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部良心美食紀錄片《水果傳》,看得我欲罷不能
來源:食帖(微信號:witheating)
本文已獲授權,轉載請聯系原公眾號
最近,食帖君被一部很火的關于水果的紀錄片成功吸引了注意。本來自以為已經吃遍天下名果了,卻還是被重新刷新了三觀,也發現了水果更多方位的魅力。
雖然是一部人文類紀錄片,卻同時干貨滿滿,看完也能漲不少知識。
它的豆瓣評分也很高,8.8,看來確實是口碑佳作了。
那么這部片子到底好在哪里?為什么能讓對水果無感的人看完也默默點贊?食帖君分析出了幾點原因,僅供參考,也希望你不要錯過這部良心紀錄片。
01 不同視角看水果
一提到水果,第一反應就是直接食用,榨汁、釀酒、做果醬、做甜品、做菜,仿佛就已經是關于水果的全部想象。
但水果的使命卻遠不止于此,如果一種水果吃起來沒有那么可口,也并不意味著它沒有意義。
這部紀錄片采用了不同的視角來看待這些水果,讓人對水果有了新的認知。
第一個出現的水果——愛玉,想必大多數人都是從未聽過的,僅有臺灣的少數民族鄒族人懂得它的妙用。
生食滋味并不那么好的愛玉,卻在陽光與空氣的共同作用下完成變身。
曬干后的愛玉子,含有豐富的果膠和果膠酶脂,它讓一碗水變成滑爽可口的愛玉冰,成為臺灣人喜愛的天然甜品。
意大利卡拉布里亞的香檸檬,味道酸苦,而其果皮卻擁有除柑橘果香之外的茉莉花香,以及高于普通檸檬2~3倍的精油含量。
用它提取出的精油,有著如精靈般的輕盈氣質,且香氣低調、若隱若現,成為最廣泛使用的香水底香。
作為柿子的原生種,個頭小而青澀的椑柿,看起來不那么起眼。既不金黃也不軟糯,并不能勾起食欲。
但其中的單寧酸,會在一年的發酵過程中,慢慢氧化,成為深褐色的柿漆,可作為染色的材料。
經柿漆浸染的布料,在與光的對話中,不斷發生變化,留下了太陽的痕跡,形成獨一無二的色彩與紋路。
除此之外,水果還可以用于制作雕刻、插畫、游戲、電池以及紡織物等。可以說,水果為人類帶來了無窮的靈感。
02 不僅僅是獵奇
紀錄片中出現了很多可以被稱為“異果”的水果,這些并不為大多數人所熟知的,或外形奇異,或味道奇特的水果,可以說是讓人打開了一扇關于水果的新的大門。
然而,如果僅僅只是滿足獵奇之欲,未免可惜。
這些奇異的水果,無一不有著古老的歷史,人類發現它們,并在漫長的時光中與它們共存。從這些水果中,可以看到過去,也可以看到未來。
位于婆羅洲紅樹林中的孑遺物種——水椰子,在億萬年前曾分布廣泛,如今卻僅存于特定的地方。
它依然保留著剛演化時的獨特姿態,讓人得以窺探到地球原始的樣貌。而其冷峻堅硬的外表,包裹著的卻是柔軟而甘甜的果肉。
如盔甲般的外殼,保護著內部的種子,使其能夠在水中長時間地漂流,找到合適的環境,再扎根下去。
與它近緣的一些種,因沒有這樣的優勢,無法適應環境而相繼滅絕,留它獨自懷揣秘密,安靜地棲息在紅樹林的深處,等待著人們的探訪。
與水椰子有相似境遇的還有澳大利亞的指橙,它也長著一副生人勿近的外表。當人類鼓起勇氣去嘗試,才發現它是如此美味。
作為一種原始柑橘類水果,因這個孤立存在于南半球的島嶼上單一的自然條件而演化緩慢,仿佛被封入時光膠囊一般保留著古老的模樣。
其內部顆粒狀的果肉既有檸檬的酸又有柑橙的甜,入口后如炸彈般在口中炸裂,給人帶來強烈的味覺沖擊,也因此,成為餐桌上的寵兒與新一代的潛力食材。
來自西非熱帶雨林的非洲竹芋,緊貼土壤表面生長,將花與果隱藏在巨大的葉片之下,鮮少有人知道它們。
看似不起眼的它,卻擁有最高可達蔗糖3000倍的驚人甜度。
在熱帶雨林中進化出的超長葉柄與超大葉片,讓它們得以吸取充足的陽光,帶給果實含有強烈甜味的蛋白質,也就是索馬甜,是現今為止發現的最甜的物質之一。
當它與味蕾結合,可在口腔中持續長達半小時以上的甜味,同時伴有甘草般的香味。
其甜度超乎想象,且食用后不會引起血糖的升高,為一種非常理想的甜味劑,或許將引發又一次甜味革命。
03 水果與故事
自人類開始學會采摘,水果就一直與我們相伴,它們帶來甜蜜,在賦予我們生存下去的能量的同時,也成為我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天都有水果,每天都有故事。這部紀錄片也著眼于那些水果與人的聯結,多了一些溫度。
貴州九嶺9月中旬的鮮果節,布依人為一年的豐收而慶祝,也為來年祈愿。鮮黃而布滿尖刺的野果——刺梨,成為最引人注目的存在。
提前幾天上山采摘用作祭禮的刺梨,是當地布依族人延續千年的傳統,而當孩子長大,教給他采摘刺梨與制作刺梨酒的方法,也成為了重要的成人禮。
刺梨外表布滿尖刺,釀出的酒卻格外溫柔。當男孩學會釀刺梨酒,就開始成為了一個真正的布依族男人。
作為法國最古老的葡萄品種之一的玫瑰蜜,擁有濃郁的玫瑰香氣,可以釀造出讓人驚嘆的美酒,卻生長在于中國云南的一個小村落——茨中。
一百多年前的兩位法國傳教士,經茶馬古道來到這里,除了帶來西方的福音,也帶來了葡萄,從此,這個當地人聞所未聞的水果在這里扎根。
法國傳教士在這里建了教堂,也將采用手工壓榨釀造葡萄酒的方法教給了當地人,這種方法一直延續至今。
如今,玫瑰蜜葡萄成為了全村人主要的收入來源,釀酒也成為家家戶戶都精通的技藝。
在這里,水果成為了文明傳播的使者,改變著另一片土地上人們的生活。
然而就在玫瑰蜜葡萄遠渡重洋來到茨中后,歐洲卻爆發了一場葡萄瘟疫,根瘤蚜蟲害導致法國70%以上的葡萄園被毀于一旦。
純正的原種玫瑰蜜葡萄也在法國本土絕跡難尋,茨中也成為了玫瑰蜜最后的諾亞方舟。
日本人楠三貴與韓國人韓成文在韓國相遇,一見鐘情后便決定結婚。當他們回到日本后,韓成文接手了岳父的桑園。
當時的桑園只經營桑葉茶,虧損嚴重,這對年輕夫婦便將目光轉向桑葚果實。夫妻倆種下以結果為主的新品種桑樹,為桑園帶來了新的生機。
桑園,見證了兩人的愛情,也因此有了特別的意義。
目前才更新了6集,坐等。
來源:食帖(微信號:witheating)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