股;此外,港股也成為爭奪“獨角獸”的有力對手,騰訊、眾安在線等紛紛在港上市。而A股除了360、巨人網絡等少數借殼上市的案例之外,通過IPO直接上市的“獨角獸”未見蹤影。
與企業愿意回歸A股心聲相呼應的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首次提出支持優質創新型企業上市融資。
從目前海外“獨角獸”企業回歸A股的路徑看,主要有三條:
一是360借殼江南嘉捷回歸模式。這一模式的前提先要海外私有化退市,然后拆除VIE架構,再國內A股借殼,相對路徑較長、環節較多,需要較長時間,且涉及較嚴格的信息保密要求。
二是富士康直接IPO上市模式。這一模式優點是干凈利落,直觀性強。招股書預披露到預披露更新,目前通常需要7、8個月的時間,這也是IPO排隊的主要時間。富士康從2月1日披露招股書申報稿到本周四發審委獲批,僅僅用了36天的時間,創造了新股IPO排隊審核的夢幻速度。缺點是需要另行組織資產,已海外上市部分不能一女二嫁,對像騰訊百度等整體上市的公司有難度。
三是采用CDR托管憑證交易方式, 海外上市的中國新經濟企業很多是VIE架構,普遍存在 AB 股的安排(同股不同權),有的甚至一直未能盈利。相比修改新股發行制度或者讓企業改變股權架構,發行CDR 可以更快、更低成本的突破障礙。
上海的獨角獸中,餓了么被阿里全資收購,B站、蔚來汽車已經準備赴美IPO。找鋼網曾表示計劃赴香港上市,易果生鮮有過赴美上市傳聞。2016年以來,屢傳齊家網要借殼上市,滬江網曾透露要在國內上市,返利網也在最近表示今年準備在國內IPO。
新政策驅動下,2018年或將成為A股獨角獸上市元年。除去赴美赴港以及尚沒有明確上市時間表的上海獨角獸之外,返利網和滬江網可能會成為第一批以CDR模式登錄A股的上海獨角獸企業。
嚴格意義上講,上海并沒有錯過任何一次互聯網發展機遇。當然其腔調確實有別于北京、杭州,這與當地社會群體分布和人文社會環境存在著密切關聯。商業化的、摩登的、精致的上海向來享有一份獨特魔力。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