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iPhone X新年廣告毀三觀
在蘋果的新年廣告里,陳可辛執導了一部小電影,講了一個母子只團圓了3分鐘的故事。這個短片用iPhone X拍攝。看完我十分惡心這種強行煽情的套路!這一點也不“蘋果”!強行煽情不說,最主要的是三觀不正,大肆迎合群氓。能不能“Think Different”?!
案例鏈接:http://www.sh-jinniu.com/projects/25700.html
先說幾個現象:媒體宣傳中經常見到,醫生護士多么辛苦;交警風里雨里執勤;鐵路上的工作者過年都回不了家;教師堅守在大山里;邊防戰士不畏嚴寒,衛國戍邊……
你見過媒體宣傳過,小白領有多辛苦嗎?富士康的工人有多苦悶嗎?私企老板有多煎熬嗎?很少或者幾乎沒有!宣傳的基本都屬于事業性質單位職工,在此不做揣測。我們只來聊聊工作這件事!
什么是工作?在整個社會分工中,你親身參與的借此謀生的事情就是工作。既然都是工作,那么誰比誰特殊呢?誰比誰優越呢?更不能比慘吧!
你是一名教師,那么做好本職工作是應該的,不然就是失職,就是對不起你拿的那份工資!無論你是出于熱愛與激情,還是迫于能力就只能做教師,都該遵守基本的職業要求。怕就怕,人認不清自己!這山望著那山高!比如羨慕老板掙錢多,時間自由,借此就心生不滿,對工作敷衍了事。這種心態可以理解,但是很無恥!不自知,又是個怨婦!
你是個鐵路乘務員,難道真的是為了讓萬千百姓能回家,自己做奉獻嗎?這不就是個工作的正常安排嗎?這幾天事情多,你連軸轉而已。說不定,還有三倍工資,還有福利。再說不定,提前已經和家人團聚過來。新年就是普通的一天,和其他日子有什么特殊呢?
要說存在特殊性,這種特殊性是大家共謀的!你如果認不清,只會自怨自艾,開始懷疑起人生和工作的意義。生活需要儀式感!所以,這種萬眾期待造成了,大家把普通的一天圣神化了。每一個人都為那一天附加了意義!
新年萬家團圓,其樂融融,幾代同堂,歡聲笑語的。而我卻不能回家,還要上班,想想就覺得很難過!然而,這種情緒旁人也會感受到!“哇,他好苦逼啊,他一個人孤零零的。大過年的都不能回家”簡而言之,就是在這場群體性狂歡中,你被落下了(雖然你有選擇的自由,你有各種權衡),你心里覺得莫名地難過。而這也是群體性的奇妙之處。他們竟然可以同情你,替你感到難過。消費者容易被這種情緒感染,會很有“感同身受”。
如果你三觀正,你就知道,人能夠自知,能夠保持清醒,是多么可貴的一件事!
人其實挺奇怪的,為了意義或者那些想象的東西,可以如此癲狂!這是智人之所以稱霸全球存活下來的奧秘!靠著這些想象的共同體,產生大規模合作。
要說工作的意義,只能自己沒事找點樂子而已。比如,我是煤礦工人,我會認為我為社會提供黑色的金子,提供動力,社會離不開我。我是醫生,我認為我是懸壺濟世,救人性命的;我是廚師,我為大家做好吃的。
我甚至認為,這些小圈子的意義都不應該提倡!一旦提倡就會變成“我是最富有社會意義的,我十分有高尚的道德感”。有新聞為例,醫生急救剪了患者衣物,但是財務給弄丟了。醫生群體還有“可愛的”網友們說,“命都給你救了,還要什么衣物”!這太可怕了!也太無恥了!
我們應該提倡職業要求,提倡各司其職,提倡人人要自知,提倡自我奮斗!
要我說,環衛工和醫生有區別嗎?我一定說有!而且是能力的差別!你有能力,你完全可以做一個醫生,為什么要去做環衛工呢?你瘋了?大家為什么要圣母心泛濫,所謂政治正確!為什么要用這些東西去麻痹神經呢?即使社會高度發展了,你完全有選擇的自由去做你想做的事情!不要用意義麻痹自己!那只是簡單的基本的職業要求!
要我說,陳可辛還不如表現一個普通人的人生艱難。一份普通的工作,為了養家糊口,不得不做出各種妥協。讓大家看清生活的平淡與真相!強行煽情太可恥!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5條)