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學霸做成人玩具,果然有一套!
首發:普象工業設計小站
原標題:90后學霸做成人玩具,果然有一套!創業2年,全國競爭對手不到10人
為了專心做“成人玩具”——俞宸睿辭掉在北京的高薪工作,回到老家創業。創業第1年,他就花光了30萬的全部積蓄,連父母都覺得他瘋了。
《武松打虎》
《對牛談情》
《升降帽》
第2年,他在行業內干出了名堂,受到天貓、Beats等品牌的合作邀請連老外也搶著買他的“玩具”。如今,92年出生的俞宸睿,還不滿30歲,已經在圈內享有名氣。
他的作品輕松有趣,充滿了奇思妙想,叫人大呼過癮。但看似簡單的背后,卻也讓他吃了不少苦頭。
cr:Chengdu Plus頻道
一、裸辭再創業
《青蛙的魔法》
俞宸睿,曾給自己取了個網名「Psycho Fish(瘋了的魚)」。
他說,自己是個無厘頭神經病似的人。打小就喜歡在書本上亂涂亂畫,畫完自我感覺還不錯,就學了美術。高考完后,如愿以償地被中國傳媒大學錄取,開始了自己無厘頭的創作生涯。
大學期間,俞宸睿憑借魔性的循環GIF,成為某平臺的人氣博主。但他一點兒也不滿意,網絡上的虛擬作品離自己很遠,很難留下什么東西。
他更喜歡摸得著、實實在在的東西,木工、陶瓷...各種工藝,他挨個試了遍。直到偶然間接觸到Automata(機關人偶裝置),仿佛一見鐘情般,他覺得就是它,和自己太配了。
Automata對我的吸引源自于興趣的交叉,它能滿足我所需要的趣味與幽默,以及非文字的敘事與表達。
俞宸睿的木雕作品
國內關于Automata的資料不多。沒辦法,俞宸睿就瀏覽海外網站和博客,或者找朋友代購、海淘一些相關書籍,學習Automata的知識。
俞宸睿畢設作品:Automata定格動畫
通過了解和研究,俞宸睿發現:?????????????????????????Automat?????????????????????????a,是種歷史悠久的機械裝置藝術,早在古希臘時期就有。某種意義上,它的發展也伴隨著人類機械科學的進步。
《古希臘課堂》
畢業后,擔心純靠創作吃不起飯,俞宸睿進了家北京的設計公司。待遇都還不錯,工資高;還有個小空間能當工作室,讓他能一直保持創作。
但他每天都過得很糾結,他不確定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挺好,再干幾年沒準能升職;但創作老是不給力,時間不夠、心態也崩,搞不出更多好作品。
《告別》
情緒堆積久了,俞宸睿決定辭職,創立自己的工作室,全心全意地搞創作。他想好了,趁著自己還有心勁,把想做的先干了。大不了失敗后,重頭找工作。
在你心中有一件自己最想做的事情的時候,你不能全力以赴,以后肯定會有遺憾。
《擱淺的魚》:為讓人感同身受,手柄需要轉動很快魚才會擺動
裸辭回老家后,他租工作室、買設備...一下子就把工作積蓄花光。父母都覺得他瘋了,放著好好的班不上,來做個莫名其妙的東西。
《喂食》:感謝老師提供自己幫助
國內全職做Automata的不到10人,俞宸睿是其中之一。創業初期挺難的,投入多、回報少。撐不下去,他就去兼職,接些設計單子糊口,繼續創作。
還是會有點焦慮和擔心的,但這也是創業的一個過程,是可以預見的焦慮點和必須花費的資金。
工作室面積約200㎡,包括木工坊和書房
二、不只是“玩具”
作品模塊
對俞宸睿而言,Automata不只是展示一個動作,而是搭建一個“迷你舞臺”。自己是導演和編劇,像話劇一樣,來呈現更多的內容和情緒。
很多人覺得就是個玩具,用來模仿小狗跑步很簡單。但對我來說,它是一種以玩具形式存在的藝術,用特別的形式去表達抽象的東西。
上面的牛分開時,心會裂開;靠近時,會愈合。下面的牛則很賣力地“相愛”
他說,搞創作就跟寫日記一樣,記錄下日常的瑣碎。
比如,《壁爐假想》就是他對壁爐生活的執念,在家里裝個壁爐烤火取暖,光想想就美滋滋。
《壁爐假想》草圖
大拇指外形的屋子,代表壁爐很贊。??????????????????屋里的小人是自己,因為怕冷每次關門都很猛。下面拿望遠鏡的,是擔心鄰居會投訴,所以做了個時刻盯著壁爐煙囪的小人。而轉圈的紅薯,是因為自己喜歡吃烤紅薯。
有次劈柴,劈開后,他發現里面藏了小蟲。于是,他開始想象當家突然被拆開后,蟲子會是什么樣的表情。以此為靈感,《樵夫與蟲》誕生:在樵夫劈下去的時候,柴剛好打開,露出小蟲被嚇傻的表情。
樵夫劈下去前,還晃了幾下做個蓄勢
工作室附近的手工豆腐店,用的傳統手藝制作豆腐,吃起來賊香。于是,俞宸睿就成了它家的常客,辦了張會員卡。順帶做了個《豆腐計數器》來表達自己的喜愛。
《豆腐計數器》草圖
充一次會員卡能吃12次豆腐,他就給計數器設置12個數字。當數字變為0的時候,頂上碗里的豆腐就會消失,表示豆腐吃光該充錢了。他還在底部安了個小抽屜,為的就是方便大家把不錯的豆腐菜譜分享給自己。
把拉磨的驢換成馬,是因為“旋轉木馬”
三、用興趣填充生活
俞宸睿用電腦模擬壁爐烤火
如今創業第2年,父母漸漸理解自己干的事,喜歡Automata的人也越來越多。但他仍然會焦慮和擔心,于是種起各種漿果和花木,過起了“田園生活”。
他說,每天給它們澆水、除草、施肥,這些瑣碎的生活細節能讓自己的內心平靜下來。漸漸地,就養成了習慣和愛好,讓自己的生活和創作充滿秩序感。
俞宸睿在工作室后院種的漿果和花
俞宸睿創作時間不穩定,少則幾天,多則半個月以上。每款都是限量發行,錯過就沒了。即使有些特別受歡迎,他也不會重復復刻,更喜歡把時間用來搞新東西。遇到不滿意的就推翻重做,直到滿意為止。
創作是創作,商品是商品。我不會逼自己,某個時間做出多少作品。為了創作而創作,對我來說是種消耗,要自己覺得有意思,想要表達。
滿腦都是肥美的魚(特寫和小人,眼睛看的方向一致)
諧音梗:懸鉤子(植物)=旋轉的鉤子
前不久接受采訪,他說自己很久沒有說這么多話。在工作室里,他就是和木頭死磕,連消息也不回,被很多女孩吐槽。
但其實創作就是他的語言,每一件作品都是他當下心態的表達。他覺得,如果有人能夠產生共鳴,或覺得有意思,這對他來說,就已經足夠了。
《熊貓》
印象最深的,是展覽上的老奶奶對孫女解釋自己的作品《找自己》:找自己是一個過程,人是會變化的,人一輩子都在找自己。他說自己很慶幸,找到了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在接下來的日子他要去慢慢探索。
我們的生活也是一個相對的循環,在這種循環中,應該用喜歡的方式把每一天填滿。
《找自己》:坐著的鴨子不斷地伸手去摸索,卻什么也抓不到
作者公眾號:普象工業設計小站(ID:iamdesign)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